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专家解答“七普”:中国生育率比较低

权威专家解答“七普”:中国生育率比较低
2021年05月14日 06:30 封面新闻

  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公布,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通报,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增长5.38%。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宁吉喆表示,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将长期存在,人口与资源环境仍将处于紧平衡状态。“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双双上升。少儿人口比重上升反映了调整生育政策的积极成效,需要优化生育政策,完善养育等人口服务体系。”

  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释放何种信号?人口红利还将维持多久?生育政策是否需要放开?封面新闻对话中国人口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翟振武,他表示目前中国生育率比较低,主要 不是生育政策 限制,即使 放开生育政策后,生育率 也不会有 大的波动, 对整个生育格局不会 有大的影响,但仍需取消生育限制和鼓励生育。

封面新闻对话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封面新闻对话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

  一问:“七普”数据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

  封面新闻: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公布,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透露,七普漏登率为0.05%,普查过程严谨规范,普查结果真实可靠。您如何看待七普数据,它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

  翟振武: 这次普查组织的 效率很高, 因为人口普查14亿人,一点小事都是巨大的工作量, 所以能在这样一个14亿人口里面, 把普查完成下来就很不容易,漏报率 如此之低,我觉得更不容易。

  第三、四、五、六次人口普查的漏登率分别0.056%、0.07%、1.81%、0.12%、0.05%,国际上一般把漏登率是否超过3%作为衡量普查质量高低的一个标准。漏登率低于3%,属于质量较好的普查。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面启用电子化的方式采集数据。700余万名普查人员持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深入数以亿计的家庭户及集体户,电子化的方式确保数据可直接上报和实时核准,这个数据可信度会非常高。

  二问:如何看待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封面新闻:第七次人口普查报告中,在您看来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您如何看待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翟振武:低速增长态势是正常的,这是人类人口发展的必然过程,也是一个规律。 中国正处在人口转变的第三个阶段,低出生率、 低死亡率、低增长率,所以中国人口增长率持续维持在这样一个低水平上,我觉得这是人口转变的必然过程,也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美国发达国家都是这样,都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

  在这一点上并不意外, 只是在时间点上,可能大家还有一些讨论,比如说人口增长率越来越低, 可能过个几年就会达到零增长, 然后最后进而进入到负增长这样一个情况,那么零增长和负增长又是一个新的界限。对中国来说,还是一个 有很大影响的事件,但从规律来说,这是正常的可以预期的,而且今后还会越来越低,这是必然的一个趋势。

资料图资料图

  三问:未来人口红利还能维持多久?

  封面新闻:人口红利在中国经济近四十年的发展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有学者据推算,中国的人口红利期将在2030年左右结束,联合国也预测中国将在2022年进入深度老龄化。在您看来,未来人口红利还将维持多久?

  翟振武:的确是这样,在这个过程当中人口数量不断减少,劳动力供应在不断减少,人口数量的红利 能力是逐渐的消失了。 如果消失太快,对我们的经济转型会造成一定伤害,但这个消失又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所以现在应对之策 要尽快进行经济转型, 转向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劳动生产率比较高的形态上,能够创造更多的产值,经济能够更快的增长,使用的 劳动力 数量反而可以更少。

  另外,这次人口普查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到, 教育为人口素质、 人力资本进行了很大提升,这为经济转型中科技企业、高技术企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条件。 我认为人口数量 逐渐消弱, 应该用人口质量的红利来替代,这才是应对之道。

  四问:如果很多工作被机器取代,还需要那么多人吗?

  封面新闻: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机器人在很多领域取代了人的工作。这也引发了人们的忧虑,进而有人对放开生育也产生了质疑,认为随着技术进步,很多工作将被机器取代,还需要那么多人吗?

