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对男孩儿和女孩儿同样重要,但是对男孩儿来说有一些特殊的含义。首先,研究表明,男孩儿比女孩儿更容易受到异常依恋关系的不利影响。其次,当男孩儿出现依恋方面的问题的时候,他们倾向于形成回避型依恋模式,而这种模式与后来的攻击和暴力行为有关。如果我们不想让我们的男孩儿们染上暴力,我认为我们应该从孩子1岁以前就开始做工作,帮助他们形成安全的依恋模式。最后,我担心一些人仍然坚持传统的想法,认为男孩儿不需要像女孩儿那样多的关爱和温暖,或者你必须通过一些手段使男孩儿早点儿“坚强起来”。一些研究发现,当小男孩儿的行为不像“男孩儿”时,传统的父母会感到不安。这些所谓不像男孩儿的行为正是我想要说的。
在研究人员用来检验母子关系的实验中,有一个实验采用了妈妈的“静止面孔”。在实验室情境下,一位妈妈先跟婴儿椅中自己4个月大的孩子玩2分钟,她对他笑,跟他玩游戏,或者搔他的痒。然后,研究人员发出信号,要求她转过身去背对着孩子。过一会儿,当她再转回来的时候,她需要保持一张“静止的面孔”(或者叫做“面无表情”),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研究人员很想知道婴儿的反应以及他们如何试图与现在漠不关心的妈妈重新建立联系的。虽然他们没有考察过这方面的性别差异,但是他们吃惊地发现,男孩儿和女孩儿对面毫无表情的面孔有着显著不同的反应。
当男孩儿和女孩儿不能使他们的妈妈像往常那样朝他们微笑的时候,他们都会变得悲伤。许多孩子都哭了。然而,过了一段时间之后,2/3的女孩儿安定了下来,把目光从妈妈身上移开,开始关注实验室里的灯或者婴儿座椅了。相反,大多数男孩儿持续地哭泣,无法安抚。有一些男孩儿使劲儿反抗绑着他们的带子,把它们扔来扔去,生气地大哭。
如果你观察这些男孩儿的录像带,你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小男孩儿一点儿都不坚强。他们不像女孩儿那样机智有策略;而且,当他们失去了与妈妈的联系的时候,他们就会变得愈加悲伤和愤怒,试图重新建立联系。在我有关学前儿童的工作中,我经常遇到一些老师觉得很难对付的4岁男孩儿。他们跟我描述说,这个男孩儿易怒、孤僻、难以接近。他没法结交朋友,并到处惹麻烦。像这样的男孩儿通常就是当他还是婴儿的时候他因失去与妈妈的联系而激烈地抗争,但是仍然无法使妈妈回来,最终,他受到了挫折,从而与所有的成年人形成了隔阂。
我们知道回避型男孩子在将来的生活中会出现一些安全依恋型男孩儿所没有的困难。在青少年时期,回避型男孩儿可能无法跟师长建立友谊,因为他不允许自己充分信任成人。如果一个14岁男孩儿无法与成人建立友谊,他就更容易受到不良群体的影响,如果他手里有枪,他不会像安全型男孩儿那样能够有效控制自己的感受,从而可能对受害人没有什么同情心。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为了防止将来的暴力,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我们现在可以做的,那就是对我们的孩子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其形成安全的依恋模式。虽然有很多因素会造成成年男性的暴力行为,但是早期的依恋是很重要的一个。
说了这么多,我并不是建议你不顾一切地黏着儿子从而保证他跟你有安全的依恋。我在这里举出几个最佳的做法:欣赏他、跟他玩、看着他、喜爱他。当然,有时候他会需要自己待一会儿。一旦到了7个月,可以坐起来玩玩具了,他将需要体验一下孤独是什么样子的——只需要妈妈在旁边,但是不需要抱着他或者跟他互动。他需要自己(安全的)体验一小会儿这个世界里的孤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他的安全感来自于他与你的亲密关系,他知道你就在那儿,随叫随到。他可能一直都不看你,因为他的世界会日益吸引他,但是他有一种感觉:你一直都在那儿陪着他。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