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山东省教育厅近日发出相关通知,要求规范传统文化课程教学,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时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内容。原因是担心“带有糟粕性的内容”会“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此消息一经报道,立即引起全社会热议。有关专家表示,当前轰轰烈烈的“读经热”应该加以规范和引导。孩子究竟能不能读《三字经》,此类书籍会给孩子到来怎样的益处和害处呢?诵读时真的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吗?

1.诵读经典修身养心

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诵读经典可以修身养心,增加智慧,可以让人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


2.不能断章取义 孩子大了自有甄别

既是诵读经典,就应全文通读,而不应任由孩子断章取义。有些东西他现在不明白不要紧,长大了有了一定的阅历回头再读时,自会有甄别。


3.学习不能因噎废食

不可否认,任何经典因为受到时代的局限性,都会夹杂有不同程度的糟粕。人为地把作为一个整体的经典割裂开,学生将无法吸收其精髓,也不知道什么是糟粕。


4.《三字经》是作为传统文化的最稳妥的教材

你不会问你身体上哪一滴血更浓,你只会知道没有血就死了,缺血我就贫血,贫血我就不健康。《三字经》就是血液本身。如果没有它,那就死翘翘了。

1.应让孩子自选经典读物

《三字经》价值观相对扭曲,如果还拿传统文化当大棒的话已过时了,应该摊开国外的中小学读物和所谓传统文化的精华让孩子们自己挑选。


2.书中一些提法已然不合时宜

《三字经》充斥着鼓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世间沧桑,几多变幻,其宣扬的三纲五常,随着君权、父权和夫权的淡去,必须重新定义。


3.删节不如加强教育针对性

如果让学生去诵读删节的“精华版”的国学似乎不妥,一是会对经典的理解不全面;二是如果以后他们看到完全版后,容易对他们已成型的认识造成冲击和颠覆。


4.书本上的知识根本解释不了现在的社会现象

统文化孔孟之道的儒家文化大部分都是糟粕,愚民思想,完全和社会脱节,书用传统文化去解释,这样培养出来的下一代就是社会进步的阻力。

  • 剔除糟粕的教育让孩子成为木偶
  • 我庆幸自己没有做自以为是的剔除所谓糟粕的行动。去粗取精是一个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者积极互动的过程,更是受教育者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被动接受的结果…… >>史提芬周
  • 为什么要给宝宝朗读童谣和儿歌?
  • 小的宝宝对于儿歌的内容理解极为有限。他们还不知道自己背的是什么。但是三字经和三字儿歌的韵律,却在无形中构建了中文的语言基础。三字儿歌中隐含的中文韵律,从幼小的时候就已经融入了宝宝的意识……>>我的小欣莲
  • 《三字经》禁令禁了谁?
  • 《三字经》是我们的国学,是传统的国粹。当外国人都把在拼命研究我们老祖宗的经典时,我们呢?不通全篇,怎能知晓哪是精华,哪是糟粕?到底哪些该吸收,哪些该批判?难道孩子们永远只能是被填鸭吗……>>情深雨蒙
  • 果宝会“背”三字经
  • 果宝小时候只要一听到念三字经,马上就会安静下来,顺着声音看过去,安安静静地听。昨天晚上临睡前果宝实在是太兴奋了,为了让他安生一点,果妈突然想到了这个办法,开始背起来……>>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