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老师在台上讲课,拿出一个吹好的气球。她说,谁能把一根牙签戳进气球,而气球却安然无恙?骚动之后,有人踊跃上台。随着气球的爆裂声此起彼伏,上台的人败兴而归。老师但笑不语。
在众人的质疑与期待中,只见老师拿起一根牙签,缓缓插进绑好的气球底端,那里是气球最柔软的部位,牙签居然稳稳地插入其中,而气球却依然完好无损。在啧啧称奇中,大家依法效仿,奇迹真的出现在每个人的手上。
这是一堂有关父母与孩子沟通技巧的心理讲座,老师之后的话让大家在尝试成功后,陷入思索。
气球好比某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紧张局促,一触即发。牙签好似父母对待孩子的爱心,因为爱之深,情之切,所以一旦出招,却往往功亏一匮。寻找妥贴恰当的沟通技巧在这类父母身上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容易产生敌对情绪的关系中,找到最柔软、最佳的切入点,而不致于让紧绷的状态产生爆裂,是每位父母值得深思的课题。
曾经遇到这样一位家长。她在校门口接孩子放学,孩子鼻青脸肿地出来。她第一反应不是像大多数家长一样大呼小叫频频质询,以期得到最详尽的解释。她只是半开玩笑地说:“啊,没关系,只是一点点皮而已,很快就会好。”话一出口,孩子立刻松了下来。在回家的路上,孩子主动说:“别人都怕得要死,我没敢照镜子,原来不太严重。”
这时她才开始询问事情的始末,孩子自然事无巨细,一一汇报。试想,如果她在孩子紧绷的时刻,迎难而上,事情会是怎样的局面?孩子已经很紧张了,她的刨根问底无疑如同用尖锐的极具杀伤力的“牙签”强硬地直接刺入气球,使彼此的爱无处投放,无法传递,全盘崩溃便是在所难免的。
当许多父母在抱怨和子女沟通不畅时,有几人会真正设身处地想着找到最佳的切入点?那个点不是针锋相对的冲突激化,而是最柔软最可心的爱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