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幼儿早期识字别闯4误区

http://www.sina.com.cn    《好习惯是养出来的》 

  婴幼儿识字的可行性使得许多家长跃跃欲试。但是由于对早期识字的意义认识不足,结果一些家长走入了误区,比较普遍的几种情况是:

  其一,贪多求快。

  不少人认为,孩子识字越早、越多就表示孩子越聪明,就是“神童”。于是,他们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教孩子识字,盲目地追求识字的数量和速度;还有的为了制造轰动效应,让一两岁的孩子就认识四五千字。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虽然孩子的潜能很大,但过分追求识字的“量”,必然会有强化的成分,必然要占用大量的时间,这就违背了早期识字教育的初衷和原则。识字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识字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早期阅读。教育不是速成的,应该注重潜在效应、积累效应和长期效应。

  正确的识字态度应该是,在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没有压力和负担的情况下,让孩子自然地识字阅读。首先教孩子认识一些眼睛能看到的、生活中能接触到的、自身能感受到的常用汉字比较合适。对于那些距离孩子的现实生活环境很遥远或很难理解的偏字、难字及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连词等,都不宜过早教孩子认识。

  另外,教育者还应该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孩子之间的差异。由于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的不同,有的孩子识字敏感建立得比较快,有的则慢些,这是正常的,教育者切不可攀比,不要着急,更没有必要去追求几个月脱盲、一年认识几千字的速成法。早期识字最重要的是培养兴趣。因为中国汉字最常用的只有560个,常用的有802个,次常用的有1033个,总计才不到2400个,而它们却占了一般报刊用字的90%。所以,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只要教育者坚持不懈、日积月累,每个四五岁的学龄前幼儿都能轻松掌握这些常用汉字,都能够毫不费力地脱盲阅读,实在没有必要刻意追求识字的数量和速度。

  其二,枯燥灌输。

  教幼儿识字不同于传统的小学生识字,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幼儿识字主要以环境濡染、生活识字、游戏识字、随机识字为主,没有计划,没有进度的要求,一切以孩子的兴趣为主,并且只要求会认会说,不要求书写。很多成人不懂科学识字的方法,以自己传统学习的经验来教孩子识字:让孩子像小学生一样坐好,一遍遍地重复,直到孩子认识为止。这种违背幼儿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填鸭式灌输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即使当时看到了一点成绩,却给孩子将来的学习埋下了不良的种子。

  教育者一定要本着兴趣第一的原则。比如孩子对小蚂蚁运粮食非常感兴趣,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个情景进行多方面的引导。可以跟孩子说说小蚂蚁的儿歌:“小蚂蚁,真有趣,见面碰碰小须须;你碰我,我碰你,报告一个好消息:排队走,一二一,大家一起去抬米。”认识一下“蚂蚁”“排队”“抬米”等字,明白团结力量大的道理。还可以告诉孩子:“小蚂蚁见面为什么要碰小须须?因为碰小须须是它们的语言,蚂蚁是靠触角来传递信息的。别看蚂蚁个儿小,它可是大力士,可以搬起超过自己体重好多倍的食物呢!”

  为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还可以让孩子发挥想象力,自编小蚂蚁的故事,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蚂蚁在搬粮食,唱唱“蚂蚁搬豆”的歌曲,画一画正在忙碌的小蚂蚁……

  如果孩子对小蚂蚁的兴趣不减,还可以把小蚂蚁请到地球仪上,玩“小蚂蚁旅游”的游戏:“小蚂蚁,真有趣,爬上我家地球仪;从上海,到北京,逛纽约,游巴黎;泰国缅甸菲律宾,瑞典芬兰意大利;游遍欧美亚非拉,足迹踏遍南北极。”小蚂蚁在地球仪上爬了一圈,孩子也跟着“周游”了一次世界。

  教育者应善于发现和引导孩子的兴趣。孩子的探索能力都很强,特别是3岁前的幼儿,什么都想尝试,但兴趣点既分散又很容易转移。这时就需要教育者进行引导,既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又不能放任自流,让孩子随心所欲。在施教的过程中,切不可枯燥灌输,要充分发挥赏识鼓励的原则,万万不能说“你真笨!”“你看某某多聪明!”“不认识不能出去玩,不给买礼物,不许吃饭!”等一些要挟和消极的话语。

  其三,把早期识字等同于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应该是全素质教育,是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是人生的奠基工程。早期识字阅读是早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手段之一,但绝不是全部。但是现实中有相当一部分施教者,把早期识字当做早期教育的全部内容,认为教孩子识字了,就是进行科学的早期教育了,孩子将来就一定能成功。这种观念是非常片面的。

  多年来,早期识字一直存有争议,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早期教育的实施者教育不全面。很多所谓的“早慧儿”小时候就能阅读许多书,掌握不少同龄人很难掌握的知识,表现很突出,所以大家对这种孩子期望值非常高。但是上学后,由于施教者教育的不全面,必将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早期的优势慢慢失去,孩子的表现不像人们期望的那样优秀,人们必然会质疑早期识字教育的必要性。

  据调查,少年大学生退学一般都不是智力问题而是性格问题。很多早慧儿智力非常出色,但性格却没有培养好,孤僻、高傲、自我意识过强、合作意识差、经不起失败等等,这都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教育者的问题。所以,孩子身体的茁壮成长、心理的健康发展、优良性格的养成比早期识字阅读更为重要,不能顾此失彼,因为身体健康是生存的根本,心理健康是幸福的根本,良好的性格是成功的根本!

