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父性教育?

什么是父性教育?
2023年03月24日 16:50 新浪育儿

  父性:那神秘的、渐行渐远的背影

  大约二十年前,我出版了《孩子的爸爸去哪儿了?——父性教育的四堂必修课》一书,讨论了父亲参与儿童成长陪伴与家庭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这个话题在当时是比较新颖的。现在二十年过去了,中国家庭教育出现了巨大的变化,“父亲”在家庭中的角色问题受到很多关注,“爸爸回家”成为社会的强烈呼声。

  世界文化比较学里面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中西文化对“父性”的理解,都共同指向“背影”。西方有一则名言:“孩子是和母亲面对面成长的,而对于父亲,只是看着父亲的背影长大。”在中国,朱自清描写父亲的《背影》脍炙人口。为什么对“父性”的理解都指向“背影”呢?我想这是一个象征,一个包含多种寓意的隐喻。“背影”者,总是背对着自己,而且是渐行渐远的,这表示:

  1、父亲经常要出发,经常行迹匆匆;

  2、 父亲要去远方,要背井离乡;

  3、父亲的前程带有许多不确定性;

  4、 父亲的“背”上,是沉甸甸的,承载着全家的希望和期待;

  5、 父亲要做的事情,对于看着父亲渐渐远去的孩子们来说,带有几分朦胧感,几分神秘感;

  6、 父亲“背”着整个家庭,要去拓展越来越大的空间;

  7、对于父亲和他的使命,需要用更多的想象力去理解。

  “父性教育”是一种浑厚、丰富而深远的人性教育。一般来讲,父亲是敏于行而讷于言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性教育会是逊色的。父性教育是“脊柱的教育”,它意味着坚定、崇高、不向苦难屈服的人格;父性教育是“肩膀的教育”,它意味着要勇挑重担、责无旁贷;父性教育是“脚板的教育”,它意味着满怀信心地上路、向前、脚踏实地,追求诗和远方……

  “父性教育”带有鲜明的人性的“如其所是”和“如其所愿”,亦即“说不尽”的无限性与“勉强可以言说”的限定性的叠加态。我赞同“爸爸回家”,爸爸回家之后,应该根据父母不同的角色特点,发挥出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陈建翔 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中国人生科学学会家庭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来源:接力出版社授权选载于《育儿合伙人》

热搜榜

热议榜

育儿直播间

高清图排行榜

全程育儿指导

教育排行榜

健康排行榜

试用

自媒体排行榜

育儿视频推荐

育儿课堂

百家百问百答

教育新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