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彰显家庭教育真善美

细节彰显家庭教育真善美
2021年06月22日 06:30 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者按:“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很有必要学会随时倒出鞋子里的那粒沙子。”法国文豪伏尔泰的这句话,放在家庭教育情境中,像是提醒我们,生活教育的痕迹就是细节教育,在育儿过程中无数细碎又重要的事情上,真可谓“成也细节,败也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是一句俗语,也是一种哲理思想,指的是讲究细节能决定事件的走向和结果。家庭教育也是一样,它的广泛性、情感性、融合性、深刻性更多地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细节处,对于家庭教育细节的把握、处理、反思是父母教育智慧的体现,可以传递家庭教育中的真、善、美,也在无形中塑造孩子未来的样子。

  觉察情绪细节

  呈现家庭教育之“真”

  当孩子遇到问题感到无助时,父母若能在第一时间好好听他讲述原委,了解他行为背后的原因和细节,并帮他耐心分析,教他应对的方法,孩子会更容易听进父母的话,会产生“有人关心我”的感受,并且对父母心存感激。此时,父母关注的是真实的事件、真切的情感,而不是带着情绪进行主观判断,自然也会取得好的教育效果,赢得孩子的信任。

  我家孩子上小学四年级时,有一次我接到班主任电话,说孩子和班上同学发生了矛盾,把对方的尺子弄断了,还把人家脸抠破了。老师打电话时,女儿就在我身边,我能从孩子的表情中明显看到她的紧张和生气。于是,我第一时间让女儿说明当时的情况,原来是她在做作业时同学去打扰她,还将钢笔水洒她身上,她一生气就把同学的尺子折断了,还抠了一下同学的脸。了解了情况之后,我冷静地和孩子一起讨论,当遇到这种情况时,还可以选择哪些更好的应对方式,同时也对她的不当行为进行了分析和教育。

  当父母和孩子就事论事、冷静客观地探讨问题时,就是在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除了情绪失控,还有更好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当父母耐心聆听孩子讲述事情原委时,就会让信息更完整、更对等,避免对孩子造成误解;当孩子愿意跟你倾诉和探讨时,就说明她对你是信任的,因为她感受到你对她的尊重和关心……父母对于事实细节的尊重,对于孩子反馈的尊重,也是为孩子今后处理问题的方式做了榜样。

  在细节中呈现家庭教育之“真”还表现在对孩子情绪的认同。以平时一个最为日常、最让父母纠结的情境为例,即孩子考试成绩不尽理想,在那个时刻,父母如果能换位思考,明白成绩不理想,孩子自己比我们更难过,尤其是他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就能在此时去理解和体察孩子的情绪,然后引导孩子发现学习习惯或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你一定会看到孩子因为被理解、被支持而感动。这也是我自己作为一个家长的真实体会。这些细节背后其实隐藏着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

  反思教育细节

  呈现家庭教育之“善”

  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说过:“谁能够做到同自己保持距离,能看到自己生活圈子的局限性,从而向他人开放,谁就会不断地通过现实纠正自己的生活。”没有人天生就会做父母,而是做了父母之后才开始不断完善这一角色。在家庭教育细节上不断反思,不但可以帮助父母成长和发展个体自我,还能引导孩子成为更善良更健全、成为“心中有他人”的人。

  如何看待别人的成功,是反映一个人是否具有成长型思维的情境之一。在父母学习课堂上,我从一位妈妈与孩子的对话中欣喜地看到这种成长型思维的具体运用。当孩子告诉妈妈,他最好的朋友以优异成绩考上一所民办学校时,妈妈表达了她为孩子感到自豪的两个地方:孩子能为好朋友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还从好朋友身上知道自己还有哪些进步的空间。

  固定型思维的人会将他人的成功视为威胁,并引发不安及脆弱感,成长型思维的人则将他人的成功看作激励与启发的来源。显然,这位妈妈已经开始在和孩子的沟通中使用成长型思维了。虽然我们并没有听到孩子对这两点的明确表达,但妈妈在聆听中抓住了孩子的语气、表情等细节,加以反思,作出引导,不仅及时肯定孩子看待别人成功的态度,还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有进步空间,其实就表明了自己的价值观,为孩子树立了榜样。