  翟振武:有一部分是这样,但不能说今后人少了就全靠机器人了, 机器人还得有人制造,还得有人维修。 所以将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会使我们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会使人的劳动力需求有所降低。 就像现在电商的发展, 使销售人员的需求降低了。部分劳动力发展也是这样的。但从目前来说,机器大规模替代 劳动力,恐怕还有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资料图资料图

  五问:如何看待“放开生育”的声音?

  封面新闻: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单独二孩”“全面两孩”等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促进了出生人口出现回升,“二孩”生育率明显提升,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17年的50%左右。也有声音表示,我们还要放开生育,您如何看待?

  翟振武:我个人认为 现在生育率已经比较低了,全面两孩政策的累积效应 已经回落了。 我认为生育限制应该 取消,不要再进行 更多的生育限制,我完全赞成生育政策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但另外一个方面,从人口学角度讲, 现在大家生育率比较低,不生孩子主要 不是生育政策 限制, 放开生育政策后生育率 也不会有 大的波动, 对整个生育格局不会 有大的影响,甚至是比较微小的影响。

  按照我们测算,如果要取消生育限制,就在现在二孩的基础上取消生育限制, 我们一年人口也就能增加30万 到40万人左右的水平,这样的数量还不及人口波动数量, 所以放开生育限制对提升出生人数 影响非常微弱。

  经济压力大、育儿成本高、房价高等因素是影响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我们还是支持 主张生育政策进一步完善和调整,但不要把 改变老龄化趋势的期望和应对老龄化挑战,完全压在生育政策调整上。

  六问:东北人口减少,您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封面新闻:七普数据显示,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占39.93%,中部地区占25.83%,西部地区占27.12%,东北地区占6.98%。与2010年相比,东北地区下降1.20个百分点,2020年东北三省总人口9851万人,接近1亿人,规模依然较大,但比十年前减少了1101万人。东北人口减少,您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翟振武:人口流失和出生率下降是东北地区出现人口负增长的两个主要原因,而生育意愿一旦降下来很难再提高。造成东北地区新增人口下降的原因复杂而多元,比如,随着资源枯竭和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大批年轻劳动力无法在本地找到满意的工作,渐渐流向经济更好、工资更高的地区。

  东北边境地区的生育政策相对宽松,如黑龙江省规定夫妻双方均为边境地区居民的可生育三个孩子,但生育意愿依旧不高。

  对东北来说,人口生育增长率出现下降,只是社会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的一个表象,折射出的是东北地区区域经济体制、产业结构等问题。因此,想让东北人口恢复增长,东北地区需要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积极调整政策、改革创新,否则人口还会继续流失。

  七问:如何看待人口老龄化?

  封面新闻:发达国家的老龄化和少子化,给经济社会造成了严重困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转型更快,过渡期更短,老龄化和少子化更严重。这意味着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我国极有可能面临比发达国家更严峻挑战,您认为应对之策是什么呢?养老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吗?

  翟振武:首先第一个就是我们老龄化速度是比较快的, 但中国老龄化速度不是最快的。 发达国家现在的少子老龄化 都比中国 要严峻。 像日本现在老年人口都30%了, 我们才18%,所以中国进入老龄化是严峻的挑战, 但比国外的老化程度还是要低很多,所以我们还 有一定的时间来应对, 加快应对老龄化战略的部署和落实。

  从老龄产业本身来说,这是刺激经济增长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能拉动老龄产业的 发展,我觉得这个是正确的。同时意味着,年轻人口减少,大部分年轻人消费的 产业就开始萎缩,不能说整个老龄化所带来的产业是对中国经济有利的拉动,未来这仍然是一个 严峻挑战。

资料图资料图

  原标题:权威专家解答“七普”:中国生育率比较低,主要 不是生育政策 限制

  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 实习生 邹济予 程江天

生育人口少儿

母婴育儿热搜

育儿直播间

高清图排行榜

全程育儿指导

教育排行榜

健康排行榜

试用

自媒体排行榜

育儿视频推荐

育儿课堂

百家百问百答

教育新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