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孩子被打了?打回去啊!”

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孩子被打了?打回去啊!”
2018年12月18日 15:00 新浪育儿

  教子有方

  与200万妈妈一起轻松育儿!

  ✎优妈说

  父母在孩子身上用的心,会照亮孩子以后人生的路。

  作者: 小树妈妈

  来源:成长树

  最近一段时间,特地看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的很多演讲资料。

  优妈也算是李教授的半个粉丝,觉得李教授讲孩子的教育问题特别有亲和力,而且有理有据。

加上她本身就是研究青少年心理方面的权威专家,给出的建议也很科学实用。

这篇文章里面,我整理了李教授不同演讲中,回答过的几个比较常见的育儿问题,想跟朋友们一起分享一下。也希望对朋友们能够有所帮助。

  问题一:孩子被打了,该不该打回去?

  李教授在参加中央电视台《开讲啦》节目的时候,有观众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您的小孩有一天跑过来跟你说‘我同学欺负我,他们打我’,你会不会跟他们说‘打回去’呢?”

  这个问题相信是很多父母都遇到过并且思考过的,不过李教授的回答还是让大家都惊讶了一下,她很坚定的支持:

  “打回去。”

  李教授举了自己孙女的一个例子:

  小孙女刚上幼儿园,有个男孩子因为喜欢李教授的孙女,就把她抱起来,然后扔了到了地上。

  小孙女头磕到了凳子上,已经磕得肿起来了。

  李教授就告诉自己的孙女,下次那个男孩再抱你,你挣扎不掉就揪住他的两只耳朵往两边拽,一拽他一疼就会放下你。

  原因解释:

  李教授说:“在中国所接受的教育更多的是遇到问题先让孩子自我反省,这反而纵容了一些不良行为,最终导致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发生。”

  “打回去”不是在纵容暴力,而是在用另外一种方式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

  李教授还对父母给出了两个建议:

  第一,要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情不能做,越有力量越不能欺负比你弱的;

  第二,是帮助自己的孩子不要被别人欺负,可以让孩子从小进行体育锻炼,有运动就有爆发力,就不容易被别人欺负。

  优妈还想多说一句,在势均力敌的校园暴力情况下,“打回去”是一种解决之道,但是不要盲目使用。

  如果要是对方明显更高大更野蛮或者人多势众,那么暂避对方锋芒,找老师和父母庇护还是更明智一些。

  问题二:孩子闹脾气,父母该怎么处理?怎样给孩子立规矩?

  李玫瑾老师在一次讲座中,特别讲到了这个问题,她给出的建议是:

  要跟孩子说“不”,这件事情说不行就是不行,父母态度要坚定。

  李教授还给出了一个很实用的训练方法,教父母们怎样有效的跟孩子说“不”,并且给孩子立规矩。

  比如:

  如果孩子执意要买一辆玩具小汽车,而家里有很多个了,他的要求并不合理。

  父母可能会说,家里的小汽车跟这个差不多,不要买了吧。

  孩子说:“不行,我就要”,并且在商店里闹起了脾气。

  这时候父母需要做的是,对孩子做一个克制任性的训练。

  把他抱回家,放到相对安全的卧室里,门一关,就跟孩子一对一在一起,不打不骂不说教也不离开他,就任他哭。

  等孩子哭够了,拿条热毛巾回来,给孩子擦擦脸。让孩子知道你还是爱他的。

  原因解释:

  孩子哭闹的时候,你讲的道理对他来说是噪音,他听不进去。

  而且孩子是哭闹给大人看的,所以父母一定要站在身边看着他。

  但是当他哭闹你都安静的看他的时候,他哭一哭就知道哭闹是没有效果的了。

  他就会知道,父母的爱是有界限和规则的,用哭和胡闹来威胁父母没有用,以后就不会再这样了。

  问题三:怎样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让孩子有更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我们做父母的可能都听说过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如果孩子小的时候,就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来获得更多的回报。那他以后的人生路上,成功的几率就会更大。

  但是在培养孩子自控能力方面,很多父母都可能手足无措。

  李教授也专门说过这个问题,她给出的建议同样非常容易操作,而且不少父母证明是很有效果的。

  首先是找一些孩子喜欢吃的小吃,比如鱼片、巧克力等零食。

  然后有意识的三天给孩子吃一次,坚持半个月到一个月,差不多养成习惯的时候,家长可以跟孩子提一个要求:

