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培养孩子的智力和创造力不该拔苗助长

http://www.sina.com.cn    《亲子.根基》杂志 

  中国的父母最喜欢把孩子当成“学习机器”,心之所系都在孩子的考试成绩上。孩子在这种处境下或许被逼着学到很多知识,而他们整体的发展,如人格的完善、兴趣的培养、身体的健康等,有可能因此滞后,甚至再也不可能获得了。

  最近,在网上有一个九岁的孩子非常出名。他父亲教他演讲,想把他培养成一个大人物。这孩子的演讲张口即来,滔滔不绝,他也很为自己的演讲才能得意。可是,这个“小神童”的演讲听起来毫无创意,十分乏味,似乎有一股力量逼着他不停地说下去。有网友称,他就像在大会上废话不绝的干部;还有网友称其为“超级废话篓子”。公平地说,一个九岁的孩子能对许多话题“信口开河”半天,也算难能可贵,说明孩子父亲在教育上是下了功夫的。可惜这位父亲培养孩子用的是“拔苗助长”的方法。他想把孩子塑造成“大人物”,认为大人物就意味着要会演讲,而演讲就是对什么事都能滔滔不绝地说上半天。

  “拔苗助长”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人性弱点。笔者的祖父曾跟我描述他在“大跃进”年代的遭遇。1958年的时候,“上面”下来一个政策,要求公社的农民种麦子“深耕密植”,而且有很具体的要求:挖一尺多深的坑,撒几层粪肥,一亩地播100斤麦种。农民面对这100斤麦种,都发了愁。当时小麦亩产也不过100多斤。农民在强制性的政策下不得不违背一生积累的常识,在一亩地里撒下100斤种子。种子倒是发了芽,密匝匝挤满田地。到第二年收获季节,麦穗上举着的全是空瘪的麦粒,几乎颗粒无收。

  领导们好大喜功,希望亩产一万斤,靠这种幻想来瞎指挥,就会出问题。农民有常识,知道这样干不行,但是他们畏惧权力,害怕遭到惩罚,就不得不顺从。为人父母者,在孩子们眼里即使不是“一言九鼎”,也至少是大权在握的。如果父母对孩子瞎指挥,可以想像,孩子们会像公社的农民那样服从,放弃自己的判断力。上面谈到的这个九岁的“神童”,就对自己父亲的做法很认同,对爸爸崇拜有加——这是此事最为不幸的地方。

  “拔苗助长”导致的结果很糟,这么做的动机却可以理解。人类总是希望自己能做得更快、更好、更出色,这也是人类创造性的动力来源。但是,如果没有冷静的头脑和谦逊的态度,求好求快的动机就会驱使人去干傻事。把禾苗的高度拔上去了,却让它们失去了生命力。

  中国的父母最喜欢把孩子当成“学习机器”,心之所系都在孩子的考试成绩上。孩子在这种处境下或许被逼着学到很多知识,而他们整体的发展,如人格的完善、兴趣的培养、身体的健康等,有可能因此滞后,甚至再也不可能获得了。

  对于中国的父母和教育者而言,在学习方面少一些期待,少一些评价,着重培养孩子的智力和创造力,反倒可能更有裨益。研究创造力的美国心理学家Amabile曾经做过一系列实验,他让参与实验的人完成一些工作任务。对于一部分人,告诉他们将会有人对他们的成果进行评估,对于另外一部分人,则不这么说。他发现,当人们意识到将有人对他们的成果做出评估时,他们工作的创造性就会减弱。这是发人深省的研究结果。在教育中,我们时常处于一种悖论的状态:我们越强调创新,越急于催促学生做出创造性的成果,结果反而是阻碍了他们的创造性和智力的发展。(訾非/文)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孩子  智力  创造力  潜能开发 
留言板电话:010-626763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