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诚实家教,从小开始

  这是一个从美国回来的朋友讲的故事。

  复活节假期开始前的下午,琳达在高速路上开车,遇上警察例行检查酒后驾车。先给她一根吸管,让她往里面吹气,看呼气中的酒精含量。琳达过关了,然后警察看驾照,问琳达:“这个地址没有变吗?你们还是住在xx区xx号吗?”——驾照可以当作身份证用,地址变了,是需要立刻通知有关部门的。

  我的朋友坐在旁边,以为琳达会说:是的。因为她虽然3个月前就搬了家,但迄今为止还没出过事故,今天糊弄过去,明天再去局里改地址也无妨。

  但是琳达回答到:“不,我已经搬家了,忘了去改地址。”

  结果,琳达被当场罚款200美金。

  琳达不是傻瓜,她交这200美金,是因为后排坐着她的小女儿,琳达不想撒谎给她看。

  她说:“我要为我女儿做一个诚实的人,做一个好人。”

  做诚实的父母

  当孩子真的开始撒谎并且成为习惯的时候,每遇到困难或麻烦的局面,他们就会本能地想从撒谎中寻找出路,此时再来管教就迟了。在日常生活中防微杜渐,是我们必须做的事。

  做诚实的父母,是诚实家教的第一步。

  跟琳达一样不为了自己的利益或方便而撒谎,同时,做真实的自己。几米的书《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里有一句话:“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完美的小孩 但你们从来也不是完美的父母 所以我们必须相互容忍,辛苦且坚强地活下去”。

  假装自己是一个完美的人本身就是一种欺骗,但有时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适当掩盖一下自己的“真面目”也无可厚非,但定规矩之前要先把将为此付出的代价和后果想清楚。如果你自己爱吃甜食,要限制孩子的甜食量往往意味着你要么从此不吃了,要么在孩子不在的场合悄悄地充满内疚地满足一下自己。或者,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世,索性告诉孩子“妈妈爱吃糖果,但是你们还小,对身体不好,要少吃。妈妈吃两颗,你们只能吃一颗”。

  孩子虽然小,看上去懵懵懂懂,却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当然这不妨碍我们从此下决心和孩子一起成长,为他而做个好人。

  奖励诚实

  ……我什么也没说,甚至不愿表扬。我希望让孩子感觉到,诚实是自然而然的品格。

  孩子:妈妈,我可以吃点心吗?

  妈妈:可以啊。(然后反应过来)爸爸怎么说的?

  孩子:爸爸说不可以。

  此时,给诚实的孩子一个奖励:那就不可以啊,但我们可以去问问爸爸为什么不让你吃。

  对开始显露撒谎习惯的孩子来说,事无巨细,都给予即时的表扬是有效的手段,但对一般的情况来说,应该把诚实当作一件理所当然的事,因为如果需要时时处处去提醒和表扬的话,未免有点吃力。

  我一边上网一边和弟弟玩大富翁游戏。偶然注意到弟弟经过“Go”的时候只拿了“100元”。他解释说:我上一次多拿了“100元”。我什么也没说,甚至不愿表扬。我希望让孩子感觉到,诚实是自然而然的品格。多拿了当然要放回去。别人是否看见与此无关。

  孩子玩游戏的时候,是一个可以“集中”培养诚实品格的好机会。

  小朋友开始玩游戏的时候,往往有一个试探的过程,看自己想要的愿望能否通过“耍赖”来实现:挑棍游戏的时候,动了其他棍子不算行不行?踢球的时候用手抱着球跑进球门可不可以?

  孩子的意愿很强,他们还不理解这些意愿并不是都可以实现的。此时需要大人告诉他们不行,让他们知道诚实是有代价的,但别人因此才会和你继续玩下去,而坚持下去你就可能实现愿望,赢得比赛。时间长了,这样一个基本的概念就会植入孩子的思考,到一定岁数,你会发现你其实都不用再提醒了。

  在对孩子进行表扬的时候,对他的努力而非结果进行鼓励。让他感觉到你不光喜欢他的成就,更注重他勤奋、刻苦、善于思考的品质。我们不能决定成果,但我们可以决定是否要努力。这样,稍大,他不会因为要讨你的欢心而去欺骗。

  宽容和帮助

  当孩子感觉到你是要解决问题而不是要惩罚他的时候,他更愿意说实话……

  孩子看世界是不同的,你觉得直截了当的事情,在孩子眼里和脑子里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理解和阐释。孩子的理解力发展的程度、观察力的水平、推理能力的运用、情感的影响,都可能导致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表述。

  问一个4岁的孩子是否把水洒地上了,他可能不承认。因为他可能确实忘了,或者没有意识到水洒到地上跟他把塑料水杯带到客厅里,并无意中撞翻了杯子(杯子已经滚到沙发底下去了)有什么关系。此时过分纠缠,反而于事无补,一些孩子可能会觉得如果这样的行为可以得到这样多的关注,或许可以再试试。

  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美国妈妈给出的建议是:

  1.“地上都是水,这是毛巾,擦擦吧。或者:我们一起来收拾一下吧!”

