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如何说 孩子才肯学》背景资料

http://www.sina.com.cn    如何说孩子才肯学 

  《如何说 孩子才肯学》由四位作者共同完成。其中阿黛尔•法伯(Adele Feber)和伊莱恩•玛兹丽施(Elaine Mazlish)是美国著名教育沟通专家,经常在美国各地举办讲座。她们为父母写的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已经创下300多万册的销售记录,并且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文字。她们在美国各州、加拿大各省都作了演讲,吸引了许多热心的听众,全球有20多万个团体使用了她们编写的音像资料。丽莎•纽伯格(Lisa Nyberg)博士在俄勒冈州斯普林尔德的布莱顿小学教三四年级,因其卓越的表现而荣获总统颁赐的功绩勋章。而罗莎林•A.坦普尔顿(Rosalyn Anstine Templetion)博士则在伊利诺伊州皮奥里亚市布莱德里大学给那些未来的教师们上课。

  当法伯和玛兹丽施还是年轻母亲,参加由已故儿童心理学家海姆博士指导的父母培训班时,她们便萌生了写《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的想法。每次课后,她们一同驾车回家,交谈中大家都惊诧于新学的沟通技巧的神奇力量。令人惋惜的是几年前,当她们正在从事与儿童为伍的职业时却不知道这些。当时法伯在纽约市中学工作,玛北丽施则在曼哈顿寄宿学校上班。

  当时她们还不能预见那时有经历会对她们的将来产生怎样的影响。但是当《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畅销全球之后,她们不断听到教师们的反馈,告诉她们在听了讲座、参加者了培训班、或是读了书之后,班组里所发生的变化。无一例外的,教师们都鼓励她们为大家写一本类似的书。

  她们认真考虑了这些建设,但最后一致感到她们不能担负起教师们写这本书的重任,毕竟,她们现在并不是教师。后来,法伯和玛兹丽施接到了纽伯格和坦普尔顿两位教育工作者打来的一个电话。纽伯格和坦普尔顿都表示对当前学校为了管理学生而普遍使用的强制性和惩罚性的举措感到非常忧虑,并且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她们就开始收集资料,希望为老师们提供能帮助学生自理和自很的方法。当她们偶然看到《如何说孩子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时,她们感到这正是她们在寻找的书,并希望法伯一玛兹丽施允许她们为此为基础,写一本适合老师们用的书。

  进一步交淡之后,法伯和玛兹丽施了解到纽伯格和坦普尔顿有着丰富的从教经验。两位女士在美国的不同地区——城市、效区有乡村都教过书,两人都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多次被邀请担任教师研讨会的负责人。法伯和玛兹丽施一直犹豫不决的计划突然变得切实可行了。除了她们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多年来她们从教师那儿收集来的资料,如果再利用上这两位教育工作者过去和现在的教学经验,那么就没有什么困难能阻碍她们了。

  那年夏天,纽伯格和坦普尔顿经常飞过去与法伯和玛兹丽施会面,一见面她们就感到投缘而愉快。在对这本新书该采用何种形式描述进行了一番讨论之后,四人人决定讲述一位年轻教师试图去寻找更好的方法以了解学生的故事,她的经历是四个人经历的大集合。叙述中还加入了在法伯和玛兹丽施过去作品中曾使用过的卡通画、提示页、问题和答案,以及说明性的故事。

  讨论得越多就越明白:如果要描绘一幅如何教育儿童的蓝图,那么她们的视野必须超越课堂,并给予父母——孩子们生命中的第一任,也是终生老师——同等的关注。上午九点至下午三点(注:美国孩子的在样时间)。在学校发生的一切深深受至九点前和三点后发生的事情的影响。不论老师和父母抱有多么美好的愿望,如果没有找到能帮助他们实现这些美好意愿意的工具,孩子的教育也会失败。

  父母和老师应该联合起来,结成一个工作联盟。双方都需要知道哪些话使人丧失信心,哪些话鼓舞人心;哪些话会导致冲突,哪些话能吸引孩子合作;哪些话使孩子无法思考和集中注意力,哪些话能释放孩子们天然的求知欲望。

  对于今天的这代孩子,作者们觉得她们还负有另外一个责任。从前,孩子们不会面对如此多残暴的景象;也没有孩子会亲眼目睹这么多强烈的殴打、枪击、爆炸事件;家长们也从示有如此迫切的需要去告诉孩子们,分歧可以通过彼此真诚和尊重的交谈来解决;这是她们能够给予他们,防止他们自我伤害的最好保护。当挫折和愤怒不可避免时,不是去拿武器,而是回想他们生活中重要性的人对他们说过的话。

  带着这种信念,法伯和玛兹丽施开始写作,美国和加拿大地区的父母、老师和心理健康专家,为她们提供了很多臬在家中和工作中实施沟通技巧的实例。三年的时间,经多次修忙乱,最终完成这本《如何说孩子才肯学》。她们总结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的指导原则,列举了学习过程中主要的有关态度和语言的具体事例,展示了如何营造情感氛围使孩子感觉安然从而可以敞开心扉。她们还阐述了如何让孩子学会有责任心和进行自很的锻炼,提供了许许多多的方法鼓励孩子们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梦想能实现。

  帮助怕有家长和老师去激励生活中的少年,使他们变得更坚强,这正是本书写作的初衷。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如何说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