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劳动妇女节
妇女是成年女性的统称,男女平等和尊重妇女儿童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落后的、不文明的社会里,妇女受歧视、受压迫的现象非常普遍、非常严重,所以,世界各国的进步力量始终在推动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1908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妇女争取女权的示威游行,在全世界产生极大影响。1910年,国际妇女大会在丹麦哥本哈根正式通过决议,决定每年3月8日为国际劳动妇女节。但是时至今日,世界上还有许多妇女仍处在与男子不平等的地位,因此要教育孩子从小就尊重女性,树立男女平等意识。
在“三八”妇女节应引导和组织孩子开展一些尊重女性的活动,并多讲一些、多读一些女科学家、女英雄的故事。
“五一”国际劳动节
人类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劳动。劳动光荣,劳动创造世界,劳动人民是社会的主人,这要成为人类的共识。歧视劳动和压迫劳动人民是一切腐朽的、落后的剥削思想的反映,全世界的劳动者从未间断过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斗争。
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50万工人举行了罢工游行,要求改善劳动条件,实行8小时工作制。经过流血斗争,在英、法等国工人的声援下,终于赢得了斗争的胜利。为了纪念这次斗争的胜利,1889年7月14日,在巴黎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通过决议,规定每年5月1日为“国际示威游行日”,亦称“劳动节”。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团结、战斗、胜利的节日。
“五一”劳动节要指导孩子开展尊重劳动人民(包括脑力劳动者)和参加各种劳动实践的活动,请卓有成就的劳动模范讲事迹,并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光荣,培养劳动中主动吃苦的精神。
助残日
残疾人包括盲、聋、哑、肢残和智力落后的人,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有许多不便、困难和痛苦。帮助残疾人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也是一个人良好品德的表现。为了促进社会文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又帮助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我国把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定为助残日,号召全社会都来关心和尊重残疾人。
助残日正好是星期天,应引导孩子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关心残疾人,用行动帮助周围的残疾人;也要教育孩子向残疾人学习,吸取他们各自的优点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端午节
阴历(农历)五月五日是我国民俗中的端午节(又名端阳节)。这个节日是怎样的来历呢?一说是古代人民祭祀祖先龙的日子,所以这一天人们举行龙祭,赛龙舟,戴荷包,吃粽子。另一种说法是因爱国诗人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楚人(今湖北、湖南一带)哀痛,划龙舟捞其遗体,为避免鱼类伤其遗体,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如此相传,形成习俗。
屈原,又名屈平,战国时楚国著名诗人,著有《天问》《离骚》等千古名篇。22岁即任楚国左徒。当时楚国屡遭秦国侵略,他主张联齐抗秦,但楚怀王不听劝告,反被秦国大臣张仪骗到秦国,软禁至死。屈原得知后又上书给新即位的顷襄王,劝他远奸近忠,但顷襄王反将屈原放逐。不久,楚被秦国灭亡,百姓惨遭涂炭。屈原在极端悲愤的情况下于五月五日投江而死。
过端午节可以启发孩子读读春秋战国的历史故事,了解我国人民的民俗风情,也可采粽叶,学学包粽子,品尝粽子与一般糯米饭的不同滋味。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