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惩罚剥夺了孩子对错识的内心反思

  在我们使用新的技巧和孩子沟通时,有没有发现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控制自己,不要回到老路上去。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挖苦、说教、警告、谩骂、威胁的词语已经植入我们的语言当中,因为,我们从小耳濡目染。放弃我们熟悉的东西,并不容易。

  一些家长经常告诉我们,即使参加了这样的培训,他们仍然在用自己不喜欢的方式和孩子说话。这让他们很沮丧。唯一不同的是,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事实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就是进步,它是改变的开始。

  我自己改变的进程就实属不易。我会又回到老路上去:“你怎么回事?永远都记不住上完厕所关灯。”然后,开始自责,下决心不再那样说话。但是,又忍不住会说出口。接着,又后悔。“看来我是学不会了……我怎么能那么说呢?……我知道了……我应该说:‘孩子,厕所灯还亮着。’或者:‘孩子,灯!”然后,我会担心自己再也没机会说了。

  事实上,我不必担心,因为他们总是忘关灯。下一次的时候,我就做好准备,对他们说:“孩子,灯。”就会有人跑过去,把灯关了。成功了!

  也有很多次,当我说他们做“对”的事情的时候,好像并不管用。他们不当回事儿,甚至反抗我。这时候,我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惩罚。

  为了能深入理解惩罚的后果,请看下面两个场景,回答所提的问题。

  场景1:

  妈妈:别在过道上跑来跑去的……我买东西的时候,你扶着妈妈的推车……你怎么什么都摸?我说过了“扶着推车!……把香蕉放回去……我们不买那个,家里有的是……别压那些西红柿!我现在警告你,如果还不扶着推车,你会有麻烦的……把手拿开……让我来挑冰淇淋……你又跑。想摔倒啊?

  好,够了!你知不知道,刚才差点撞倒那个老太太?看来你该受罚了。今晚,别想吃一勺我买的冰淇淋。我得好好教训教训你,不能这样行为粗鲁!

  场景2:

  爸爸:比利,看见我的锯了吗?

  比利:没有。

  爸爸:真没有?

  比利:我发誓,我从来没碰过。

  爸爸:那我怎么看见它在外面,都是锈,旁边还有你和小朋友的手推车?

  比利:哦!我们上周用过,后来下雨了,我们就跑回家,我可能给忘了。

  爸爸:你说谎!

  比利:我没说谎。我真的忘了。

  爸爸:哼!上周你忘了我的锤子,上上周你又忘了我的螺丝刀!

  比利:爸爸,我不是故意的。有时候,我真的是忘了。

  爸爸:我会让你记住的!你再也不能用我的工具。还有,最不能让我容忍的,是你还撒谎。明天晚上我们都去看电影,你自己留在家里!

  问题1:是什么触发家长惩罚他们的孩子?

  情景I                        

  情景Ⅱ                        

  问题2:你认为受罚的孩子会是什么感受?

  情景I                        

  情景Ⅱ                        

  究竟惩罚还是不惩罚?

  每次在小组里讨论这个问题时,我总会问大家:“为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惩罚孩子?”下面是一些家长的回答:

  “如果不惩罚他们,他们就会逃避管教。”

  “有时候,我很生气,没有别的办法。”

  “如果不惩罚,孩子怎么知道他做错了,以后不再做。”

  “我惩罚儿子,是因为那是他唯一能理解的管教方法。”

  我问家长,是否记得自己受罚时的感受,他们这样回答:

  “我经常恨我妈妈。我会认为‘她真是一个泼妇’。之后,我又会有罪恶感。”

  “我会觉得:‘爸爸是对的,我很糟糕,我理应受罚。’”

  “我会幻想我病得厉害,让他们对我的所作所为后悔。”

  “他们真坏。我要报复他们。只要不被他们抓住,我还去做。”

  家长们讨论得越多,越理解了惩罚会带来的感受:敌意、仇恨、抗议、罪恶感、没有价值感、自怜。然而,他们仍然担心:

  “如果我放弃惩罚,岂不是让孩子来掌控一切了?”

  “我担心没了管教他的最后一招,让我对他无能为力。”

  我理解他们的担忧,也问过吉诺特博士:“为什么会认为惩罚一个不听管教的孩子是应该的?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不可以让他们承受行为的自然后果?”

  他回答说,一个孩子应该经历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罚。让他感到,在一个相互关心的亲子关系中,是没有惩罚的。

  我接着问:“如果孩子继续违抗你,这时候,可以惩罚吗?”

  吉诺特博士说,问题在于,惩罚并不起作用。孩子的精力分散到了如何去报复家长上面,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换句话说,惩罚孩子,我们实际上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层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的观点(惩罚不解决问题,反而影响了孩子对自己的反思)对我来说非常新鲜。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我们该用什么来代替惩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沟通  惩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