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曼之恒
来源 | 爸妈精读
Part.1
手机已经日益成为“家庭毒瘤”
在2015年一部中国大陆动画短片《低头人生》里,演绎了这样一个内容:人人都是低头族,沉浸在手机世界,场景让人熟悉又不寒而栗。
无论是公交还是地铁上,商场里还是人群中,这样的场景已屡见不鲜,手机似乎已经长出了与手臂相连的“毛细血管”,让人难以割舍。
不仅在公共场合如此,手机还日益在家庭中“称霸”,使得众多家长们对其“俯首称臣”,而忽略了一旁的孩子。
因此,有孩子调侃道:“大概手机才是亲生的,我是充话费送的。”
如果是公务缠身,尚且说得过去,然而现实中,有多少父母是真正因为忙于公务而懈怠了对孩子的看管?
父母在陪伴孩子时玩手机是一种“冷暴力”。
在家庭教育中,长期遭受冷暴力的孩子容易产生孤僻冷漠的性格,不愿和别人交流沟通,心理不能健康地发展。
孩子甚至还会成为冷暴力这个“接力棒”的传递者,在潜移默化中变得对他人漠不关心,尤其是他们长大后,在处理自己家庭问题时也可能出现障碍。
除了心理上的影响,由父母沉迷手机所引发的“血案”同样让人触目惊心:
常州市天宁区某小区内,因为家长疏于照看,结果导致一名两岁的男童从11楼的飘窗内翻出,不幸坠楼身亡。
事发人家的飘窗外并没有安防护网,还有一扇窗户开着。
孩子的姨婆说,事发时孩子的父母都在玩手机,没注意到孩子翻出了窗。
事发后,孩子爸爸将孩子送往医院抢救,但最终孩子因伤势过重不幸身亡。
某商场一小男孩的手脚被电梯扶梯卡住,当时孩子的母亲正在不远处玩手机。
手机似乎有一种致命的吸引力,只要与它接触,周围的事件都会被自动屏蔽掉,这才导致父母忽视了对孩子的看管,酿成了一桩桩的悲剧。
在网络世界愈加丰富的今天,你尽可享受屏幕中的缤纷和靓丽,但是别忘了,在你身边,有一个小小的凝望着你的背影,时刻渴望着你的爱与陪伴。
Part.2
你到底是我的父母,还是手机的父母
上周,我搭乘一辆公交车去亲戚家。
前面坐着一个大约四五岁的孩子,明亮聪慧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着,充满好奇地望着车窗外面的世界。
坐旁边的是孩子的妈妈,一边警告着孩子别把手伸出车窗,一边忙不迭地在手机上“健步如飞”。眼睛始终没离开那个方圆几寸的屏幕。
忽然,孩子发现了“新大陆”,咯咯笑个不停,然后回过头来拼命摇着妈妈的手:“妈妈你看,外面那只小狗在过马路哎。”
沉浸在网络世界中难以自拔的年轻妈妈这才晃过神来,向车窗外瞟了一眼,脸上写满了不耐烦:
哎呀,彤彤,别大惊小怪的,一只小狗而已嘛。妈妈忙着呢,你老老实实坐着别动,别打扰妈妈啊。
孩子原本欢快的神情渐渐消失,嘟起小嘴,默默低下头,玩弄自己的衣角。
我瞥了一下那位年轻妈妈的手机,她口中的“忙”不过是刷微博新闻刷得不亦乐乎。我不由得心疼那个孩子。
四五岁的年龄,正是对周围一切事物都充满探索欲与求知欲的时代,很多成年人眼中习以为常的事物,在他们看来就是一个纷繁新奇的万花筒。
这时他们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把自己认为新奇有趣的事物分享给最亲近的人。
而在这位妈妈看来,自己的手机涵盖了更大的世界,使她无暇顾及孩子的小世界。
很多亲子关系,就是从沉迷手机开始出现裂痕的。
前段时间,有一篇小学生的作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一次语文考试中,小荣看到命题作文《××,我想对你说》,便写下了这篇《爸爸,我想对你说》:
爸爸,我一直想对你说:和我玩一会儿。
每当我看到别人的爸爸带他们出去玩的时候,我是多么羡慕。
我就只会看见你玩手机,玩手机。
你就只会玩手机,你已经快不是我爸了,你快是手机的爸爸了。
孩子的语言虽然稚嫩,但对于父母陪伴的渴望力透纸背,呼之欲出。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陪伴胜过一切锦衣玉食。
有些父母因为家境困难,要外出打工来养家糊口,因而无法给孩子倾注太多的关心,这些都有情可原。
但是在家庭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如果因为手机这个“第三者”而放弃和孩子交流,让孩子有新鲜事无法分享,有烦心事无法控诉,那他们和“留守儿童”又有什么区别?
