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大“怪现象” 孩子拽着家长去买烟

最近有一大“怪现象” 孩子拽着家长去买烟
2024年05月31日 15:08 北京日报客户端

  近段时间,不少孩子突然迷上了烟卡。这项游戏的玩法类似于拍洋画,但所用的道具却是香烟的烟盒。把硬盒香烟的盒盖撕下来,经过折叠后变成长方形的厚卡片,正面是盒盖顶端的香烟品牌,这就是烟卡,其“稀有度”由香烟价格决定。

  烟盒本是儿童不该接触的,演变成玩具后突然流行开来。对孩子来说,收集稀有烟卡、通过游戏赢得烟卡,不仅能获得满满的成就感,而且藏在兜里不易被老师家长发现。有的孩子为输掉一张烟卡茶饭不思,为了得到一张烟卡用尽浑身解数。

  5月29日,记者走访了本市多家烟店,很多经营者反映,近一个半月突然出现一个怪现象——孩子硬拉着家长来店里买烟。“一开始我心里还嘀咕,让家长掏钱买烟的是孩子,这算不算向未成年人卖烟呢。这样的情况最近还不少。”一位经营者说。

  “有一个六七岁的小孩,进门就让他爸买‘大重九’,100块钱一盒,别说家长了,我都震惊!”在崇文门的一家烟店,经营者告诉记者,孩子不光拽着家长买烟,还得买特别好特别贵的烟。

  一位家长说,他家孩子最近迷上了烟卡游戏,让他特别着急。孩子还拿着一堆烟卡向他炫耀,“好多品牌连我都不认识,孩子却如数家珍,哪种烟多少钱背得比英语单词还熟。我不吸烟,这些烟卡是哪儿找的,孩子是从哪儿了解到这么多烟的具体价格的?”

  曹先生在通州区临河里小学附近的一家单位上班,他桌上的好几盒烟都没了盖子。曹先生说,赶上学生放学,他都不敢下楼抽烟了,只要烟一掏出来,他就被孩子们围上了。“全是来要烟盒的,这样的情况持续将近一个半月了,被孩子们要走的烟盒或盒盖多达几十个了。还有孩子跟我预约了烟盒,老来问我抽完了没有。”

  曹先生还反映,这两天情况又有了新变化——竟然有孩子开始给他递烟。“这么小的孩子手里攥着一大把烟,给我递烟换烟盒的样子老‘社会’了,这样下去显然会增加未成年人吸烟的风险,这事儿可得管管啊!”

  在各大网购平台上搜索“烟卡”,记者发现销售相当火爆,涉及国内外香烟品牌不下百种。有些商家打出了“您孩子再也不用翻垃圾桶了”之类的广告语,有些商家的出售记录已经超过了10万单。曾有报道介绍,翻找垃圾桶是孩子收集烟卡的办法之一,在折叠烟卡过程中手指容易被烟盒撕开的断面割伤,伤口感染甚至传染疾病的风险都会增加。

网络购物平台上,烟卡销售火爆,销售对象直指孩子。网络购物平台上,烟卡销售火爆,销售对象直指孩子。

  回顾过往,以烟盒为玩具的现象其实并非这一代孩子的“专利”。曾经“70后”的孩童时代,就有把软包烟盒折成三角进行的“摔三角”游戏。在“80后”的童年里,收集烟标找游戏厂家换取小霸王游戏机的游戏卡也成了“一代传说”。类似的现象为何延续了一代又一代呢?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名誉理事长宗春山认为,与之前几代儿童玩的烟盒相关游戏有所不同的是,如今烟盒玩具对孩子来说有了经济价值这一更深层次的概念。在学业比较紧张、可玩的东西比较少的情况下,孩子渴望创造属于自己的游戏,并通过游戏为媒介进行社交,这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

  从心理学上看,烟盒游戏都有着不确定性和竞技性,这些元素很吸引人,孩子容易喜欢上这类游戏,这是此次事件中合理的原因。但是作为成年人应该思考的是,从家庭教育角度出发,家长当然不希望孩子接触烟草制品,那么就需要通过更好的替代品进行正确引导。替代品也应具有竞技性、不确定性等多重元素,从而满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需求。

  宗春山表示,学校及相关部门则应更重视这一问题。校园是孩子进行互动交流的主要场所之一,如何创造条件,让孩子们更多参与竞技类游戏,提供更好的社交环境,需要相关部门共同努力。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热搜榜

热议榜

育儿直播间

高清图排行榜

全程育儿指导

教育排行榜

健康排行榜

试用

自媒体排行榜

育儿视频推荐

育儿课堂

百家百问百答

教育新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