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社会化程度取决于父母的社会化程度

孩子的社会化程度取决于父母的社会化程度
2022年01月24日 11:17 新浪育儿

  孩子的社会化程度取决于父母的社会化程度

  孩子不愿意和别人来往;孩子的心中只有他自己,没有他人;孩子惧怕生人,怕和陌生人来往……作为父母,你有没有观察过孩子是否社会化不足?

  一般情况下,社会学家把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人的过程称为“社会化”。简而言之,一个人刚出生时是“动物人”,正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才慢慢从“动物人”变成“社会人”。

  美国精神病学会给儿童制定的“社会化”诊断标准如下:

  1. 至少有一个同龄的朋友,并且友谊至少维持 6 个月。

  2. 在没有利益关系的情况下能够主动帮助别人。

  3. 做了错事,造成了明显的不良后果,但未被人发现的时候,能够主动认错。

  4. 别人做了对自己不利的事时,能够原谅别人,不指责也不告状。

  5. 对朋友或同伴关心,或者能够分享别人的幸福和快乐。如为别人生日、考试成绩优异、获奖等感到高兴,主动向别人祝贺。

  —般来说,在上述五条标准中,6 岁以下儿童应至少符合一条;7 〜 12 岁的孩子应至少符合两条;13 〜 18 岁的孩子至少应符合三条。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达不到上述要求,就可以认为是社会化不足。社会化不足,就是一定程度上的“孤家寡人”,不善于与人交往。

  一般认为,很多精神卫生问题都与社会化不足有着密切关系。如果一个人的社会化程度很高,就可以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一味追求孩子学习好、听话,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重视孩子与朋友的相处,引领孩子逐步社会化。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引领:

  1. 做孩子的典范。孩子的社会化程度取决于父母的社会化程度,父母要做好孩子的典范。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当孩子看到你和别人侃侃而谈、积极交往,就会模仿你,无形中,你起到了示范作用。早晨等电梯的时候,碰到别人的时候,主动问候,然后跟孩子分享你是如何做到的,孩子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学会交际的,是一天天的积累。

  2. 引导孩子与他人交往。比如,每次带孩子出去的时候,带上一个好玩的玩具,吸引别的小朋友和孩子玩。通过类似的方法,积极创造孩子与同龄人接触的机会及玩耍的氛围。

  3. 让孩子多接触社会。社会生活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就开始了,学校里、家庭里、社会上,孩子一生中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与他们交往,可以让孩子积累更多的社交经验。父母可以让孩子接触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与大孩子交往,孩子会迅速成长;与小孩子交往,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耐心。当然,孩子也可能从其他孩子身上学到一些不好的言行,这看似不好,其实对孩子也是有利的,让他们看到了社会的不同面,知道了社交生活的复杂性。但对孩子不好的言行,父母还是要及时纠正。

  4. 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活动。尤其是参加一些团体体育活动,是非常好的社会化途径之一。如果不重视儿童社会化培养,会出现这种情况:孩子虽然学习成绩很优异,但缺乏必要的合作精神,不懂得关心他人,社会生活自理能力与年龄不符,缺乏社会适应性。长大后人际关系会很糟糕,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也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如果人的早期社会化失败,还可能会导致反社会人格的出现。

  划重点

  引领孩子逐步社会化,父母怎么做?

  • 做孩子的典范。
  • 引导孩子与他人交往。
  • 让孩子多接触社会。
  • 鼓励孩子多参加团体体育活动。

  来源:正清远流授权选载自《孩子是父母一生的功课》

孩子父母儿童

热搜榜

热议榜

育儿直播间

高清图排行榜

全程育儿指导

教育排行榜

健康排行榜

试用

自媒体排行榜

育儿视频推荐

育儿课堂

百家百问百答

教育新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