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4年的一天夜里,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的图书馆,许多珍贵的古籍被毁于一旦,让人痛心疾首。第二天,学校上下都知道了这场重大火灾,其中一名学生面色尤其凝重。
这个突发的事故把这名普通的学生推到了让他不得不做出选择的特殊位置。火灾前,他违反图书馆规则,悄悄地把哈佛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了图书外,本计划读完后再归还。没有想到,一夜之间这本书竟然成了哈佛牧师捐赠的250本图书中唯一幸存的。怎么办呢?
是神不知鬼不觉地据为己有,还是光明坦荡地承认错误?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惴惴不安的学生终于敲开了霍里厄克校长的办公室,说明事情后,郑重地把书交给了校长。校长接下来的举动更加令人吃惊:校长收下书后表示感谢,并对学生的勇气和诚实给予了褒奖,然后还是把这位学生开除了。
哈佛的教学理念是:让校规看守哈佛,比用其他东西看守哈佛更安全、更有效。
与哈佛人相似,德国人也被看作是世界上最守规则的人之一。
一位留学德国多年的中国学生说,他在德国的任何地方,从没有看到过一辆闯红灯的车,即使在深更半夜、空寂无声的街头,德国人依然是沿着横行线、看着红绿灯过马路。因此有些德国老人特别喜欢向别人炫耀,在他几十年的驾车生涯中,违章记录栏内始终是一片空白。
经济学家茅于轼老师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时,曾观察过美国邮局及银行服务窗口前的队伍。他发现排在队前的顾客一般距离正在接受服务的顾客至少一米远,一方面避免彼此靠得太近不舒服,另一方面也是尊重别人的隐私。如果同时开几个服务窗口的话,也不是每个窗口前都排一个队,而是只排一个队,等待的人按照来的先后顺序到空的窗口办事,以保证先来的人首先接受服务,没有一个人打破这种默守的规则。
对比之下,我国的邮局和银行服务窗口前,一般都画有一条鲜明的警示线,而一些漠视“请在 任何惩罚性的教育都不会有好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邱吉尔线外等候”字样的人们,仍然选择毫无秩序紧张地拥挤,让外国人百思不得其解。
到底怎样的生活才更惬意?没有规则的自由是不是一种真的自由?
德国人的名言是:一丝不苟,循规蹈矩才是轻松的活法,而凡事无章可循才使人生活得疲惫不堪。自由必须有所约束,否则,甲的某种自由可能就要以乙的另一种自由为代价。德国人把用规则看守的世界称为“天堂”。在这个天堂里,规则首先是科学合理的,其次是大家要有对规则的集体信任。或许一些人会认为这是“刻板”和“固执”,甚至嗤之以鼻。但实际上德国人是聪明的、智慧的。正因为他们都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任何事物,他们才能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洁净美丽,才能赢得平静安稳的幸福生活。规则不仅保证了人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的公平公正,而且还保证了人们心灵的自由。
规则不是枷锁。教给孩子遵循并使用规则是使其昂首进入社会的一张通行证。孩子往往因为年幼,不懂得规则,这时候,父母不仅要教给他们遵守规则,还要告诉他们规则存在的意义,从而让孩子更好地步入规则如麻的社会。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