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不同的“早恋”阶段,父母需要引导什么?

孩子在不同的“早恋”阶段,父母需要引导什么?
2019年03月26日 14:14 新浪育儿

  “妈妈,你上小学、中学时有喜欢的人吗?”

  这是我上初二的儿子问过我的问题。我笑着回答:“有呀。中学有,小学已经记不清楚了,但也应该有。”

  围绕着这个话题,他和我分享了他00后的同学是如何谈恋爱的。我不时听得哈哈大笑。

  这次交流,不禁让我想起,在一次学校讲座中,家长曾经问我:“怎么正确引导孩子青春期对异性同学的好感?”

  在正面给出答案之前,我想说:亲爱的家长朋友们,孩子对异性的好感好像不需要引导吧?而且,据我所知,孩子喜欢异性也不是从青春期才开始的。

  不论男孩女孩,TA们长大的过程就是一部缤纷多彩的“罗曼蒂克发展史”。

  今天,先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内心敏感、丰富的小朋友们循序渐进的“恋爱线路图”吧。

  第1阶段

  根据第一位被公认的人格理论家——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依德,对人格发展阶段的划分,在3-6岁阶段的性器期,男孩将经历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情结;女孩将经历恋父情结。

  换个角度说,3-6岁是孩子对自我性别开始认同的阶段,也就是从心理上,男孩开始形成男性特征,女孩形成女性特征。其次,孩子会采纳父母的价值观和标准,并且会用这个标准来选择“恋爱对象”。

  尽管,这位超级大咖的很多研究结果引起很大的争议,但从孩子的成长来看,在3-6岁这个阶段,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除了开始对自己和异性的身体感兴趣之外,男孩通常会向妈妈表达:“妈妈,我为什么不能和你一起睡?“或者”妈妈,我长大了可以和你结婚吗?“而女孩则会向爸爸表达相同的愿望。

  这也充分印证了,在这个阶段,孩子从心理上的确形成了各自的性别特征,同时按照父母的标准来选择恋爱对象,甚至有结婚的愿望。

  很多处于幼儿园期的小朋友,在面对爸爸或者妈妈已经被“他人合法占有”的残酷现实后,虽然短期有些气馁,但很快会在幼儿园里找到心仪的异性,有的还会有结婚的强烈冲动。

  这源于TA们体内“多情”种子的强大力量,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2阶段

  虽然从幼儿园毕业了(说不准已经在“结过一次婚”的情况下),随着进入新的环境,TA们很快就暴露出“喜新厌旧”的本性。

  一开始还念念不忘曾经手拉手的“旧情人”,没多久,就发现了新的目标。

  这个时候,由于表达能力——尤其是书写能力已突飞猛进,很多孩子会选择“写纸条”向暗恋对象告白。

  至于语言表达吗?还是会让很多女孩子非常害羞,远没有写小纸条来的隐秘和直接。

  所以,各种围绕着什么“我喜欢你,你喜欢我吗?”诸如此类的、写得七扭八歪的字条应运而生。

  但当事人很快就会发现,“纸包不住火”,秘密像星星之火一样,快速燎原。很多小朋友就开始对“谁喜欢谁”议论纷纷了。

  这样正常吗?of  course , 当然。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自身性别认同的不断加深,对异性的兴趣也会逐步增加。再加上社交能力的发展,不仅对异性心生爱意而且勇于表达。这是人之本性。“食、色,性也。”

  不过,这个阶段的“恋爱”呈现出来的特征往往是,来得快,去得也快。今天喜欢这个,明天就喜欢那个了。今天是外貌协会成员,明天就是内涵协会的。

  还好,对自己和别人都不会造成什么伤害,更不会影响对未来婚姻的认识。

  “喜欢就喜欢吧”,家长也不用大惊小怪。用一句“很正常呀,妈妈或者爸爸也曾这样过。”就可以轻松化解了。但可以问问小朋友,“你为什么喜欢TA?TA为什么喜欢你?“

  第3阶段

  眼花缭乱的小学阶段总算结束了!

  家长们刚想着松一口气,就发现,接下来的“青春期”才是最大的挑战。

  男孩子通常在12岁,女孩子因为成熟得早,大概在10岁或者11岁就叩开了青春期的大门。

  在这个自我认同(同一性)的关键发展阶段,孩子们从生理到心理都表现出“高速发展”的特点,甚至还会有“突变”的猝不及防感。

  初中的学业比小学繁重了不少,再加上三年后中考升学的压力,一切有可能让孩子们分心的事情都会让家长担心——对情感纠葛就更如临大敌了。

  于是,家长开始特别担心“早恋”了。

  其实,“早恋”真的是个伪命题。没有所谓的早恋!

  因为如果有,3-6岁时,孩子对异性父母的爱恋完全可以被称为最早的恋情。而且,从程度上说,还远没达到“恋爱”的程度,充其量就是“单纯的喜欢”和”怦然心动的好感“。

  家长对孩子喜欢异性同学不要紧张,这份喜欢充满着纯真,值得作为父母的我们尊重和理解。

  再说,我们都是这样经历过来的,到现在不还是毫发无损,并未因此而受到心理创伤,反而想起来时充满着一份童趣吗?

  但是,在这个阶段,特别需要提醒的却是,对于不同的孩子,这个“恋”的频率和程度却有很大差别。有哪一种类别的孩子,极易发生恋情,并且会投入感情中无法自拔呢?

  答案是:那些早期没有对异性父母形成很好依恋关系的孩子。也就是说,父母在孩子童年,没有给予充分关爱的孩子。

  俗话说,一个人内心缺什么,就要在外部找什么!

  我所认识的几个男孩子,父母从小放养,母亲也很少付与关爱。于是,他们从小学开始一直到初中,女朋友从来没断过,不仅严重影响到学习,自己还身心俱疲。

  这样的“早恋”是由于父母在养育上的缺失造成的,和我们一般意义上的“早恋”不能相提并论,需要父母特别认真对待。

  梳理完了孩子们的“恋爱线路图”,回到本文开头的问题,我的答案是:“对异性的好感根本不用引导,这是人之天性。父母最应该引导的是,孩子喜欢什么样的异性?!”

  听完这个回答,您也应该和现场的家长们一样,都笑了吧?

  在后续的文章中,我们将继续给这个关键问题求解!因为这将关系到孩子们未来的择偶,选择的婚姻,乃至一生的幸福。

  (本文章为作者原创,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END-

  文章源自:明了父母课堂-明锬

早恋父母家长

育儿热点排行榜

育儿直播间

高清图排行榜

全程育儿指导

教育排行榜

健康排行榜

试用

育儿视频推荐

育儿课堂

百家百问百答

教育新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