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贵阳飞上海的一架飞机上,有两位旅客因为忍受不了一岁多的小乘客哭闹,直接把小孩从奶奶身边强行带走,关到飞机厕所里“教育”,并拍摄视频。视频上传网络后引起广泛讨论。
26日晚间,吉祥航空发布了有关通报,简单来说,就是“祖母同意,母亲理解”。对于这样的说明,有很多人表示“不理解”,也再次引发了公众对于儿童权益、公共空间行为规范等话题的思考。
从事件本身来看,将一名年仅一岁多的幼儿带离监护人身边,并关入厕所进行所谓的“教育”,还拍摄视频发上网,无论是出于何种初衷,这种行为显然不妥。
近年来,社交平台上对“如何对待儿童在公共场合哭闹”这类问题的讨论屡见不鲜。一方面,部分公众对于儿童在公共场合的哭闹行为表示理解和包容,认为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对此表示不满和反感,认为家长应该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来制止孩子的哭闹。但不管怎么说,新闻里这种强行“立规矩”的极端方式都不值得提倡。一岁多的孩子本来对外界事物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就有限,无法自我清晰表达意见,作为陌生人,两名成年人却将孩子与家人隔离开来,就算再和颜悦色,都已经称不上是教育,更接近单方面的“霸凌”。哪怕是有了“父母理解同意”,也不代表这种行为是正当的、合理的。
这起事件虽然是个案,但其背后折射出的问题却具有普遍性。面对矛盾,公众应当明确的共识是:无论立场如何,都不应成为采取极端措施的理由,社会包容度更应体现在基于理解的心态,在不违反社会公序良俗之下寻找解决方案。
文/记者:皇甫思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