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奖励孩子?学习效果天壤之别

怎么奖励孩子?学习效果天壤之别
2019年03月19日 11:13 新浪育儿

  (本文章为作者原创,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好多家长曾经问我这个问题:“我的孩子学习怎么就那么费劲呢?学习上总要讲条件,有好处就努力点,没好处就不努力。到底要怎么办呢?”

  针对这种情况,我则安慰家长:“亲,你别着急。我想知道,你是不是从小就会使用很多外部的奖励,来刺激孩子做事情呢?”

  家长们的回答也都有共同之处:“嗯,从小时候的小红花,到大一些的物质奖励。比如,我们许诺他,如果他考进前十名,就奖励他想要的玩具,或者假期带他出去到哪里玩。”

  这就难怪孩子会时常有“电量不足”的状况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1、小知识

  “咳咳”,我们先一起来做个小科普。虽然,难免有点枯燥,但还是必须滴~~

  第一、从心理学上讲,一个人做事的动机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

  从字面上就很好理解,外部动机是在外界的要求与外力的推动下产生。而内在动机,就是个体的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孩子自己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内在动机),就会形成他的“内在驱动力”,他的积极行为才有可能长期坚持下去。

  二、小红花或者物质奖励,在心理学上属于一种“正强化”的方式。

  这些强化物的目的是让良好的行为或者结果反复出现,直到形成习惯。

  我的孩子在小学二年级以前,也用过小红花。但奖励的不是他取得多好的成绩,而是他良好的态度、行为。对于他取得的优异成绩,我从没给过任何奖励。因为,过程的努力自然会取得好的结果。

  也就是说,正强化可以有效果,但强化的是“过程”还是“结果”却对孩子有着天壤之别。

  好了,科普完毕。接下来我们看一个小故事:

  2、小故事

  有一位老人,退休后搬到乡下生活。那里的孩子们比较调皮捣蛋,觉得每天打打闹闹、干扰老人休息是件很有趣的事情。这位老人一开始劝阻或者恐吓都没有用。

  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办法。

  一天,老人叫来孩子们,拿出100元钱,说:"你们每天给了我很多活力,我谢谢你们,这100元是给你们的奖励。"孩子们高兴极了。

  第二天,他们继续来大吵大闹。结果,老人只给了他们50元。老人说:"我的退休金也很有限,没有多少钱,这是今天给你们的奖励。"孩子们一看没有昨天多,有点失望;但转念一想,也还能接受。

  结果第三天,老人只给他们1元钱。小孩们气急了,抱怨说:"我们做了那么多,你却只给我们1元!!!以后,我们再也不给你活力了!"于是,从第四天起,孩子们再也不来了。

  老人从此乐呵呵地享受清闲了。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呢?

  3、小结论

  智慧的家长朋友们一定想到了。

  老人用金钱奖励的方式,成功地把孩子们“觉得有趣”的内部动机,转化为“获得报酬”这个外部动机。

  当外部刺激物——钱的数量越来越少时,孩子们的成就感不仅越来越低,而且出现了挫败感。当他们感到钱数太少,不值得付出行动时,就自动停止了取乐的行为。

  这样,再考虑学习的问题就一目了然了。

  本来孩子天生就是热爱学习的,大脑是天然的一部高效学习机器。

  如果没有外力的干扰(天赋不在探讨之内),孩子不会自己对学习丧失兴趣。

  如果家长用小红花或者物质奖励,来刺激孩子取得的结果,就等同于故事中老先生用“钱”——生生把孩子的内在动机转化为了外部动机。

  尽管外在的刺激可能会短期内有效,但这种对结果的强化会导致孩子更大的刺激愿望。可当刺激强度不足或者突然消失时,孩子的不满或者失望就会导致原有行为的减弱、甚至消失。

  4、

  小方法

  那么,要如何解决文章开头家长提出的问题呢?

  最根本的解决之道是要保护并重新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是对内在动机最好的诠释。

  首先,停止针对“结果”的外部奖励,尤其是物质刺激。

  其次,由于孩子的兴趣已经被破坏了,就需要通过建立“自信”和“高自尊”来逐步重建内驱力。

  1) 家长对孩子结果的要求不能过高,要降低预期;

  2) 家长从关注结果,转变为关注过程;

  3) 对孩子在过程中好的态度、行为、品质给予及时的赞赏和肯定;

  4)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

  5)进行合理的目标管理,给与孩子必要的支持。

  这样就会逐步建立孩子的自信,形成“高自尊”,不断提升对学习的兴趣。

  最后,让孩子进入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目标的良性循环。

  我的孩子在小学时,看到有的同学会因为成绩好受到父母的各种奖励,他曾经问过我:“妈妈,你为什么不这样做?”

  我告诉他:“学习是你分内的事情,妈妈的学生时代也是这样过来的。你现在所作的一切,其实都是在为自己的将来和人生负责。就像你现在看到的,妈妈和爸爸也都在为自己的人生奋斗和负责一样。”

  在育儿的路上,父母首先应该是孩子的榜样和引领者,因为做永远比说更有信服力。

  -END-

  文章转自微博:明了父母课堂-明锬

奖励孩子学习

育儿热点排行榜

育儿直播间

高清图排行榜

全程育儿指导

教育排行榜

健康排行榜

试用

自媒体排行榜

育儿视频推荐

育儿课堂

百家百问百答

教育新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