Part.3
孩子们不听我们的,他们模仿我们
朋友莉莉在一所中学当老师,平时课堂上,有一个小男孩总是心猿意马,不认真听课,成绩班级里也是在倒数。
每次莉莉批改作业时,发现这个小男孩的作业本要么是错题连篇,要么干脆空白一片,企图糊弄应付。
莉莉把男孩叫到办公室:“为什么遇到不会的问题,不去问家长?”
男孩垂下了头:“我问过,可是他们总是在玩手机,根本没空搭理我。”
莉莉把男孩的妈妈叫来,还没等她开口,男孩的妈妈就大吐苦水:“哎呀,老师,我这孩子成绩太差,还得劳您多费心呐。”
莉莉问道:
我听孩子说,您在家时经常玩手机,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顾,是这样吗?
孩子妈妈一时语塞,然后尴尬地笑笑:
是,孩子他爸也爱玩,不过学习不应该主要是学校里的任务嘛,况且我文化水平不高,他课本上那些东西我也不会。
莉莉摇了摇头:
孩子的成绩不能仅仅依赖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是必不可少,就算您没法指导孩子,至少不要在生活习惯上给他不好的影响。
尤其您因为玩手机而对孩子的学习置之不理,这怎么能给他做出良好的榜样?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心理学家发现:在陪孩子的时候,父母分心摆弄手机会导致孩子长大后注意力集中时间变短。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的一言一语都影响着他们的三观,一举一动都被他们奉为行为准则。在抱怨孩子之前,不如先想想自己平日里是怎么做的。
你平时手不离键盘,眼不离屏幕,还希望孩子对某件事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自己浑浑噩噩得过且过,还要求孩子发愤图强出人头地?
自己把生活经营得一地鸡毛一团糟,却要孩子样样精通无所不能?
合格的家长,首先一定是一个好老师。他会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行为和形象。
世界上最有效最成功的教育,永远都是言传身教。
你将自己毫无节制,沉迷手机的陋习暴露在孩子眼前,又怎么要求他克制欲望,一心向学呢?
Part.4
手机的世界很大,孩子的世界只有你
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研究人员曾做过一项研究:
招募了172个双亲家庭,对家长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父母使用手机对亲子活动的影响。
结果发现,如果父母在家庭活动中把大量时间花在手机上,孩子会对父母越来越失望,亲子关系的裂痕会越来越大。
研究人员将这种情况称为“技术插足”,指日常生活中由于使用技术设备引发面对面交流中断。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关心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上,认为“我给你好吃的、好喝的,你想要的东西我会尽可能去满足”这就是他们所能尽的最大义务了。
殊不知,这样的“爱”,只会让孩子日益变得冷漠、自闭,时间久了,会变成一架没有感情的空壳。
不要在孩子内心充满爱的年纪一次次地浇上一盆冷水,不要让手机成为你和孩子之间一条横亘的无法跨越的鸿沟。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沉迷手机能给孩子造成多大的心灵伤害,不妨看看这个视频:
小女孩新学了一首儿歌,想唱给妈妈听,可妈妈头也不抬,直接让她去写作业。
女孩想问妈妈一道数学题,结果她妈妈冷漠地将她推开:“你自己不会用手指头算吗?”
小女孩无奈,只好掰着手指算算术,手指不够用了,她就脱掉袜子,一个个地数着自己的脚趾。
孩子作为自己的骨肉至亲,难道比不上一台冷冰冰的智能机器来得更有吸引力吗?
泰戈尔作过一首《孩子之道》:
孩子在纤小的新月的世界里,是一切束缚都没有的。
他所以放弃了他的自由,并不是没有缘故。
他知道有无穷的快乐藏在妈妈的心的小小一隅里,被妈妈亲爱的手臂所拥抱,其甜美远胜过自由。
孩子永不知道如何哭泣。他所住的是完全的乐土。
他所以要流泪,并不是没有缘故。
虽然他用了可爱的脸儿上的微笑,引逗得他妈妈的热切的心向着他,然而他的因为细故而发的小小的哭声,却编成了怜与爱的双重约束的带子。
孩子自从呱呱坠地,到尚未成熟之前,他的生活重心和目之所及,只有带给他们启蒙教育的父母。
永远不要低估孩子对你的爱。对于幼儿期的孩子来说,没有什么能抵得过父母的关怀和陪伴。
今天你视手机为宝,明天你的孩子就可能变成缺乏爱的滋润的“枯草”。
给孩子最温暖的呵护,请从放下手机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