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给某杂志写过一篇专栏文章,题目就叫做《家庭是教育的主战场》,在文中我一再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学校似乎应该是教育的主战场,但时至今日,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在的学校,只能说是学习知识的主要战场,而且,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大家都知道,好学校有好的老师、好的生源、好的学习氛围,应该是我们孩子学习的首选,但同样也知道上这样的学校难度有多大,我们普通人家的普通孩子未必与之有缘。
二、学校流水线生产式的教育与现行的考试体制,决定了学校和老师追求分数、升学率的倾向,那么学校和老师需要(喜欢)的基本上是遵守纪律(听老师的话,不惹麻烦),学习成绩不错(保证升学率)的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也多数以灌输为主,对孩子创造力以及其他能力的开发明显不足。
三、在一个班集体中,一般会有四五十个孩子(有的甚至更多),作为老师,很难把每一个孩子都照顾到,教学进度等安排肯定是以中间水平为标准,那么“两头”的孩子就会有些问题:要么吃不饱(超过平均水平很多的学生),要么不消化(低于平均水平的学生),在某些方面有特长的学生也很难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四、在学校里,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角色。人们在赞美老师时,是不吝惜用词的:“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认为老师是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确实,一名优秀的老师对人类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怎样赞美都不过分。可是不可否认的是,老师也是像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水平有高低,情绪有起伏,性格有偏好,甚至有极个别的在道德上达不到为人师表的标准……
对于现状,抱怨和等待都是没有用的,那只能耽误孩子的发展成长,只有家长多费心啦:孩子对你们来说是唯一的,对别人来说都是可替代的。如果孩子与他现在正在上的学校、班级、老师都能相适应,那么一切可能都在轨道上正常运行,如果存在明显的问题,那家长一定要进行针对性的弥补。
另外,知识的学习仅仅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更多的学习要靠家长引导孩子完成:对世界和社会的正确认识,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性格的培养,各种习惯的养成,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等,言传身教,孩子就在我们身后,他们的明天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今天的我们手中——我们要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
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酒鬼父亲,大雪刚停,便深一脚浅一脚地向村口的酒馆走去。走着走着,他觉得后面有人,一回头,发现自己的儿子跟在他身后。儿子见他回头发现了自己,欢快地叫道:“爸爸,你看,我正跟着你的脚印走呢!”
酒鬼父亲听到儿子的话,突然之间就感到了内心的震撼,愣了片刻后,他毅然回头,牵着儿子的小手,向家里走去……
孩子就在我们身后看着我们,跟着我们,我们将把他们领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