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又到了,大街小巷充满了新年喜庆的气氛。每到这时,却总又回想起曾经记忆中的春节,似乎那个时候的年味儿更浓,也更热闹得多呢! 春节,是一个让人忍不住去怀念的日子……还记得那时总是早早地跟着家人采购年货,还记得大炮、火箭、小蜜蜂的烟花,还记得大年三十穿新衣的兴奋,还记得满满一桌鸡鸭鱼,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喜乐……过去的春节还有什么是让你怀念的吗?……  [发表评论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春节是农历的岁首,也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古代过“年”不是在腊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而是在“蜡日”,即后来的“腊八”。南北朝以后,把“蜡祭”移至岁末。到了民国时 ,改用阳历,才把阴历年叫“春节”,因为春节一般都在立春前后。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 春节的风俗  春节的传说
每当大年三十(或二十九),家家户户都贴春联,有雅兴者自己也泼墨挥毫,将宅子里里外外的门户装点一新。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在现代装修的家中,将春联贴于玄关、电视背景墙等公共区域,可增添不少环境的雅致气息。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窗花的内容丰
富题材广泛,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
则指“福气”、“福运”。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祝愿。为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 倒贴福字的传说
年画,起源于“门神”。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荼郁垒。年画是中国传统的装饰品,不一定只在春节时贴,也可以将其裱框,长期悬挂
 在家中。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关于守岁的传说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新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
爆竹声除旧迎新,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关于放爆竹的传说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民间认为,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
关于压岁钱的传说 珍惜我们的民俗--压岁钱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
 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
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吃年糕的传说
春节吃饺子的习俗起于明代于清代。是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盛行的一种过年方式。春节饺子要在除夕晚上包成,子时(半夜十二点)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伊始,取“交子”之意,
“交”“饺”谐音,故称“饺子”。还将饺子里面包上硬币,吃到的人被认定要交好运。与北方人相反,在正月初一这天,
 南方人则开始吃汤圆。 关于春节吃饺子的传说
制作糖人是一种民间的手工艺,制作多挑一个担子,一头是加热用的炉具,另一头是糖料和工具。糖料由蔗糖和麦芽糖加热调制
而成。按照制作工艺不同,可分为吹糖人、画糖人和塑糖人。
  过大年的快乐方式大推荐 过年传统代代传

现在的人虽然物质文化很丰富,但渐渐没了以前过年的心境。小时候,每到过年总和朋友出去玩,虽然压岁钱都上交了,但很开心。不像现在衣服成山但一件都不想碰,收压岁钱也变成了公式化的给孩子们压岁钱,大年三十晚上家人各干各的,没意思……
现在的春节,即使不是过年,父母也会为孩子们买衣服,即使不过年,亲朋好友也会给零花钱,我想对他们来说,春节恐怕已经没有了什么意义吧。可能还是我们那时的春节更有意义吧。不过,如果是和家人,朋友,同学一起度过,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怀念阿!小时候就盼着过年,因为买的新衣服只有三
十那天才能穿!总在念叨什么时候过年啊!妈妈会给我买头上戴的花,整整一头,爸爸把我照下来,现在看像个傻子,不过真开心!
小时候过春节,不仅有新衣服穿,还能放鞭炮,有压岁钱,人来人往,热闹得不得了,更重要的是没有现在这么重的功利味道。最让人怀念的是上街看耍龙、耍狮划旱船、烧火龙……现在除了打牌,就是给领导拜年,身边很多朋友还要郁闷的趁这个机会四处套关系。累死人啊!
小的时候把小挂鞭拆开一个一个放都有乐趣,现在30万响的放完了就去吃饺子了,也没什么感觉。
小时候最喜欢去亲戚家拜年了,因为会收到好多压岁钱。那时从大年初二开始每天都要换地方拜年一直要到正月初八九才会转到自己家。而且穿着新衣服到处显摆,和同伴们比谁的压岁钱多!
现在人浮躁了,对什么都不以为然了,包括过年和幸福的体验。
只要在家,就幸福了。
我的家乡是四川,过节每家都要做最好吃的,要腊肠,腊肉,鸡,鸭,鱼是一定要有的,表示年年有鱼(余)...几乎可以吃的都要做。然后是要做的米饭一定要吃到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的那天,表示的是一年比一年多的收成.正月初一的早上吃汤圆,一年可以顺利的像汤圆一样的滚过去。到了正月十五要吃汤圆表示团团圆圆的,美满幸福的一家。
十分怀念小时候过春节!不用算计要花多少钱,如何孝敬父母,而且越来越感觉到亲戚多了也是种负担。虽然现在的小孩和我们过去许多方面不一样,但他们都是无忧无虑的,而且小孩子很少会考虑到家庭条件与过年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最让我怀念的要算小时候胆颤心惊地点炮仗,哥哥还可以趁机不被大人骂地抽烟(为了点炮!),自己还会有笔不小压岁钱收入,电视看到第二天也没问题……说也说不完呢……
渐渐长大,感觉过年没什么味道了,但是想回家的感觉却越发强烈
一家人热热闹闹是最值得怀念的。现在孩子们大多工作忙,回家只是走马观花的,心思还是在工作上的。不能回家跟父母团聚的就更不用说了,冷冷清清的,没有过节的味道。现在的小孩子们放了假可以玩的东西很多,对过年没有太多的期望。我们小时候总要有过年才能拥有的东西,他们就不必了,只要想,随时可以得到。
虽然没小时记忆的春节的样子了,但是我非常珍惜家人在这一天团圆的时间,此情难表啊!
相关链接: 孩子的创意春节 春节家长和孩子互换角色
   2007年“宝贝摄影”春节图片征集 难忘儿时的那个春节

  春节过年的心情随时光流逝不断变化着,对春节的回忆也变成了诉说不完的永恒。孩提时代过春节的喜悦永远是记忆的焦点,穿新衣,放鞭炮,拜大年,收红包……那个时候的物质生活不像现在这样繁复,而所有记忆却总觉得是最美好的。很多人说,而今的生活让过节的心情变得越来越麻木了,不知道是因为周遭生活环境的改变,还是因为自己的心态在转变。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过年能和家人团聚,新的一年大家都健健康康,这是再幸福不过的事情了!
   现在的孩子可能确实和以前不一样了,不用非等到大年三十才能穿新衣,不用等到过年了才有压岁钱,在大人眼里,现在的孩子平平常常度过的每一天,都像自己小时候过大年才能有的日子吧!不过,当你看到身边的小孩子听到鞭炮声雀跃着乱喊乱叫时,看到顽皮的儿子也会像自己小时候一样,藏着家里整整的一挂鞭炮不舍得放,却到外面小心翼翼的捡拾人家放了却没响的小炮竹时,看到乖女儿也在新年的时候穿衣打扮,偷偷摸妈妈的口红时……原来,新年永远都不曾改变过,她一年又一年的如约而至,只是我们的角色在发生着转变,我们长大了,立业了,成家了,做父亲了,做母亲了,我们更多了对家的思念,对儿时的眷恋。我们的孩子们则沉浸在他们的童话世界中,他们在演绎着我们曾有过的好奇、期待、欣喜、无忧无虑……春节是亘古不变的永恒,因为,它是一年的开始,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刻……[发表评论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72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