教会孩子“男女有别”,是我做得最错的一件事!

教会孩子“男女有别”,是我做得最错的一件事!
2018年10月30日 11:26 新浪育儿

  文 | 林麓

  来源 | 樊登读书

  那天,和孩子聊天,孩子的一句话,让我十分意外。

  孩子说,我不喜欢和女孩子一起玩,我喜欢和男孩子一起玩。男孩子比女孩子厉害。

  我不知道这“重男轻女”的思维是什么时候跑到儿子六岁的小脑瓜里去的。

  我便说:“你还记不记得我们上次一起去看的电影《摔跤吧,爸爸》,里面的女孩子不也可以和男孩一样,摔跤很厉害吗?”

  孩子凝神一会儿,似乎回忆起了那部印度电影。电影里的女孩克服了社会对性别的偏见,成为出色的摔跤手。虽然当时我们看的是没有配音只有字幕的版本,可孩子应该还记得主要的情节。我从他的表情可以看出来,他对自己的想法有了点反思。

  可反思更多的,是我。

  虽然平时在家里,我尽量告诫自己少用“标签式”的语言对孩子说话,可习俗的力量是可怕的。我发现,孩子摔倒磕碰受点小伤摆哭腔时,自己还是有那么几次,说了“男子汉要勇敢点”之类的话。

  可我知道,我应该说的是“你要勇敢点”,而不是加上“男子汉”这个性别标签。

  一直以来,这个社会给性别贴的标签太多了。

  那天,我在网上给孩子挑衣服,让孩子自己选一下颜色。孩子看到图片,就说,我喜欢蓝色的。我不喜欢粉色的。粉色是女孩子穿的。

  蓝色、黑色是“男孩子的颜色”。粉色、红色是“女孩子的颜色”。我想,在幼儿园里或是平时生活中,孩子一定听过类似的话。

  我想起了我在县城读初中时的事情。

  初一的时候,我的成绩是全班第一。可到了初二的时候,我从同学口中听到了类似这样的言论:“到了初三,女孩子成绩就没有男孩子好了,会退步的。尤其是理科,比不过男生的。”令我惊讶的是,说这些话的,都是女生。

  当时的我,当然不知道这些话是哪里来的。

  现在的我,已然明白,十二三岁的少女,怎会这样去给自己的未来下判断?她们肯定也是从她们的父母或是其他成年人那里听到了这样的“标签式”话语。

  高考的时候,我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名牌大学。整个学校仅有我和另一名男生考到了名校。

  如今看来,这些当然不值一提。可我知道,我的经历,就是对当时那些女孩说的话的最好讽刺。

  可回想起来,更觉悲哀的是,说出那些话的,正是女孩子们自己。

  试想一下,当你只有十二三岁的时候,你的人生还一切皆有可能的时候,周围的大人们闲聊时,都是这样的言论:

  “男孩子要么不读书,真的上心读书了,肯定比女孩子读得好的。”

  “你看某某某,高一成绩还很差,现在一下子突飞猛进了。男孩子开窍了,就是不一样。”

  而你就此接受了这样的标签语言和背后的思维定式,就此对自己进行了心理暗示。

  想想这后果多可怕。

  曾经看到过一个实验研究。被试组的老师被告知班里两批孩子的智商有高低之分。而实际上,这两批孩子的智商测试结果是差不多的。后来,当时被贴上“高智商”标签的那批孩子果然在学业考试中表现更出色。原来,老师们接受了智商高低的心理暗示,自然就更偏好鼓励那批“高智商”的孩子了。而那批“高智商”的孩子得到了更多鼓励与辅导,成绩自然更好。

  心理暗示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

  我母亲比同龄人晚三岁上小学。而她之所以有她姐姐所没有的上学机会,还得感谢她的弟弟。当时她的弟弟(也就是我的舅舅)要上小学,家里让她一起去上学,这样她就可以“陪读”照顾弟弟。

  有一天,我舅舅背课文背不出来,便大哭不止。我母亲的奶奶急得跳着小脚,对我母亲喊,你就不能帮你弟弟背一下吗?

