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拒绝给26岁儿子买房——父母撒手不管就能培养出孩子的独立性吗?

母亲拒绝给26岁儿子买房——父母撒手不管就能培养出孩子的独立性吗?
2018年08月14日 15:29 新浪育儿

  近日一封妈妈写给儿子的信在网上引发热议。

  这位妈妈是杭州人,26岁的儿子想在萧山城区买房,原因是房价一直在涨,以后找女朋友结婚肯定需要买房,言下之意希望父母可以资助一下,买房要趁早。

  但是妈妈用一封手写信表示拒绝了,拒绝的理由不是自己没钱,而是——划重点:26岁的你需要独自承担一些事情,而不是像小时候的你一样,只要哭一下,说一声,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妈妈最后的结论是:你终归要自己飞翔的,父母只是你坚强的后盾,你想要的,终究要靠自己去争取。

  网友对此的观点十分两极化:

  有人认同妈妈的观点,认为中国的父母们应该转变转变观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把孩子养大就行了,要让孩子学会靠自己,压力下的生活才更有动力。

  也有人认为年轻人买房子,大多数都得靠父母,谁都不是一毕业就能有几十万的。90后压力大,做父母的应该帮衬点。

  有读者问我对这件事的态度,老实说,看完这封信,我感觉非常不舒服。

  我更倾向于这封信是一种人为制造出来的产物,就是为了反其道而行之,从一心为孩子的传统父母转移到各自独立的新时代父母典范,否则,无法解释这封信中那些不合情理的地方。

  从信中这位母亲的叙述,能够看出两代人之间一直保持了比较自由和平等的关系,“你的降临,给妈妈的生活带来了无限的快乐。”那么这种妈妈,怎么会因为儿子提出要买房子,而直接采取写信拒绝的方式呢?

  我也是一位母亲,我也从未给孩子灌输妈妈一切都是为你的观点,但我扪心自问,如果儿子成年了,提出这样的要求,我会以对待成年人的方式,认真和他探讨一下关于家里是否承担得起买房子,以及现在买房子投资是否合算。

  我不会生气他对父母有索取的想法,因为他始终都是在父母的支持下长大的,有困难第一时间想到父母是很正常的。

  我不仅不会生气,还会很高兴他对自己的未来有打算。我正好借此机会听一听他的近期和远期规划,这是一次我们母子之间沟通感情的机会。

  如果我有能力,在能力范围之内,我会帮助他。

  这与啃老无关,社会财富传递的主要途径,就是家族的传承,由父辈们积累之后传给孩子。没有任何一个社会或者一种文化可以完全杜绝这种传承。

  不仅是财富,生活方式、生活能力也是在家族中传承。有能力的孩子会过上比父母更好的生活,就是因为站在了父母的肩膀之上,有什么样的父母,决定了孩子从什么样的高度出发。

  如果我没有能力,我也会坦白告诉他,并不会砸锅卖铁满足他的要求。

  就像小时候他想买什么昂贵的玩具我也会拒绝的一样,我始终希望他明白,父母的能力有限,每个人的需索都是有限度的,想要更多,要看自己如何去创造。

  同时,我也会帮助他寻求解决之道,比如他的收入应该如何分配,需要贷款应该如何操作,每个月还多少科学,等等。

  我不会像这位妈妈一样,说了一大堆空话、漂亮话,却根本没有真正和孩子探讨关于生活的实质性问题,没有给出任何有意义的建议。

  到底应不应该给孩子买房子,这其实是一个不值得探讨的问题。

  如果单纯按照经济理论来说的话,很简单,有条件的就买,没条件的就不买。

  看一下两个数据:

  一个是2018年7月杭州萧山的房价走势:

  另外一个是全国各城市“2018房价收入比排行”:

  让刚上班几年的年轻人能买得起房子,这不太现实,父母有能力支援一下,也是应该的。

  但之所以这个问题成了一个热点问题,就是因为它已经不再是经济问题,而变成了社会问题。

  好多中国当父母的,过于对孩子包办代替,把孩子的结婚生子看成是自己的事,推着孩子向前走,单身时逼着找对象,刚谈恋爱又逼着结婚,结婚后赶紧催着生孩子。

  这就导致了很多孩子对生活都有惰性,严重缺乏独立意识,凡事都指望着父母管。

  没结婚之前,哪怕是30好几的人,也基本没有离家在外独立居住的;要结婚了,也必须是父母给张罗房子,出彩礼、酒席等一系列婚礼费用。

  武志红老师写过一本书《巨婴国》,这本书因为观点过于犀利,被禁了。但其实他说中了我们当前社会的一个顽症——

  巨婴太多就是因为在中国式的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责任越位,子女对自己的生活缺位。

  所以那些啃老族,希望父母用一生一世的心血来给自己买房子的儿女,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而是父母早就在教育上出现了偏差和失误,让孩子觉得自己有权利躺在父母身上过一辈子。

  年轻人独立意识的普遍缺失,是父母和子女联手对独立性的扼杀,更有整个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

  所以我们应该反对的不是父母适当的帮助孩子,而是反对无节制的替孩子扛起生活的大旗。 

  “我给你买房子,给你结婚,所以你就得听我的”,这种父母在生活中不在少数,孩子拿了这样的钱,得到了这样的帮助,其实后患无穷。因为一定要以交出生活的独立权为代价。

  有些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宁可不要父母的钱。

  要纠正父母的这种传统观念,其实比教会孩子独立更难。

  很多做父母的宁可吃苦受累砸锅卖铁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也不愿意交出对孩子的管控权,他们像渴望拥有决策权的股东一样,非得在孩子的生活占股51%。

  什么样的父母才是好父母?

  就是当孩子已经在努力生活的时候,做父母的永远应该成为孩子最信赖最值得依靠的人。

  如果孩子宁可求助外人,也不愿意求助父母,那做父母的应该反思,是不是两代人之间的感情出现了问题。

  如果我的孩子这么做,想要买房子有困难,却向朋友、同学借钱,不和我说,我会难过。

  这不是对父母的体贴,这是对父母的不信任。

  健康的两代关系是在此生的路途上彼此扶助,共同成长,在永远切不断的血脉中传承又延续,各自为各自的人生负责,都活出最好的灿烂。

  我不喜欢那些一生攀附着孩子生长的父母,更不喜欢那些用放手来掩饰自私,对孩子的困难熟视无睹的父母。

  这两种人,在我看来都是不合格的父母。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爸妈营

买房父母儿子

育儿热点排行榜

育儿直播间

高清图排行榜

全程育儿指导

教育排行榜

健康排行榜

试用

自媒体排行榜

育儿视频推荐

育儿课堂

百家百问百答

教育新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