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想黏着你?别被骗了,Ta可能不是真的需要你......

孩子总想黏着你?别被骗了,Ta可能不是真的需要你......
2018年09月10日 21:05 新浪育儿

  “妈妈!妈妈!你快来陪我嘛!”

  “妈妈呀!你一直抱着我好不好?”

  “妈妈呀!你快点过来呀!”

  如果说孩子是开心果,那么,黏人的孩子还会是“年糕”或者“口香糖”时刻粘着你——

  说不放,就不放!

  Part.1

  过度黏人的孩子,真让人抓狂!

  很多妈妈都无奈地说:

  “我上厕所的时候,孩子都会在门口盯着我!”

  “我觉得我就是一个时刻被监控的、且必须随叫随到的犯人!”

  “如果某个瞬间,我发现孩子一个人在玩耍,我会呆在原地不动,静静享受一个人的自由,哪怕只有一分钟!”

  “即使孩子在睡觉的时候,我紧张的神经也不能休息,偶尔会听到孩子叫我,仔细查看并没有,我已经产生了幻觉!”

  面对黏人的孩子,父母身心疲惫,耐心高度透支,父母时刻都处于无奈又抓狂的状态,偶尔情绪崩溃的时候,免不了对着孩子生气发火。

  “你这孩子,我一秒钟都不能离开,你到底要怎样?”

  “我得做事情呀!难道你不能自己玩一会儿?”

  “你总要我陪着你,天了!我该拿你怎么办?我是你的奴隶吗?”

  可是,抱怨、生气有用吗?

  并没有。。。。。。

  心理学家西尔斯等人研究发现:当孩子黏人或者渴望关注的时候,如果母亲越急躁、越爱责骂孩子、越不耐烦,孩子越有可能表现得更依赖人。

  Part.2

  为什么我的孩子如此黏人?

  国外研究者将黏人、过度依赖的孩子归为“焦虑型依恋”,并提出了四个有意义的假设:

  1。  有的孩子生来就比别的孩子需求更高、更焦虑、更敏感。

  例举一个常用的关于敏感的测试表:

  ①孩子很容易受到惊吓

  ②对灯光、气味、声音、疼痛非常敏感

  ③能察觉细微的细节变化

  ④如果你对他提出过多要求,他会烦躁或惊慌

  ⑤内心世界丰富多彩,想象力超群

  ⑥很容易被你的情绪影响

  ⑦受到很多人关注时候,会紧张害怕

  ……

  如果以上各项多数符合“是”,那么,他可能就是天生敏感的孩子。

  对于天生敏感的孩子来说,他们生来就比别的孩子更焦虑,感受力也远远超过一般孩子,偶尔的风吹草动都会激发他们的“不安全感”。

  “天生敏感的孩子是一个潜力股,如果你养育方法得当的话。”

  2。  生产过程及产后几周内发生创伤事件,会增强孩子的生理焦虑反应。

  研究表明,出生时候经历过窒息的孩子对环境更加敏感,生产过程及产后几周的创伤事件,会直接导致孩子焦虑、黏人、不安全感。

  对于这类孩子,我们需要耐心陪伴,多给孩子一些安全的经历,慢慢让孩子建立自我的安全模式。

  3。  孩子被过度满足而被宠坏,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更加渴望依赖。

  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里写到,“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使你的孩子痛苦吗?那就是百依百顺!”

  为什么我们小的时候,普遍都是父母眼中乖巧独立的孩子?

  而现在的孩子,父母绝对重视、长辈无比宠爱、老师悉心照顾;家里想干嘛就干嘛,外面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达不到目的一哭二闹三打滚。。。。。。

  和小伙伴玩耍偶尔磕着碰着,那可是天大的事情;逢年过节、过生日,七大姑八大姨以及同学,全都捧着他围着他。

  弗洛伊德早期的研究中提出,“父母过度关爱宠坏孩子,会导致孩子特别需要关爱,无法容忍挫折。”

  被宠坏了的孩子,就会天天黏着父母,习惯了无微不至的陪伴。

  如果说想要让孩子不黏人,学会独立,我们做父母的是不是应该先做点什么?

  4。  孩子经历过真实的分离或是受到过威胁、抛弃,对分离更恐惧。

  人工由于某些原因,孩子过早被送进幼儿园,或者经常更换照顾者,就会让孩子不停遭遇分离的体验。

  有研究证明,“儿童早期与母亲分离”产生的效果是会积累的,而最安全的分离剂量是“0”。

  也就是说,在孩子小的时候,妈妈最好不要和孩子分离。

  Part.3

  孩子时刻黏着你,是真的需要你陪吗?

