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中心 > 教育中心 > 婴幼儿 > 父母与家教 > 做最成功的父母:赏识孩子的55个细节

 细节23 主动向孩子学习
 《赏识孩子的55个细节》


  王先生工作很忙,和刚上初中的儿子沟通非常少。

  这段时间,他发现儿子总是一个人躲在房间里玩电脑,而他自己却对电脑一窍不通。当时买电脑也是妻子极力要买的,他并不十分赞成,因此现在看到这种情况,不免有些反感。于是,他总是批评儿子,让儿子少玩点电脑,可是儿子不仅不听他的话,还经常顶嘴。

  一次,儿子甚至对他说:“玩电脑没有什么不好,并且非常有意思,我知道你不会,要不我来教你吧!”

  听到儿子要教自己,王先生更加生气,咆哮着对儿子说:“笑话!儿子还教起老子来了!你的事我不管了,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

  于是,王先生再也不管儿子玩电脑,儿子也对王先生不理不睬,父子之间出现了深深的“代沟”。

  我国传统的

家庭教育都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强调“父为子纲”、“长幼有序”。孩子应该向家长学习,相反,如果让家长向孩子学习,那肯定被认为是无稽之谈,甚至是大逆不道。但是,如今的社会已经完全不同于以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家长已经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家长和孩子是平等的,甚至孩子凭借思想灵活、反应快的优势,在接受新事物上更胜一筹。

  德国心理学家黑尔加·吉尔特勒说过:“如果您放弃权力,放弃您的优越感,那么您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敬的机会就更大。”因此,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应该把自己与子女摆在平等的位置上。谁是教育者,谁是受教育者,应该是不断变化,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在现今社会,父母向孩子学习,不仅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赏识和尊重,而且有利于父母的知识更新和进步,促进父母的工作和事业。

  当孩子遇到不明白的事情或出现错误,父母应该通过教育让孩子明白事理,改正错误和改进缺点。如果父母发现孩子的长处和优点,而自己却不具备时,子女就变成了教育者,父母应该主动扮演受教育者,去请教孩子,向孩子学习。特别是在知识爆炸、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提倡父母向孩子学习,父母不要总是以教育者自居,而应该弯下身向孩子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对孩子的赏识和尊重,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成为孩子的朋友,从而更好地教育和引导孩子。

  陈先生在一条繁华的马路上开了一家杂货店。他很会做生意,每天都有很多顾客光顾小店。经常会有一些外国游客来买东西,由于语言障碍,他只能通过“哑语”手势沟通,互相理解都很困难,生意也很难做成。

  在又一次与老外的生意失败后,他决心要学英语了。回到家,看到刚上初中的儿子正在背英语单词,于是就对儿子说:“爸爸也想学英语,怎么学呢?”儿子一听,非常高兴地对他说:“跟我学!”。

  从那天起,陈先生和儿子每天都很早起床,拿着书本,提着录音机,到公园里边听磁带边轻声朗读单词。就这样,每天从不间断。

  两年来,父子俩的英语水平大有提高。父亲从“英语盲”到能用英语接待外国顾客,不但做大了生意,还交了几个外国朋友呢!

  赏识孩子的知识,尊重孩子的特长,主动向孩子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不仅可以实现家庭情感的互动交流,营造家庭温馨学习的气氛,而且可以建立畅通无阻的亲子沟通渠道。父母与孩子平等对话,子女对长辈能尊重体谅,从而跨越代沟,实现两代人心灵上的双向互动。

  在向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在我们的教育方式遭到孩子的拒绝。比如说家长很想了解孩子的学习和思想情况,如果我们以质问的口气去问孩子,孩子往往会三缄其口,不愿与我们交流。这时候,我们不妨采取向孩子讨教问题的方法。比如可以问孩子:“我在工作中有一个难题,能不能帮爸爸解决一下?”“我同事的小孩,跟你差不多年龄,他现在出现了一个问题,你能不能帮忙出出主意?”等等。这时候,孩子感觉自己得到了父母的赏识、信任和尊重,会非常高兴地来帮忙,父母也就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发现孩子内心的想法,进而“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引导孩子。

  另一种是孩子在某个领域确实强于父母的情况。因为孩子学习和适应新生事物的能力一般都会强于父母,这时候,父母应该虚心向孩子学习,从而更快地接受新的观念和新的事物。这样,不仅父母自己能够更新知识、跟上时代发展,还能通过向孩子学习,让孩子获得成就感,从而有利于与孩子的沟通和理解。

  当孩子对某项事物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和长处时,作为父母,应该主动向孩子学习。你可以说:“孩子,妈妈真的弄不懂这个,你能教教我吗?”

  当孩子拒绝与父母交流时,父母可以通过向孩子请教的方式获得他的信任。你可以说:“妈妈有一件事非常不理解,你能帮帮妈妈吗?”



    关键字:放弃  权力  学习  


爱问(iAsk.com)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论坛】【 】【打印】【关闭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