  ——当孩子感觉到你是要解决问题而不是要惩罚他的时候,他更愿意说实话。

  2.或者:“我看见你玩的时候把水碰翻了,这是毛巾,收拾一下吧。”

  ——当知道死无对证的时候,如果纠缠着让孩子承认他撒谎了,其结果,往往只会让孩子发现原来妈妈是可以被蒙的。不如针对结果让他看到他可以不承认,但仍然不能逃脱惩罚。

  如果没有100%的把握,不要轻易挑战孩子。因为孩子一般认为大人什么都知道的,如果你判断失误,会带来怀疑,下次他可能更想尝试骗你,哪怕就是为了骗你而骗你,也会让一些孩子兴奋不已。

  儿童心理学家鲁夫曼等人认为,直到4岁,儿童才明白欺骗可以真的让人相信不是真相的事实。

  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孩子继续相信欺骗在这个家里是不起作用的,妈妈总是可以发现真相。让孩子觉得妈妈你无所不知,撒谎没用。这样,孩子自然觉得没必要去掩盖事实,因为掩盖不了。

  保持冷静

  你脾气越大,孩子越会撒谎。当孩子知道没有什么是弥天大罪的时候,更容易养成讲真话的习惯。

  发现孩子撒谎的时候,不要大叫大嚷。就像处理孩子其他的行为问题一样,保持冷静。你脾气越大,孩子越会撒谎。孩子当然知道做错了事会受到惩罚,而且应该受到惩罚,但他害怕你因此而来的怒火,预先商量好的惩罚是可知的,但你的怒火有多大可能是难以预料的。

  每次抓到孩子撒谎的“现行”后都过分严厉地“教育”,你可能得出的结论是孩子“屡教不改”。

  首先给孩子时间,让他讲究竟发生了什么。行为总是有动机的,听取了他的动机之后,你可以理解,可以更好地控制怒火,而孩子觉得有解释的机会,会更有勇气说实话。

  在孩子承认犯错之后,让孩子弥补错误或道歉:你告诉妈妈是你把白糖撒到地上,这是对的,现在你打算怎么收拾?要不要用那块湿布擦一下?

  发生了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事情时,让孩子相信你会更关注事情而非他的“坏”行为:“我关门把弟弟的手卡住了。”此时不是你批评责骂孩子的时候,而应该是赶忙去照护弟弟,并且给哥哥一个帮忙的机会:去把冰箱里的冰块拿出来,裹一块布给弟弟敷上。

  哥哥此时告诉你真相,因为他意识到被惩罚已经没有看到弟弟受伤那么可怕了。所以没有必要再去严惩他。过后告诉他:看,弟弟好痛,以后再也不要故意把门推来推去玩了,好吗?

  不要忘记孩子的撒谎与大人是不一样的。过分激烈的处理往往适得其反,会让本来是无意中偶闯禁区的孩子从此尝到被关注的甜头,而开始反复琢磨不说实话的艺术。

  当孩子说了实话的时候,不是惩罚他,而是以放弃“诉讼”来奖励他的勇气。当孩子知道没有什么是弥天大罪的时候,更容易养成讲真话的习惯。

  保持沟通渠道 了解孩子

  孩子的不诚实往往是偶然的,很多会随着社会化的过程而消失,大人因此不必太紧张,但了解自己的孩子总是好的,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做什么、想什么,一方面可以预防问题,一方面在出了问题后也容易找到解决的方案。

  了解孩子,需要你给孩子时间,耐心地解释你的规矩、世界的道理,并在他“犯规”的时候及时进行管教。有时家长其实是为了省事任孩子糊弄自己,指望孩子只要不出大问题就好。这样做,虽然孩子会格外独立一些,自理能力强一点,但同时,如果孩子想要绕着你做什么的话,他也会慢慢琢磨出方法来。知道你会不喜欢的事他就背着你偷偷做了。而因为都是小事,往往也没有什么明显后果,你可能就睁只眼闭只眼让他过关了。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孩子也许会变得比较滑头,该说的说,觉得你不会喜欢听的,不让你知道。

  保持沟通的渠道,意思是你要善于聆听,对孩子告诉你的东西尽量保持一个开放、接受的心态。不能把孩子说的话都变成惩罚孩子的理由,否则,孩子为什么要跟你说?如果你想要知道真相,那么做好准备自己消解伤心、吃惊或愤怒。你不能因为孩子告诉了你而惩罚他。

  你还可以给孩子一些句型,在需要的时候用来鼓励自己说实话同时安抚大人,比如做错事后,这样开头:“妈妈对不起……”,或者“妈妈你别生气……”

  孩子撒谎究竟有多严重,一时的漫想和吹牛会不会引起今后的撒谎,很难判断,但不是我们因此就焦虑的理由。孩子的成长总是充满意外的,我们不可能预知和防备所有的一切,我们做我们能做的,比如以温和公正理性的态度对待孩子,不过分地爱惜他们,也不过分地粗鲁凶蛮,当我们觉得自己做得合适的时候,我们是自信、健康的家长,孩子也会是自信、健康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仍然会有很多问题,但他们会有良知,未来我们不在身边的时候,他们可以判断什么是可以做什么是不可以做的,而这正是我们教育的目标。

  毕家妈妈问答:

  问:我看到明明是儿子做的事,问他,他就是不承认,让我很生气……

  答:不要跟孩子硬碰硬。不要制造机会让孩子撒谎。孩子在玩乐高,旁边是倒过来的大箱子,地上全是细小的乐高颗粒,此时,你如果问:谁把这些乐高倒得满地都是?孩子可能会本能地推脱罪责:是它自己翻过来的。不如告诉他:这么多乐高在地上,要收拾好长时间呢。以后不要全倒出来了。倒出来的话,你自己要收拾干净。

  也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威胁:如果这些乐高半个小时后还在地上的话,我就全部扫出去。

  结果是什么?半个小时后你来看,乐高没有了,你问去哪里了,孩子说:都收拾了收拾了。其实,正堆在他们身子后面。

  当你知道是谁犯规的时候,没必要一定要求孩子“坦白”,直截了当地帮他说出真相来。别把真相当皮球指望孩子原样把它弹回来。一定要跟孩子分清黑白善恶有时是给孩子做陷阱,给自己做陷阱,吃力不讨好。在孩子还懵懂的时候,帮助他避免撒谎的处境,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以及负面影响。 (文/毕家妈妈)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孩子  诚实  父母  家庭教育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