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宝贝6种常见病中医处理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3日 08:57  《妈咪宝贝》 

  中医保健和治疗有很多独到之处,而且还可以发挥“药食同源”的作用。当宝贝患上某些疾病时采取中医处理,会促使病情很快好转或具有减轻病情的作用。

   1. 伤食呕吐

  宝贝的脾胃娇嫩,消化功能不足。一旦喂养不当、进食过多过快、过食生冷或油腻等不易消化食物,就会因伤食而引起呕吐。宝贝腹部胀满,嘴里中有酸臭味,呕吐物多为不消化的食物,常在呕吐后感觉舒服。同时伴手心发热、面红身赤,口唇发红等征候。伤食呕吐可有多种原因引起,应据不同原因给予不同处理。

  处理法:

  * 如果是脾胃虚寒所引起,应忌食清凉及油腻食物,适当饮用生姜红糖水或温中健脾类中成药。

  也可配合穴位推拿,如用手指旋推脾土100次(脾土穴位于大拇指螺纹面),用手指来回直推天河水100次(天河水位于前臂正中,从掌面腕横纹中点到肘窝成一直线)。

  * 如果是胃阴不足所引起,呕吐反复发作,时而干呕,可选择清凉寒性的食物,如绿豆汤、莲子汤、藕粉、梨汁、鲜果汁、荸荠汁或芦根茶等。

  * 如果是外邪犯胃所引起,避免身体受风寒、暑热、湿浊侵扰,待呕吐后给予清淡流食或半流食,并每天少食多餐,促使消化功能恢复。

  2. 食积感冒

  食积感冒是指宝贝感冒后,除了发热、流涕、鼻塞、喷嚏、咳嗽等症状外,还伴口唇红赤,腹部胀满、不愿进食、口有酸臭味;或有呕吐、便干、小便少而黄、舌苔黄腻等征候,可选用药物及饮食疗法进行治疗。

  处理法:

  * 在医生指导下给宝贝服用一些中成药,如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健儿清解液、珠珀猴枣散、消食退热糖浆等,剂量遵从医嘱。

  * 宝贝发热38℃以上或以往有高热惊厥史,及时服用小儿退热药,也可在头部外敷“一贴凉”等外用退热药,以防高热惊厥。

  * 采取饮食疗法。取新鲜橘皮洗净后,用开水烫去苦味后切细丝,再取10个去皮白果放入粥里,与橘皮一同煮烂加入少许冰糖,食用后可以健胃、消食、润肺。

  如果宝贝咳嗽、呕吐并有痰,取1个生梨去核,然后与3克川贝一同煮水分次饮用。

  3. 哮喘

  春秋季节气温不稳定,易使哮喘患儿体内寒温失调,内伤饮食,接触花粉、灰尘、螨虫、细菌、霉菌等异物,诱发哮喘发作,表现为打喷嚏、鼻塞流清涕、呼吸困难并伴有哮鸣音、咳嗽及泡沫痰。有些患儿在夜间急性发作时,表现出憋气、喘息加重,不能平卧、张口抬肩、大汗淋漓等缺氧症状,如果治疗不及时会有生命危险。哮喘反复发作,日久会使心肺功能受损,平时一定要积极防治。

  处理法:

  * 西医治疗适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时,可以快速解除支气管痉挛引起的呼吸困难等症状。中医治疗哮喘的方法很多,有独到之处,在病情缓解期适宜进行中医中药调理,如服用中药、伏天贴脐等。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可对预防哮喘发作及减轻病情有很好的疗效,以至彻底去除哮喘。

  * 饮食上多加注意,宜保持清淡,多给宝贝吃些萝卜,可以防止痰液滋生。平时注意摄取补肺、健脾、培肾的食物,如杏仁、核桃仁、罗汉果、豆腐、枸杞、鲤鱼、苹果等。忌食一切容易引起过敏或哮喘发作的食物,以及油腻辛辣、过甜过凉的食物。

  * 采取饮食治疗。在哮喘发作期,取雪梨1个,川贝母5克捣碎、备用。将雪梨洗净去核,放入捣碎的川贝母上锅,然后隔水以大火蒸5-10分钟,让宝贝吃梨喝汁连服3天,具有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

  在哮喘缓解期,取白果15克、雪梨100克、百合30克及冰糖适量,放入锅里煮汤,每天分3次给宝贝饮用,每次10毫升左右,具有润肺止喘之功效。

  小链接:诱发哮喘发作或加重病情食物谱

  忌食的食物(引起过敏或哮喘发作):鲜米类、鱼、虾、蟹、贝类、羊肉、牛肉、公鸡肉、鸡蛋、巧克力、蜂蜜、黄花菜、海带等。

  限食的食物(多食有引发哮喘的可能):盐、白糖、味精及过酸的食物。

  加重病情的食物(可助湿生痰):葱、蒜、韭菜、胡椒、芥末、肥肉、黄鱼、带鱼、大豆、红薯、马铃薯、南瓜、米糟、汽水、咖啡、可可、浓茶等。

  特别提示:

  以上食物,生活中需要家长反复细心地进行观察后才能确定,或自己查不清楚到医院做测定,然后有针对性地忌食。否则,忌食过多易使宝贝发生营养缺乏症。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中医  疾病  治疗  保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