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育为何遭遇“心想事不成”

  舜网-当代健康报 收藏本文     

  尹维和向琴这对小夫妻,尽管“勤耕苦作”,可一直没有他们所期盼的“第三者”出现。记不清多少次进出医院,所有的诊断结果都是正常的。结婚五年后,他们抱养了一个女孩,在全家人的细心照顾下,小女孩长得挺惹人疼爱。看着父母脸上的笑容,尹维夫妻俩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可就在向琴悉心照顾女儿不到一年的时候,因为身体不适去医院看病,却突然被医生告诉“有喜”了!十月怀胎之后,向琴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

  有研究表明,成年人的心理压抑与不孕,是呈明显正比的,不良的心理因素往往会成为不孕因素之一,因此这种“心想事不成”的假不孕被称为“心因性不孕不育”。

  这种心因性不孕不育,对于女性而言,一旦短时间内不能怀孕,女性对自己的生理就必定十分关注,每次排卵期都抱有侥幸心态,月经后期充满对妊娠的期待,而每次月经来潮都倍感失望和懊丧。随着婚龄的延长、年龄的增大,心理压力更加沉重,甚至产生“后继无人”的失落感,并越来越缺乏治愈的信心。这种心理压力周而复始,恶性循环,从而加剧了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的调控,内分泌紊乱、月经不规则、无排卵、黄体功能不全……这些因素会抑制卵巢的正常排卵,从而导致很难怀孕;而且这种焦虑心理还可引起女性输卵管痉挛,宫颈黏液黏稠,不利于精子穿透;同样,心揣重负,身体也难以出现性高潮,这也会大大降低受孕率……所有这些由心理因素产生的负面影响,最终就会导致“越想事越不成、越盼越不孕”的结果。而对男性来说,不育的心理压力会使生精能力大打折扣,慢慢影响到生殖功能方面也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阳痿、不射精、逆行射精等,也会加重对女性受孕的几率。

  都说“心病心来医”,既然“心因性不孕不育”是心理压力惹的祸,就应该先排除心理上的“炸弹”,才能安享孕育的喜果。而拆除这个“心理炸弹”,既要靠医生,也要靠家人、靠自己,共同努力才能创造有利于怀孕的心理状态。

  首先,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如夫妻间要学习一些生殖的科学知识。比如,纠正“提高性生活次数”,就能增加受孕几率的错误观点;或者把“养精蓄锐”当成“一炮打响”的法宝;或者一时没有孕育现象就不分青红皂白急病乱投医……而掌握了必要的生殖知识,不仅能为心理减负,让生活变得愉悦,也利于机体的功能状态正常运行而易于怀孕。其次,夫妻要学会给自己的心理减压。若一时不孕,不必过于紧张,不互相抱怨、讳疾忌医,同时注意减少疑虑烦恼,不自责自卑,避免自己陷入心理重压。适当地“屏蔽”外界干扰,有利于自己过上轻松乐观的生活。第三,家庭其他人员要给予心理支持。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生育在不同程度上受长辈态度的影响,作为长辈,应该尽最大努力给年轻夫妻以心理支持,比如不言语刺激、不太多地过问和关注“育后”,把自主权交给他们自己去把握;也不能施以责怪和冷淡,而是要多对他们耐心开导,热情鼓励,及时帮助他们化解心理阴影,为他们营造宽松的家庭氛围,帮助缓解压力,放松心情,创造有利于怀孕的心理状态。

  可见,如果年轻夫妻的不孕是心因性的,不如放松心情,阳光生活。一旦求子心切造成的心理紧张得到了彻底的解脱,情绪的放松解除了对大脑功能的负面影响,身心状况恢复了常态,一系列生殖功能恢复正常,自然也就容易怀孕了。 (袁跃红)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