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便太臭,三大原因

2018年02月01日 10:42 新浪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网络图片网络图片

  几乎每个人的便便都是臭的,但如果排便太臭,臭不可闻,臭味弥漫,就不正常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比较多,但最终导致粪便发臭的物质却并不复杂,无非是胺类、吲哚、硫化氢和臭粪素等。它们主要来自肠道菌群分解未消化吸收的食物成分,尤其是蛋白质或其他含硫物质等。凡是让大肠中蛋白质或其他含硫物质明显增加的因素,都可以导致粪便太臭。

  1。饮食摄入高蛋白

  我们每天摄入的鱼、肉、蛋、奶、大豆等高蛋白食物,其中所含蛋白质总有一少部分无法被小肠消化吸收,于是进入大肠,并在大肠中被细菌分解利用(生理学称之为“腐败作用”),并产生胺类、吲哚、硫化氢等臭味成分。如果你摄入高蛋白饮食,将会有大量未吸收的蛋白质进入大肠,腐败作用“旺盛”,臭味开花。

  要强调的是,来源于肉类、蛋类等食物的蛋白质含有更多的硫元素(含硫氨基酸),其含量远远超过大豆制品,而硫元素在大肠细菌腐败作用中会生成硫化氢,硫化氢其臭无比,所以如果摄入较多肉类或蛋类的话,便便更臭。

  值得注意的是,大蒜、洋葱、萝卜等蔬菜虽然不是高蛋白食物,但也含有较多硫元素(硫化物),在大肠菌群作用下也会转化成硫化氢,让粪便臭上加臭。因此,素食有时并不能避免粪便过臭。

  2。消化吸收不好

  老年人、消化不良、胃酸缺乏等情况下,消化吸收能力减退,正常饮食摄入的蛋白质也有很多未能吸收,进入大肠在细菌腐败作用下让粪便更臭。

  乳糖不耐受是另外一个常见原因,一部分人小肠缺乏乳糖酶,摄入奶类后无法消化其中的乳糖。一方面,乳糖进入大肠后被细菌发酵,产生气体(屁很多)和臭味(不是恶臭);另一方面,也缩短奶类蛋白质在小肠内停留时间,使一些蛋白质及其消化产物来不及完全吸收,进入大肠在细菌腐败作用下让粪便更臭。

  3。肠道疾病

  细菌性肠炎(多伴有明显腹泻)时粪便往往有腥臭味;肠道克罗恩病(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也会让便便更臭,这一方面与食物无法正常消化吸收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

  因为粪便中的臭味物质大多数是在肠道菌群作用下产生的,所以肠道菌群的种类如何,是腐败作用(很臭或恶臭)强,还是发酵作用(不臭或酸臭)强,都与便便的气味直接相关。

  不论如何,从肠道菌群平衡的角度,便便还是不要太臭才好。

 

来源微博:营养医师王兴国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