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舍不得扔东西是心理问题吗?

孩子总是舍不得扔东西是心理问题吗?
2019年08月21日 06:45 新浪育儿

  家里有孩子的家长,会时常抱怨,家里太乱了,到处是孩子的东西,孩子一边总喜欢购买新的玩具,另一边又是家里的一个小纸片都舍不得丢弃,这个也要留着,那个也要留着,于是乎,家里越来越混乱。

  比如刚刚整理好的乐高拼插,孩子想要玩,就会从透明箱子里全部倒出来,然后花费一两个小时坐在那里搭建,试想这么难以完成的事情,最终完成后,孩子怎么舍得拆掉呢?还有很多时候需要累积完成,作品只是搭建了一半,于是一定是要摆上一段时间,有的已经完成的拼件,一两个月都不能让家里人挪动地方。而且孩子的观察力特别敏锐,稍微变换一点儿,TA就会发现,然后还要回复最初的样子。于是,有孩子的家里,常常会到处凌乱不堪。

  有的家长可能会采用这个方法,那就是透明收纳,这是个不错的方法,但孩子主动去收纳的真的很少,除非有家长陪伴,更多时候还是家长跟在孩子屁股后面整理收纳,而孩子跑在前面不停创造新事物。收纳整理的意识确实需要培养,但是想要一个三四岁的孩子自己独立完成收纳,似乎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做到,即使做到了,也会无形之中有一些损失,比如孩子会觉得收纳整理太麻烦,索性不玩了,宁可在家里百无聊赖地呆着,或者观看电视节目,完全省去操作后的收纳,这样一来反而顾此失彼,毕竟孩子更需要大量的动手操作。

  上述分享的孩子不愿意或是舍不得扔东西,基本属于正常范畴,如果父母用心分辨,就会发现很多东西确实承载了孩子很多快乐地回忆,值得孩子的留念和舍不得。如果想要家里没有那么乱,就需要父母带着孩子一起定期整理,最有效的小办法就是让孩子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这样即使乱一些,也能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对于孩子一定要保留的东西和孩子一起确认好保存的地方,可留可不留的东西,放在整理框内,随时等候决策处理。从小懂得断舍离,对孩子也是必要的教育内容。

  但是,还有一些家长表达了更多的担心,他们认为家里太乱,主要是因为孩子从来都舍不得扔东西,比如各种玩具水果的包装,废旧纸箱纸袋,甚至一次性餐具,虽然跟孩子讲过很多次,这些东西不卫生,但是孩子还是会执着的收集。有时孩子舍不得扔掉的废旧物品,偷偷地给他们扔掉,或是把他已经收起来不再玩的物品找出来扔掉,一旦被孩子发现,他们就会想办法把收集的东西藏起来,不让父母找到,总之孩子就是不能接受扔掉。孩子的行为是否意味着某种心理上的问题呢?是否需要帮助呢?

  从父母养育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小朋友,跟上述守着自己的玩具作品不舍得丢弃的小朋友存有一定的差异,因为孩子的收集已经超越个人物品的范畴,而且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庭生活。因此孩子往往确实需要一些帮助,或许带孩子去诊断,孩子未必能到存有某些心理问题的程度,比如强迫症等,但是也足够需要引起父母的重视,因为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会面临很多危险与挑战,而后影响心理上的进一步发展。

  很多时候,个体重复的行为或者精神活动,是为了减少焦虑或痛苦,或者防止某些可怕的事情发生。当这些重复的行为,和心中所担心的事情又没有什么关联时,个体会被诊断存有心理异常。但是幼儿诊断存有更多的难度,因为很多时候孩子可能不能明确地表达这些重复的行为或者精神活动的目的。

  参见《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二版的第115页,关于强迫及其相关障碍的界定与表述:包括持续地难以丢弃或者是放弃物品,不管他们的实际价值如何;在物品已经堆积的情况下,还在收集,但是如果个体没有意识到,就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个体完全意识到这一点,还是这样做,就是有问题的,但是小孩子通常是没有这个意识的,只有成人才有这个认知。

  据此判断,如果没有家长的提示,孩子很难存有这个认知,这时就很难诊断孩子的问题。从养育实际来说,诊断需要专业的医生,而父母要做的,一定是帮助孩子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回归正常生活。

  还有一些孩子太舍不得扔东西,主要是那些旧的衣服、玩具,或者是刚刚从外面捡拾回来的树叶,还有自己从各处弄来的一小抠抠纸片,上面涂鸦了给妈妈的信,孩子是绝对舍不得扔掉的。如果父母坚持,孩子就会大发脾气,甚至哭闹不止。这种表现很像是有强迫症心理的个体,因为有这种心理疾病的个体最初都是想方设法将留下某个东西的目的记住,在试图扔掉的时候,就好像陷入了某种痛苦之中,放弃扔掉。

  总之,舍不得扔的时候,人们总是会想很多,回想和这件物品有关的故事,特别是那些美好的关联,扔与不扔,都需要经过不断地心灵斗争之后才会做出决定!如果孩子陷入这样的心理旋涡,就会显得很弱势,无法自拔,在这个时候,孩子会特别需要父母的认可与共情,帮助孩子克服心理的牵绊,实现正常的断舍离。

  让孩子理性扔掉物品,还是比较推荐时间这一维度作为参考,比如孩子的物品,一周以内最好不要扔,但过了一周,父母就可以考虑引导孩子去丢弃了(一周并没有完全严密的科研依据,只是经验的依据,七天的记忆对孩子来说已经比较充足)。就像所有的事物都有保鲜期一样,孩子对很多物品的占有和依恋也都会有时间节点,只要把握住那个节点,就可以帮助孩子定期舍弃整理。孩子讨论一下物品已经发挥的作用,帮助自己实现了哪些满足,让孩子了解物品可以再利用,人的身体都有新陈代谢,身边的物品也需要定期更新。跟

  由此看来,孩子总是舍不得扔东西并不能简单粗暴地断定为心理问题,而大多数这样的孩子,他们的心理也确实并没有任何问题,孩子们的问题主要在于,那些在父母眼里是垃圾需要丢弃的东西,实际上记录着很多孩子的情感和想法,大人无法识别,或是缺乏识别的意识,孩子舍不得的也并非物品本身,而是暂时封存在里面的内容和记忆,孩子一时半会不会忍心丢弃。如果这些美好可以在其他的物品和活动中得以延续,孩子就更能断舍离。

  所以说,即使家长说讲过道理了,但是如果孩子从内心并不认可这些道理,只是迫于父母的压力,点头答应扔掉某些物品,并不能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保留VS存放的决策,是否该扔这个话题会长期持续在亲子之间进行争执。再加上孩子的认知水平有限,认识不到很多物品留在这里其实没有太多价值的现实,势必需要父母身体力行践行断舍离,分享舍弃的心理历程,而不是停留在抱怨、指责和强迫孩子的状态里,要从了解孩子的内心所想出发,帮助孩子学会主动舍弃。

  本文来自@赵博士养育咨询室温暖陪伴 微博

育儿热点排行榜

育儿直播间

高清图排行榜

全程育儿指导

教育排行榜

健康排行榜

试用

自媒体排行榜

育儿视频推荐

育儿课堂

百家百问百答

教育新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