  有一段时间,我不止一次听孩子说起班上的某位同学如何表现不好,如何不受欢迎。我听了有点难过,一方面觉得孩子这样轻蔑地评价同学很不妥当,另一方面也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与人相处的问题上是否有纰漏。后来每次回应孩子的这类问题时,我都会更加慎重,注意引导孩子客观公正地评价同学,多看同学的优点,了解同学的表现背后的原因。有一次听说班级秋游时,孩子和这位同学的座位会挨在一起,我特意让孩子多带一点零食去分享。慢慢地,孩子学会了更客观更深入地去了解和理解同学,而不是因为从众心理去随便评价别人。

  美国教育学者范梅南在《教育的情调》中提出:“我们需要了解和孩子相处时一些小事的重要性,大事往往蕴藏在小事之中”。因为父母的所作所为总是在引导孩子去思考自己应该过怎样的生活,应该怎样做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需要反思,需要我们关注教育的细节,不断地觉察和反省自己的教育行为,看看自己在平时的点滴小事或一言一行中,是否为孩子的心灵播下“善”的种子,是否引导孩子对他人有欣赏、理解、宽容、友善之心……

  精心设计细节

  呈现家庭教育之“美”

  灵动的课堂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目的是激发孩子的兴趣、参与热情、主体性、创造性,在师生互动中实现共同发展。同样,家庭教育也应该通过精心设计细节,与学校教育一起激发孩子的思维之美和精神之美。

  家庭教育细节设计应根植于日常生活中,目的是激发孩子内在生长的力量,帮助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引导他们按照自己想要的样子去努力。我始终相信每一个孩子内心都有一个“我想好”的愿望,因此平日我一方面特别关注孩子们的细小突破,另一方面也会主动创造机会,让她们认识自己的能力空间。

  比如,最近老师让每个同学配乐朗读《草房子》片段并录音,由同学们互评。这个活动对平时不太愿意公开表达的孩子来说是个较大的挑战。可以看出女儿们有些不愿意,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所以我鼓励她们多加练习,并一起精心选择了我们都觉得合适的音乐去完成作品的录制。当孩子们听到作品回放时,我能明显看到她们在突破之后的喜悦。

  此外,为了培养孩子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写作的兴趣,我也会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各种机会,让她们有丰富的体验,比如教她们做菜、包饺子、种花草、挖红薯等,让她们在劳动和生活细节中发现乐趣。长期的坚持也有了阶段性收获,孩子将自己种波斯菊的经历写成文章《“坚强”的波斯菊》,还被媒体刊登了,自信心和写作兴趣大增。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每一次细节的用心设计和引导,可以帮助孩子唤醒内在的追求和力量,成为家庭教育中支持孩子发展的涓涓细流。而内在人格的完整、自我意识的觉醒,才是孩子终身发展的动力。

  好的教育往往发生在生活中一件件看似琐屑微小的事情当中,正如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琐碎的事情每天、每时、每刻都在经常地发生作用,生活就是由无数的小事组成的,指导这样的生活,组织这样的生活,这将是父母最重要的任务。”家庭教育所传达出的真、善、美,就蕴藏在日常生活中一句句富有教育性的话语中、一个个经过反思处理的细节中、一次次基于孩子细小反馈的有效沟通中。

  家庭教育是生活的教育,应该重视细节的力量,在细节中呵护人性、培塑孩子的思维品质、精神气质,通过积少成多来引发更大的改变,让日常生活成为滋养孩子生命的不竭动力。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院)

  作者:钱洁

  《中国教育报》2021年04月11日第4版 版名:家教周刊

母婴育儿热搜

育儿直播间

高清图排行榜

全程育儿指导

教育排行榜

健康排行榜

试用

自媒体排行榜

育儿视频推荐

育儿课堂

百家百问百答

教育新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