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把妈妈当安抚物,如何给他找个“替代品”?

宝宝把妈妈当安抚物,如何给他找个“替代品”?
2019年03月21日 11:05 新浪育儿

  许多妈妈给我留言说:宝宝经常把妈妈的身体当做安抚物,摸咪咪,摸脸,扣肚子、揪头发、揪耳朵的……感觉妈妈们身上能开发的部位,几乎都被宝宝占领了!还有的娃,安抚物是巨大的枕头、被子之类,每次出门还要带着,很是不方便。

  妈妈被抓肚子,“痛死了”!

  摸咪咪,半夜摸不到就醒……

  一米二的大薄棉被!到哪儿都得带着!

  还有的宝宝,睡觉前爱“吃手”,也让妈妈们很头疼!

  认真看了妈妈们的每一条留言后我发现,老母亲最担心的其实不是娃用不用安抚物,而是当前的安抚物太“另类”,让老母亲无所适从。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怎么给娃引入一个轻松便携的安抚替代物,解脱妈妈们的咪咪、肚皮、头发、耳朵……以及“怎么帮宝宝戒掉吃手习惯”的问题。

  什么时候给娃引入安抚物?

  安抚物怎么选?

  之前说过,“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安抚物”。这么说虽没错,但妈妈们其实大多是无法预知,宝宝到底需不需要安抚物的。

  如果没有提前在适当的时机,给娃引入一个恰当的安抚物的话,就很可能会产生“娃不知不觉间,把妈妈的身体当成了安抚物”这样的困扰。

  所以,其实提前引入一件合适的安抚物,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解决这个“后顾之忧”的。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时候给娃引入安抚物合适呢?

  其实,宝宝一出生,就可以开始接触安抚物了。一般常用的有“安抚巾”,也可以是一个娃娃、一块毯子、一个抱枕等,但最好都是小巧方便携带的。(因为娃会去哪儿都想带着它)

  在西方,妈妈们会在孩子出生之前就选购好几款安抚巾,在孩子出生之后将安抚巾随时放在宝宝身边,逐渐接触和熟悉起来,让宝宝把它当做自己一起成长的好朋友,以便将来能更好地安抚宝宝情绪。

  ▲贝克汉姆家的小七,安抚巾走哪带哪

  瓜瓜一出生我就比较关注他的情绪,所以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功课,也买了不少安抚物给他。从安抚巾到娃娃,各种造型的都有。他经常轮换着来,隔段时间就独宠一个。不过最长情的,还是一个kaloo的兔子,他取名叫“bubu”,无聊的时候会拿出来抱着。

  如何选择安抚物?我觉得,有两点需要注意。

  一是,安抚物一定要柔软亲肤、透气、便携、易清洗。一般宝宝都会捏啊,揉啊,搓啊,拉啊,扯啊,咬啊。。。。等等各种小动作,柔软亲肤的安抚物,抱起来会更舒服更有安全感。娃一旦认准一个安抚物,就会想去哪儿都带着,所以便携也很重要。

  第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一定要选择容易买到同款的安抚物,多备几个可以,一旦出门不小心弄丢了,或者脏了,娃不让洗的情况下,就可以“偷天换日”了。否则安抚物不见了,娃真的会“崩溃”的。

  妈妈如何给宝宝引入安抚物?

  很多宝宝会把妈妈的身体当做安抚物,就是因为那种“妈妈的味道”让他安心。

  所以,在给宝宝引入安抚物之前,妈妈最好先把它“带”在身上一段时间,比如每天晚上睡觉时放在身边。让安抚巾日渐附上“妈妈的味道”,宝宝会更容易接受。

  另外,要让安抚物常出现在宝宝的生活中,每次抱宝宝喂奶、给宝宝读绘本的时候,都把安抚物放在你和宝宝之间;还可以把安抚物拟人化,跟宝宝玩过家家的游戏。

  白天拿着安抚物跟宝宝玩,有意无意地将安抚物抚过宝宝的脸、手等。无论是宝宝睡觉还是出去玩,都给他带在身边。

  宝宝逐渐熟悉、习惯了这个“小伙伴”的存在,日久生情,就会慢慢离不开它了。

  在宝宝可以用手抓握东西之前,把安抚巾放在宝宝身边就好了,让宝宝慢慢习惯身边有这个亲密的小物件。宝宝可以抓握东西之后,白天可以把安抚巾塞入宝宝手中,让宝宝练习抓握。

  当然了,每个宝宝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我们不需要“强迫”他接受任何一样我们塞给他的东西。

  安抚物不是一定要有的,但如果宝宝已经把妈妈的身体当做安抚物了,这个时候的确需要一个合适的“替代品”以相互解脱。但在引入的过程中,我们要多点耐心和尝试,多给宝宝一些机会和选择。

  如果宝宝不喜欢安抚物A,我们就试着引入安抚物B,安抚物C……多试几次,也许就能“替代”成功。时间可能是一个周,一个月甚至更长。但相对于“宝宝把妈妈当成安抚物”这种长期困扰来说,花1个月的时间给他替换到正常安抚物上,我觉得还是很值得的。(爸妈营微信号:bamaying)

  宝宝睡前吃手怎么戒?

