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一篇题为《他们想安安静静地教书》的报道,将中小学教师负担过重问题再度呈现在公众视野之中,触发了不少教师的共鸣。高三班主任忙于截图拍照留痕、填表造册、卖保险等非教学任务,一所民办学校最多时一年收到接近4000份各类文件,其中有35%左右是跟教学无关……学校和教师所承担的额外工作,超乎一般人的想象。
从事任何工作,都会有压力。责任重大的教书育人事业,当然不会轻松。倘若精力都是花在如何上好课教育好学生身上,教师会觉得“累并快乐着”,自然不会满怀怨言。问题是,现实中教师常常被各种与教学不甚相关的杂事纠缠,忙忙碌碌却体会不到职业成就感。前不久,河南郑州一名00后小学女教师疑因工作压力过大跳楼自杀,她在遗书中吐槽最强烈的就是各种非教学负担。
近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与光明日报发布的联合调研结果显示,教师的非教学工作量增加,占用了过多时间精力。其中,60.8%的受访教师表示,参加各类检查考核、创建活动、综合督导、评估验收等非教育教学工作量“明显增加”或“增加”,这是当前教师负担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最想减轻的工作”调查结果中,排在前5位的是:迎接各项检查、撰写各种教育教学之外的材料、参加各种评比和比赛、课后服务、家长工作,其中多数属于非教育教学事务。
客观地说,并不是所有非教育教学工作都是没有意义的。作为社会的一员,教师适当承担一定的社会事务,也是在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但是,教师的主职是教书育人,如果非教育教学事务大量挤占教师的时间,无疑是在喧宾夺主、本末倒置。更严重的是,很多进校园的非教育教学工作已经变异成电子打卡留痕了。
据《半月谈》披露,教师们经常接到上面要求,就某项工作拍照留痕。各种“小手拉大手”任务也会下发给教师,要求家长和学生配合,下载App答题,并截图上传。一名受访教师称:“比如反诈骗、学宪法、防溺水等各种宣传,有些岁数大的家长不会操作,我们就得替他们完成。”
或许,就初衷而言,一些“小手拉大手”活动挺有价值的,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却沦为了一种形式主义。只是数据漂亮,效果如何反倒不重要。很多有意义的活动,不仅没有产生什么实际效果,还会因为老师不断逼迫家长代劳导致家校关系出现不愉快,甚至闹出事端。
减少非教育教学类工作任务,是中小学教师群体一直以来的心声与诉求。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之后,有关部门又三令五申要求各地遏制形式主义向学校转移趋势,杜绝行政任务向校园转嫁做法。
令人遗憾的是,囿于种种因素限制,教师减负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实效,但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破解之路依然漫长。一方面,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扭转不良政绩观,切实减少教师非教育教学工作,确保教师有充足时间和空间开展本职工作;另一方面,要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让学校有底气将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形式主义之风拒之门外。
胡欣红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年11月17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