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卵管不通?这该怎么治疗?

输卵管不通?这该怎么治疗?
2022年09月27日 18:37 新浪育儿

  输卵管不通

  左右两侧子宫角各延伸出一条管径极细的输卵管,管径最细处直径可达1毫米左右。排出的卵子经输卵管伞拾取后,沿输卵管向子宫方向移动。正是由于输卵管管径极细,所以各种原因导致输卵管管径变窄或者输卵管堵塞粘连时,都将直接影响输卵管功能,阻碍女性正常妊娠。女性不孕者中有20%~30%是由于输卵管因素所致。

  导致输卵管不通的主要原因:输卵管闭塞、输卵管狭窄;输卵管炎、输卵管水肿;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伞部拾卵障碍。

  输卵管不通的诊断

  输卵管不通几乎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主要表现为不孕。临床上经常通过输卵管试验了解输卵管是否通畅。输卵管试验有下面几种,应跟医生讨论后来定下具体方案,谨遵医嘱。

  了解一下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

  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是通过子宫颈管向子宫腔内注入碘剂,在X射线下与周围组织形成明显的人工对比,使宫腔显影,从而了解子宫及输卵管腔道内的情况。造影不但能显示输卵管是否通畅、阻塞的部位,还能观察子宫腔形态。

  一般在做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前,医生会要求丈夫先做精液检查,如果精液无异常,才考虑做这项检查。做这项检查的对象为基础体温曲线为双相、黄体功能良好、已连续3个月经周期而仍未能受孕者。

  做输卵管通液要选对时间

  输卵管通液应该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提前、错后都不可以。这是因为经期刚过,子宫内膜尚有创面,进行检查操作,易将体外或阴道、宫颈口的病原菌带入宫腔,引起感染和并发症,而在月经干净后3~7天,旧的子宫内膜已脱落干净,新内膜已开始生长,正是子宫内膜厚度适中的时候,此时进行输卵管通液,就不会因损伤子宫内膜而引起出血过多。

  上述手段中,通液、中药和理疗治疗简便,没有太多不良反应,多数医院都能做;腹腔镜则对设备和医生的经验有一定的要求。另外,术后一年再阻塞率为30%。

  究竟采用哪种治疗手段,需遵医嘱与医生讨论后决定。

  迟迟不能怀孕,可考虑人工受孕

  当你已经为自然怀孕做了最大努力却仍不能怀孕的时候,可以考虑寻求人工受孕。如果夫妻有正常性生活,没有采取避孕措施,一年还不能怀孕,经常处于两地分居状态可以延长为两年没有怀孕,应该向医生咨询一下,让医生安排做一定的检查,然后根据检查结果和你的意愿来考虑人工受孕的可能。

  你需要为辅助治疗做哪些准备

  如果你需要进行辅助治疗,就要做好时间、身体及心理上的准备工作。夫妻二人要沟通好,一起参与;确保你的工作与任何检查、治疗不冲突,避免因忙乱而弄得自己压力很大;饮食要健康,使你的身体更强壮;每周至少进行3次30分钟快走,有助于血液循环;保持良好的情绪,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试管婴儿怎么做

  什么是试管婴儿技术

  试管婴儿即体外受精技术,分别从女性体内采集卵子、男性体内采集精子,然后在体外人工控制的环境中完成受精过程,再把早期胚胎移植到女性子宫内,在子宫中孕育成为孩子。

  25~35岁女性“试管婴儿”成功率高

  25~35岁的女性“试管婴儿”的成功率较高,有的能达到50%以上。35岁以后,成功率会逐渐下降,40岁时只能达到20%左右。

  做试管婴儿前备孕夫妻需注意什么

  做试管婴儿前的检查和准备

  上述资料齐全后,可到医院就诊。正式进入周期前,在预期月经来潮前10天就诊,再次妇科检查,进行试验移植,探测子宫腔深度及移植胚胎时导管方向。

  移植手术后女性需要注意的细节

  移植手术完成后,女性会被推送到休息室,在那里休息数十分钟至数小时。之后就可以离开诊室。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体外受精之后没有必要卧床休息,事实上,卧床休息有时会带来压力,对移植成功反而不利。

  尝试恢复日常生活。卵巢仍旧处于增大状态,所以最好避免剧烈运动以防产生不适。同时,也没有必要在家里蹑手蹑脚、小心翼翼地生活。试着放松,需要12天左右的时间进行早孕测试。

  许多女性会感到轻微肿胀、痉挛、便秘以及乳房胀痛,这是由于高黄体酮及雌激素水平导致的。体外受精完成后短时间内,发现阴道出血或有透明液体也是很正常的,这是由于之前擦拭宫颈造成的,并不是异常或者流产的征兆。

  体外受精有可能尝试几次才能成功。在第一次体外受精时,如果没有怀孕,或者发生了生化妊娠(没有着床),医生会仔细评估整个治疗过程,不断完善治疗方案,以增加下一次成功的概率。

  体外受精失败会令人沮丧和失落。放轻松,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体外受精有时和重大发明一样,虽然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结果可能也是失败的。

  来源:化学工业出版社授权选载自《马良坤产科门诊》

热搜榜

热议榜

育儿直播间

高清图排行榜

全程育儿指导

教育排行榜

健康排行榜

试用

自媒体排行榜

育儿视频推荐

育儿课堂

百家百问百答

教育新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