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刺激大脑发育 家长这么做 宝宝更聪明!

多巴胺刺激大脑发育 家长这么做 宝宝更聪明!
2021年01月05日 11:16 新浪育儿

  宝宝的大脑成长,从医学上来讲,可以分为3个关键期。

  第一个是从妈妈怀孕到婴儿出生前,这是宝宝大脑生长的第一个关键阶段;

  第二个是宝宝出生后到3岁前,这是大脑进行质量增长的阶段,将会完成宝宝85%左右的大脑发育;

  第三个阶段则是3~6岁之间,这是宝宝大脑发育的最后一个关键期,将完成剩下15%左右的脑部发育。

  从生理成长层面来讲,保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营养”,再加上“适当的运动”,能够让宝宝的智力达到正常水平。

  但从智力层面来讲,想让宝宝变得聪慧优秀,还需要后天努力——给予宝宝“新鲜刺激”,帮助大脑中神经元突触大量生长,建立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传递信息,令大脑得到充分发育。

  也就是说:“充足的睡眠”+“均衡的营养”+“适当的运动”+“新鲜刺激”=一个聪明的大脑。

  那么,什么是“新鲜刺激”呢?

  优美的音乐、动感的旋律、百变的玩具、好玩的游戏……事实上,这些环境刺激都是增加宝宝大脑突触生长的重要因素。

  真正引发大脑内质变化的路径是:通过“新鲜刺激”,让宝宝感觉快乐,促使大脑分泌“多巴胺”物质。

  脑科学研究指出:人在遇到快乐的事情时,大脑会分泌出一种叫作“多巴胺”的物质。

  这是一种神经传导物,它会将“快乐”的信息进行传递,促使大脑想要重复这种能够分泌多巴胺的行为,使这一行为的回路得到锻炼,从而激发神经元突触生长,令大脑成长发育。

  “多巴胺”是掌管重复行为的物质,如果家长充分利用大脑单纯性想要体验快乐的动机,那么就能够培养宝宝在某一方面的学习兴趣。

  “快乐体验”

  促进宝宝大脑自觉发育

  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说:99%的孩子在天赋上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他们就像一块块璞玉,唯有快乐的教育才能将他们真正的价值挖掘出来。

  现实生活中,培养一个聪明的宝宝,成为无数父母的心愿;然而羡慕“别人家的宝宝”,也成为不争的现实。

  当自家的宝宝还在学叫“爸爸妈妈”的时候,“别人家的宝宝”已经能够跟着音乐节拍唱“red apple”了;

  当自己追着宝宝企图给他讲故事时,“别人家的宝宝”早已学着自己翻书,看着图画复述故事情节了;

  是别人家的宝宝特别聪明吗?

  其实不然。

  真正的原因是:别人家的家长抓住了让宝宝大脑 “变聪明”的契机。

  这个契机,也许是在播放儿歌时,发现宝宝会不由自主扭动身体;也许是察觉到宝宝一旦拿起画笔涂鸦就会沉浸其中;也许是在给宝宝买了一堆玩具后发现,宝宝唯独钟情于拆拆拼拼……

  当一个人愿意重复某项行为时,支撑行为的内心力量,其实是“快乐”。

  此时此刻,大脑分泌出“多巴胺”,促使自己想要重复体验这种行为。

  对于宝宝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家长抓住大脑发育的动机规律,创造机会让宝宝重复去做他们感觉快乐的事儿。

  宝宝就会愿意在这件事上持续投入精力,对此产生浓厚兴趣。随着宝宝成长,宝宝就会在某个兴趣方面表现出天赋禀性。

  以“快乐”为基础,无论什么年纪,都是大脑不变的锻炼模式。

  聪明的孩子并不是与生俱来,帮助宝宝找到“快乐”之源,才能让宝宝变得聪明。

  就比如在看动画片的过程中学习英语单词,就能让孩子在其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并且愿意学习。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张思莱医师(zhangsilaiyishi)

家长宝宝孩子

育儿热点排行榜

育儿直播间

高清图排行榜

全程育儿指导

教育排行榜

健康排行榜

试用

自媒体排行榜

育儿视频推荐

育儿课堂

百家百问百答

教育新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