  还有很多妈妈的困扰不是“自己身体被当做安抚物”,而是宝宝“睡前吃手”,甚至有宝宝痴迷到把“指甲都吃变形了”……

  其实,宝宝“吃手”正常情况下,只是一个阶段性行为,一般1岁以内的宝宝出现吃手的情况都是正常的。妈妈们除了帮宝宝把好“卫生”关,无需过多干涉。

  因为,1岁以内是人格发展的第一个基础阶段,也称为口欲期。婴儿获得各种欲望满足的主要途径是口部,即吸吮。而吃手是婴儿期获得满足的最佳、最主要途径。而且对宝宝来说,吃手也是一种安抚方式,帮他平复紧张和焦虑。

  但是如果一岁半以后的宝宝还在吃手的话,那就要家长干涉制止了。因为长期吃手,还可能关乎颜值,影响牙齿发育。

  帮助一岁半以上宝宝戒掉吃手问题的方法,除了上面说的引入一个安抚物转移宝宝注意力以外,妈妈还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1)明确告诉孩子,长大了就不该吃手了。

  这个阶段的孩子,应该已经可以语言正常沟通了。妈妈可以在宝宝不自觉地吃手时,明确地告诉他“吃手是小宝宝的习惯,你现在长大了,不能再吃手了哦~”。必须要孩子发自内心的想戒,才能成功。

  明确告诉孩子,让他更清楚地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更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2)帮助孩子建立自我认知

  当看到孩子吃手时,不要严厉指责或直接打断,而是温和地告诉他:“你知道自己现在在吃手吗?”

  吃手其实更多的是“下意识”的行为,孩子可能是不知不觉间就把手放进了嘴里。所以,提醒他意识到“我在吃手了”,是非常重要的。

  这能帮助孩子建立起自我认知。

  3)用讲绘本故事的方式引导

  有很多绘本是专门针对“吃手”问题的。比如,《大拇指,真好吃》。

  故事的主人公露露也爱吸吮大拇指,孩子看了会有“找到同伴”的感觉,会很有“共鸣”。

  但是,露露现在长大了,决定跟大拇指“分手”了!你要不要跟她一起呢……

  用绘本故事的形式,先让宝宝找到“认同感”,然后再自然地接受“戒吃手”这件事情,就会更容易些。

  还有这套日本的《我不再吃手了》,也是关于“戒吃手”的绘本。

  我一位朋友跟我说,她家宝宝就是看了这套书以后,“立竿见影”地,就把吃手戒掉了(差不多也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宝宝会跟她说“吃手不好,有大脸怪,可怕……”虽然稍微有点可怕,但对于吃手吃到脱皮的娃来说,也不失为一个方法。
    

  4)用其他更好的方式,代替吃手

  像我前面说的,给宝宝引入一个全新的安抚物做替代,转移宝宝注意力。

  睡觉时,试着牵住宝宝的小手,把他的手占用了,他就没办法放嘴里啦。

  日常里,妈妈多陪宝宝做一些动手的游戏,多玩能拉、拽、捏的小玩具。当宝宝的双手逐渐灵活起来,有了其他探索欲望,也就没时间去吃手啦!

  最后,我想说,不管用哪种方式,我们都需要用温和的态度进行。激烈地强制孩子停止吃手,比如在手上涂药、看到孩子吃手就打骂等,会让正处在自我意识爆棚的阶段的宝宝,更加紧张和抵触,效果并不好哦。

  结语:

  虽然,宝宝睡觉时把妈妈的身体当成安抚物,给妈妈一定程度上造成困扰。但其实对孩子来说,这是因为妈妈能给他提供足够的温暖和安全感,也是孩子全身心信任和依赖妈妈的表现。

  所以我们首先不能斥责孩子,也不需要太急躁地让他改,慢慢来就好。

  孩子可能不喜欢我们提要求,但是会愿意跟妈妈商量着来。因为“商量”比“要求”更能让孩子感受到尊重。告诉孩子,“你看,你摸妈妈的时间久了,妈妈会不舒服。我们可以不可以换个东西替代一下?”

  可以从“摸咪咪、揪耳朵”等先过渡到拉着妈妈的手入睡,再然后过渡到安抚物上面。总之,有耐心,慢慢来。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爸妈营

宝宝安抚巾耳朵

育儿热点排行榜

育儿直播间

高清图排行榜

全程育儿指导

教育排行榜

健康排行榜

试用

自媒体排行榜

育儿视频推荐

育儿课堂

百家百问百答

教育新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