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托儿所”的故事
我儿子威尔伯三岁半那年,我送他去了家附近的一个“野外托儿所”。这个托儿所建在森林里。每天,威尔伯都会穿着一件大大的红色连体滑雪服,在林间尽情玩耍。这件红色滑雪服既防水,又不怕弄脏。老师会带着孩子们一起搭窝取火,一起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到了放学时间,我会跟其他家长一起挤在托儿所的大门口,等着孩子。
托儿所的大门面对着森林。我翘首盼望,努力辨认哪个穿连体服的孩子是威尔伯。威尔伯每次看到我,总会朝我飞奔过来。他的红色滑雪服上满是泥点子,完全看不出是件红色的衣服。他有时候会挥舞着一根树枝,有时候会捧着一个装满树叶的果酱罐子,有时候也可能拿着一只蜈蚣或者其他有趣的小玩意儿。而我每次也会带东西给他:一个苹果、一个橘子,或者一根香蕉。这也是我们母子之间的一个小仪式吧。
有一天,威尔伯还是像往常一样跑向我。但是,我感觉到他脸上的神色有点不对劲。不过,我还是像以往一样,张开双臂,笑着迎接威尔伯。这次我带的水果是一个苹果。然而,威尔伯没有跑过来抱我,他的小脸皱成一团,愤怒地冲我吼道:
“你说你这次要给我带橘子的!我要吃橘子!”
然后,他就躺在了地上,开始扒拉地上的泥土。天哪!我的脸开始发红……我的儿子居然在所有家长面前让我难堪!我大脑里的蜥蜴和狒狒开始抓狂了。
我的第一反应是应战。我想跟威尔伯正面交锋,批评他。他真的是被惯坏了。我也可以不管他是不是拳打脚踢、大喊大叫,直接把威尔伯拖到车上,强行让他坐进安全座椅,之后一路冷战到家。但是一个愤怒的妈妈在公共场合吼孩子,也不大好吧。
然后,我的蜥蜴和狒狒又想到了一个方案:逃跑!我可以不管威尔伯到底为什么发脾气,直接带他离开这儿。但这是逃避,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而且,威尔伯现在还躺在泥泞的地上,根本没有爬起来的意思。把他拖走,好像也不大好。
还有别的办法吗?我的蜥蜴给了我最后一个解法:原地不动!
哈!我可以不管他啊,他闹够了自然就不闹了。
不过,威尔伯看起来好像还没有闹够。这个时候不作为……真的就是零作为。
其他孩子都从校门里走出来,开开心心地被他们的家长接走了。我感觉有很多双眼睛在看着我。我猜这里面有一半人在想:天哪!真是惯坏了!而另外一半则长吁一口气:呼,幸好不是我家孩子。
你是不是觉得这个场景很熟悉呢?有一句话说得好:
65% 的家长承认自己的孩子至少有过一次无理取闹的经历,而另外35% 的家长,只是没告诉你真相!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都经历过这样的尴尬场景: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哭大闹。我们的大脑可能会进入“战斗—逃跑—原地不动—昏厥”的状态。同时,我们也会自我怀疑:
为什么别的孩子就不闹呢?
我是不是一个糟糕的家长呢?
我们也可能想得更糟……
我的孩子是不是有什么毛病?
读到这里,我相信你已经知道了答案:不!不是的!
请记得:五岁以下的孩子没有一个是淘气的!
你的孩子没有毛病,你也没有毛病。
大脑的奥秘
当孩子感到无法处理和消化巨大的情绪波动时,他们会闹情绪或者哭闹。这可能有很多原因。
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尤其是当他们被巨大的、不可控的、未知的情感淹没的时候。这些情感可能是灰心沮丧,可能是渴望独立,可能是对于新事物的恐惧,可能是嫉妒,也可能是愤怒……大哭大闹是他们唯一表达自己和发泄情绪的方式。有些孩子还希望通过大哭大闹的方式让家长“看到”自己,获取他们需要的注意力。尽管在我们看来,孩子哭闹的原因可能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可是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情感都是既真实又重要的。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可以教会孩子如何更合理地表达情绪。但是,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孩子会慢慢学会自我表达。而在生命初期,哭闹是他们表达情感的唯一方式。——卡米拉·洛桑博士(安娜·弗洛伊德儿童与家庭国家中心早期服务部主任)
生活中,孩子面对内心的大情感往往会手足无措、大哭大闹。这可能是因为他累了;可能是因为他在操场玩得太开心,一时还不想回家;可能是他心爱的玩具被姐姐弄坏了,而你却没有及时批评姐姐;可能是他感到无聊;可能是他的大脑很兴奋,但是他却没有能力处理自己的情绪。
我前面提到过:当五岁以下的儿童感到威胁、恐惧或者委屈的时候,他们的大脑会回到最原始、最本能的状态,他们会出现应激反应。导致应激反应的事件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他们大脑里还没有聪明的猫头鹰,所以在这些场景下,他们的大脑是由蜥蜴和狒狒来控制的。
让我们重新来看看“野外托儿所”事件。一只小狒狒,穿着他的红色滑雪服,身上满是泥点,正在泥巴里满地打滚儿。我后退一步,努力看清整个事件。这也给了我大脑中的猫头鹰足够的反应时间。
等等。我来接他的时候,威尔伯一直都很开心。他早晨的时候状态还不错,可是现在他心情变糟了。他发脾气会不会并不是因为想要橘子呢?
突然,我的大脑像被一道闪电击中……
威尔伯并不是生我的气,肯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当我停下来、后退一步的时候,聪明的猫头鹰开始掌控我的大脑。我学会了从威尔伯的角度来看问题。那一瞬间,我不再觉得郁闷、尴尬,或者愤怒了。我对威尔伯充满了同情。
来源:接力出版社授权选载于《读懂孩子的情绪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