  这次给的东西如果你不吃,能保留三天,那三天过后我给你三份;但如果你吃了,三天后就不给了。

  提出这么一个要求后,父母们就不要管孩子了,东西给他,你走开。

  如果孩子没等到3天,你就不给他,隔一段时间再试一次,孩子会越来越进步。

  如果孩子真的可以克制了,那父母也一定要信守自己的承诺,真的把3份零食给他。

  原因解释:

  这样做的道理很简单,就是帮孩子理解:“用等待来获取更大的满足”的道理。

  这个方法同样还可以让孩子能够更好的克制冲动。孩子会知道,今天的克制是为了今后的长远。

  他再面对需要等待和自我约束的时候就会更有信心。

  问题四:怎样让孩子更有责任感?不自私爱分享?

  李教授认为对孩子来说,分享分为实物的分享,以包括家务的分享,要舍得给孩子“派活儿”。

  她还举了个例子:

  有位妈妈开出租车很辛苦,但是孩子就天天泡网吧,不学习。

  妈妈愁眉不展,悬赏说谁能帮孩子治疗网瘾就给谁钱。

  李教授跟那位妈妈说,你把钱自己留着,然后让孩子到晚上和周六陪你出车。

  让孩子在跟出车的经历中,去体会妈妈赚钱和生活的不容易。

  也让妈妈去跟孩子谈一谈学习难在哪里。否则孩子无所事事,父母又不让孩子承担家庭的责任,孩子就很容易学坏。

  原因解释:

  李教授谈到一个原则叫做:“家人有则”。

  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要给孩子让孩子分担家务,多给孩子鼓励,让孩子把承担责任变成主动的行为,

  早期时候父母可以让孩子知道上班的劳累,回家让孩子帮忙做一些拿拖鞋、倒水之类的事情。

  要让孩子明白,父母也是需要照顾的,这样孩子从小就知道照顾父母是应该的,以后他到了青春期,就会承担更多的责任。

  问题五:怎样让孩子有抗挫能力?变得更坚强?

  经常看社会新闻的朋友一定看过很多让人心痛的案例,有些孩子、年轻人本来好好的,但就是因为一些不如意不顺心的小事,就走了极端。

  原因有些是被老师批评了,有些是被父母责骂了、有些是失恋了、有些是找工作不顺利……

  我们总是不禁想问,孩子们究竟是怎么了?为什么是这样一种心理承受能力?

  李教授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她说抗挫抗压能力一定要从小培养,而培养抗挫能力最好的一种方式就是体育锻炼,尤其是跑步和游泳。

  第一个运动是跑步,孩子刚开始跑步的时候,很可能会出现气喘、嗓子难受,觉得上气不接下气。但孩子跑熟练了就会好。

  父母可以趁机问孩子:“你刚才是不是很难受?”

  得到孩子肯定回答之后,可以告诉孩子:

  以后你人生中会遇到很多这种情况,你会觉得好像都快没气了,心脏快跳出来了,胸口憋得要死,但只要你坚持就没事。

  只要你坚持,你的痛苦就会降低;如果你不坚持,你就会永远这么痛苦。

  第二种方式是带孩子去游泳。

  游泳对孩子来说是挺可怕的一件事,很多孩子最初都是被教练推下去的。

  孩子在水里会害怕,会有要死了,要沉下去了的感觉。

  孩子回到家常会跟父母诉苦,我呛到水了,鼻子都疼……

  这时候父母可以问孩子那你上来了吗?

  然后告诉孩子,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如果觉得自己快死了,只要你不放弃自己,就会有人来救你。

  如果你不努力,不扑腾,直接往下沉,就完了。

  原因解释:

  父母通过这样的锻炼,就会让孩子知道,遇到困难是人生的必然。

  但是只要努力和坚持,什么坎坷都会过去,你也会变得更坚强;但是如果放弃的话,你的人生才真的会在痛苦之中。

  只要孩子有了这种心态,他的人生就会是斗士的一生,不会被任何困难击垮。

  李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每种心理或行为问题,一定和父母的行为有关,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养育好一个孩子并不容易,但越是这样,父母越必须更用心的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为孩子做出指引。

  父母在孩子身上用的心,会照亮孩子以后人生的路。

  -作者-

父母李玫瑾教授

育儿热点排行榜

育儿直播间

高清图排行榜

全程育儿指导

教育排行榜

健康排行榜

试用

自媒体排行榜

育儿视频推荐

育儿课堂

百家百问百答

教育新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