  其四,把早期识字等同于语言智能发展。

  美国的霍华德·加得纳把智能分为: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旋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知智能。人的语言智能也是多方面的,早期识字阅读不是早期语言智能发展的全部内容。孩子认识了许多汉字,可以读书看报,并不意味着孩子的语言智能水平很高。早期识字阅读仅仅是语言智能的一方面,不能只重其一,而忽视了语言智能其他方面的发展。

  我曾遇到这样一个“早慧儿童”,他刚满4岁,已能背诵上百首古诗,认识2000多个汉字了。这个孩子很乖巧,像一个听话可爱的小猫咪,我很喜欢他。但慢慢地我发现,他的性格过于安静,并且不会与人交流,看到人只是笑,你问他什么,他就回答什么,你不跟他说话,他从来不会主动与你交谈;另外,他也不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要求,比如,他非常想要什么东西,但不用嘴说,只是在眼神中能看到他强烈的愿望;受了委屈,心里不高兴,也不懂得用语言表达,只会低头不语或暗自掉泪……像这个孩子,他虽然会识字读书,我们却不能说他的语言智能很高。

  语言综合智能的培养,除了识字阅读外,还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会倾听。倾听是语言智能的组成部分。很多孩子从小没有养成倾听的习惯,大人说话充耳不闻,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从来不会安安静静地欣赏优美的诗歌、故事,不会耐心倾听别人讲话。二是讲述能力。幼儿语言领域的教育目标中,讲述能力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包括观察讲述、看图讲述、生活经验讲述、情景讲述、想象讲述等。三是表达。可以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要求。四是交流。学会跟家人交流,跟伙伴交流,跟熟悉的人交流,跟陌生的人交流等。

  ……

  我进入早期教育领域已有10年时间了,这首先要感谢我的母亲。正是她对小祥应实施早期识字阅读所产生的神奇效果吸引了我的注意,由此我也渐渐参与其中,从中萌发出对早期教育的强烈兴趣和热爱,并积累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1995年,我开始创办幼儿园,在将这套早期识字阅读方法运用到其他孩子身上时,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至今已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早慧儿童,其中有记忆力超群的“小电脑”,有在全国少儿才艺大赛中获奖的“小歌星”,更有大批五六岁就能读书看报的“小书迷”……

  这些年的教育实践证明,所谓的“神童”其实一点也不神奇。如果真有所谓“神奇”的话,那么真正神奇的是早期识字阅读,而不是某个具体孩子。因此,尽管我在这里谈论的对象是小祥应,其实不过是通过她来介绍这一套行之有效的早期识字阅读方法而已。

  虽然孩子们都能在早期识字阅读方面取得成绩,甚至是明显的成绩,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将来就一定会成长得极为出色。这样的说法似乎同人们对早期教育的认识相背离:既然不极为出色,那还教育干吗?其实,孩子的成长、成才是一个综合工程,非常复杂,涉及到方方面面,早期识字阅读不过是为孩子将来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如果认为早期识字阅读就一定能成才甚至成大才,这不仅会给孩子增加很多不必要的压力,也是对早期识字阅读意义的曲解。

  当今世界,早期教育早已成为一股潮流,并被证明是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然而,在二十多年前,早期教育在我国却被视为大逆不道,以致其倡导者冯德全教授遭到了数不清的误解乃至攻击。时至今日,一些人仍把早期教育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归罪于冯德全教授,而这无疑是极不公正的,这就像把开矿过程中出现的事故归罪于探矿者、把演奏中出现的错误归罪于作曲家一样。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这里所介绍的早期识字阅读方法,都脱胎于“冯德全早教方案”。不仅如此,目前我国市场上的早期识字阅读教材和教具,差不多都是“冯德全早教方案”的具体化而已。因此,要全面了解和掌握早期识字阅读方法,最好的方式就是了解和掌握“冯德全早教方案”。可以说,“冯德全早教方案”是目前我国早教方案的集大成者,其中的早期识字阅读更是这套方案的精华。作为一个早期教育的后来者,我在这里向冯德全教授表示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家长积极投身于“冯德全早教方案”的实践中来!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分享到:
更多关键字: 孩子  识字  潜能开发  误区 

企业服务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