  1。  真性需求——希望你即刻出现,并满足孩子需求。

  “妈妈,你快来看,我堆的这个城堡可漂亮了!”此时,孩子想展示自己努力的结果,通过你的肯定,从而获得自信。

  “妈妈,这个盒子我怎么也打不开,你可以帮一下我吗?”当孩子遇到一些自己没办法解决的困难时,需要我们帮助。

  这些时候,他的“黏人”就是“真性需求”,只需给予相应的回应即可。

  2。  假性需求——可以通过“延迟游戏”来解决。

  有时候,孩子因为太习惯你的陪伴,不管你在做什么,都会一直想要占有你的陪伴,此时,可能只是习惯性的过度依赖。

  当判断出孩子是假性需求的时候,可以用延迟满足的游戏和孩子“周旋”。

  但需要特别注意一点,当孩子提出假性陪伴需求时,要用耐心的语气肯定回答他“好的”,然后慢慢延迟。

  答应他们的需求,实际上就是给予孩子一份表面的满足感。

  孩子有了这份满足感,就算我们没有立即出现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会觉得自己是安全的、满足的。

  Part.4

  黏人的孩子不能硬来,只能软攻!

  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桌子上有一颗糖果,如果孩子能忍着,过半小时后再吃,就会得到两颗糖果。

  简单说,就是让孩子学会忍耐。

  那么,有没有可能将这个概念延伸一下,应用到黏人的孩子身上,让孩子学会忍受自己玩耍,可以接受妈妈短时间的离开呢?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游戏是生命的主要元素。”

  用“延迟满足的游戏”化解黏人?让我们来试试看~

  “猜猜看”

  “妈妈!妈妈!你在哪里啊?”孩子在玩具屋传来了习惯性的呼唤。

  此时我正在厨房做饭。

  按照惯例,我会不耐烦地问她怎么了,然后丢下手中的琐事,去回应她提出的要求。

  但这次我并没有立刻出去安抚她。

  “宝贝,我在这里,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哦!”我耐心地应答着。

  “是哪里啊,妈妈?”孩子好奇地问。

  “宝贝,我给你一点线索,你要好好猜一猜,我这间屋子里面,有冰箱!”

  “还有什么呢?”孩子边玩玩具,边问着。

  “还有榨汁机、还有水池。”

  “妈妈,水池是干什么的?那还有什么呢?”

  “还有电饭锅、烤箱……”

  在与孩子一问一答的互动游戏过程中,孩子对陪伴的渴望和需求就会逐渐缓解。

  如果感觉孩子的情绪有变差的迹象,我会回答得更有趣味一些。

  如果5分钟、10分钟过去了,孩子并没有跑过来黏着我,那这次游戏就很有效,我也能很快做好一餐饭菜了。

  需要注意的是,在游戏过程中,孩子的专注力是有限的,所以,为了确保这次短暂的独立玩耍是一次成功的经历,我会在孩子不耐烦之前及时出现在她面前,鼓励她说:

  宝贝,你刚才是自己玩耍的,做的很不错哦。下次,我们再玩这个“猜猜看”的游戏吧!

  有时候,当孩子叫我过去的时候,我先马上回答“好的!”然后继续忙自己的事情,等待一会。

  当孩子再次呼叫时,我就会回答:“宝贝,我好像迷路了,找路需要一点时间的,再耐心等一会儿好吗?”或者让孩子过来找我。

  不论是几分钟后你出现在他的身旁,还是他主动找到你,对孩子来说,都是一次“独立”的经验。

  游戏,是解决亲子问题的万能钥匙。

  看似简单的游戏不仅能让黏人的孩子学会等待,而且可以在等待的过程中给孩子独自玩耍的机会。

  这一次次独立玩耍的经验积累,就能让孩子收获到独立的勇气,何乐而不为呢!

  泰戈尔在诗里这样写道,“我们几乎忘记了如何像孩子般享受游戏。”我们有时会忘记了如何游戏,忘记了孩子们本该在游戏中快乐地成长。

  每个孩子都是如此特别,如果你深深感觉自己有一个黏人的孩子,如果你想让孩子学着独立,如果你足够爱你的孩子,那就寻找你们专属的亲子小游戏吧。

  相信我们每一位父母的心里,都闪着爱的光芒,就像孩子看着你时,那双充满爱意的眼睛。

  作者 | 燕子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育儿进化论(ID:yuerjinhualun)

游戏佳文父母

育儿热点排行榜

育儿直播间

高清图排行榜

全程育儿指导

教育排行榜

健康排行榜

试用

自媒体排行榜

育儿视频推荐

育儿课堂

百家百问百答

教育新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