  初中毕业的时候,村里分到他们家唯一一个读高中的名额。我外公自然让我母亲把这个名额给她弟弟。女孩子嘛,反正以后都是要嫁人的,读书读得多少还不是一样。

  而我母亲的学习成绩比她弟弟好很多。

  男女平等,看似说了很多年。很多话语,却隐藏在我们中间,潜移默化。

  那天,我对我的孩子说:“你喜欢蓝色和黑色可以啊。可是男孩子也可以喜欢粉色红色。女孩子也可以喜欢蓝色和黑色。都没有关系。”

  喜欢什么颜色,是你作为一个人的事情,和你的性别无关。

  “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网站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2018学年美国高校预期颁授的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类学位中,女性的占比都超过半数。”

  “本世纪以来,中国各省的高考状元中,有53%都是女生。首都北京最厉害,这个数字是70%。”

  最近这些年来,类似的网络消息层出不穷。且不去管这些消息的真实性如何,这些数据的权威性如何,我发现,的确有不少男孩的家长开始了对“养育男孩”的忧虑。我有一个亲戚,就经常跟我抱怨,说她家因为是男孩,上课坐不住,所以成绩总不好。

  有些人认为,现在学校的教育制度和考试模式更有利于那些守规矩、坐得住、细心、耐心的学生。而女孩则天然有这些优势。男孩们则更叛逆、好动、书面不整洁、粗心,所以考试考不过女生。

  实际上,这不过是另一重性别标签而已。

  太多人习惯于标签式的语言和背后标签式的思维方式。只因为他们觉得思考是一件很累的事情。而捡标签是多么容易的一件事。

  这些家长没有去反思如何更好地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细心、耐心、坚持等诸多品质(且不论它们是否和成绩一定正相关),反而将之归咎于天然的性别优劣势。

  “如果一种特点是天生的,我们当然改变不了它。”可这种逻辑,不过是这些家长自我安慰的借口。

  早就听说过“女孩学语言比男孩有天赋”之类的话,可著名的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周有光都是男性。

  真正杰出的人物,从来不会被性别标签的藩篱所束缚。

  我曾经读到过一篇文章中说,兼具男性女性性格特质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比如,男性有女性气质,更容易成为艺术家小说家。女性有男性气质,更容易在事业上有进取心。

  我想,这篇文章的意思我懂。可它实际上还是没有真正从性别标签里跳出来。为什么敏感、温柔、多思就一定是女性特质?为什么进取心、事业心就要被称为男性特质?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早就说过,如果说思想会腐蚀语言的话,语言也会腐蚀思想。

  性别标签暴露的是一种标签式的思维:为了便捷性而牺牲深入独立的思考和真实有效的认知。

  所以,我告诉自己,以后和孩子说话的时候,尽量少用标签式的评价。

  比如,避免说“你是男孩子,所以你……”这样的话。

  比如,不说“你真聪明”,而是说“你很努力”,“你认真独立思考了”。“你真聪明”“真乖”似乎是最高频的表扬孩子的话。可那会让孩子觉得天赋和顺从是比努力和独立思考更重要的事情。

  比如,就事论事。孩子犯了错,指出错误所在。而没有必要上纲上线,说出类似“我怎么会生出你这样的孩子”之类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

  比如,对孩子说,苍蝇是复眼,狗狗是色弱,看见的世界和我们看见的都不一样。人的肉眼看不见红外线、紫外线。你能跳出自己肉眼的局限,想象另一种观看世界的方式吗?

育儿热点排行榜

育儿直播间

高清图排行榜

全程育儿指导

教育排行榜

健康排行榜

试用

自媒体排行榜

育儿视频推荐

育儿课堂

百家百问百答

教育新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