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推荐序:我不再有顾虑

http://www.sina.com.cn    《孩子学钢琴,父母先上课》 

  还记得第一次听到女儿在钢琴上用她娇小的手指弹出的琴声,伴随着的还有我太太耐心的指导和刻意的“吹捧”。我在隔壁房间暗暗地问自己:不知钢琴是否能陪伴她一生?

  现在的为蕙已是一个年过三十的成人了。在她生命里,除了钢琴还是钢琴,不论是练习、演奏,还是教书,她的世界里每分每秒都和钢琴、和音乐紧密联系着。钢琴,名副其实地,彻头彻尾地,不可扭转地正在陪伴我女儿的这一生。

  6岁时的女儿莫名其妙地因为拍了几部电影而红遍全中国。记者天天把我们家堵得水泄不通,小为蕙走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的马路上都能引来围观的群众。当她大红大紫的时候,我和她的妈妈很担心她将不愿意从夺目的荧光灯下再走回到单调的琴房里。她会从此放弃钢琴吗?

  当她以优越的成绩击败众多琴童考取了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小学,用最坚定的口吻告诉我们:“我终于考上了!!我太伟大了,再也不拍电影了。”我知道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为蕙给了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女儿14 岁第一次登台,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音乐会之前她天天狂练十几个小时,除了说明她很勤奋,很能吃苦以外,我更知道她有多么紧张。我比她更紧张地坐在上海音乐厅的观众席里,频频问自己:不知她能否承担这种压力?如果今天失败了,会不会影响她一生的演奏事业?

  当为蕙从容地走上舞台,像大人一样地鞠躬,陶醉地、完整地,甚至是激情澎湃地演奏了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随后又成熟地与指挥拥抱,赢得了阵阵喝彩时,我所有的担心都烟消云散了。我的女儿,已经是一个离不开舞台的钢琴家了!

  在我的预料之中,为蕙顺利,应该说是轻松地在美国南加州大学拿到了音乐艺术博士学位。她经常说这是茅家的基因好,所以她不笨。.我欣然接受这种理论。.成了“茅博士”后的为蕙除了弹琴,她教琴的担子也越来越重了。她虽然两者都喜欢,都不愿意割舍,但做家长的我还是担心:她能自如地胜任两者吗?会因为做两件事而一件都做不好吗?

  至今为止,只是在中国为蕙就已经去过了大小四五十个城市。每到一处,她又弹,又教,又说。女儿的“粉丝”们一致公认她是一个“教的也一样棒的好演奏家”。她的教与她的弹一样让人难忘,让人振奋。我除了为她高兴以外,没有了任何顾虑。

  几个月前为蕙兴奋地告诉我们,她要写一本书,一本关于琴童学琴的书。她说她走遍中国,见到过许多家长,听到过许多问题,也有过许多思考。她要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和家长们好好聊聊。.

  这次我不再有疑问,不再有顾虑。因为我知道我的女儿,我的为蕙:她想做的事,她一定会做好!她会把她所有的爱,所有的情,所有的智慧和经验,都毫不保留地献给她的读者。

  我为我的女儿自豪,为黑白琴键上的五彩缤纷动容,为本书的读者朋友们庆幸!

  茅于润(茅于润,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美国杨佰翰大学客座教授。 早在40年代便获得美国朱丽亚音乐学院小提琴表演硕士学位,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文学硕士学位。翻译著作包括《音乐语言》、《音乐欣赏》和《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等几十部。)

  序

  此书为谁写

  写书是我多年来的一个遥远的梦想。总觉得自己有很多话要说,想说给很多人听,但又不是很了然该说什么,读者到底是谁,此书为谁而写。与钢琴结缘三十余年,弹钢琴和教钢琴几乎占据了我所有的兴趣、精力和时间。写钢琴——这还是头一次,是这几年才萌生的念头。

  从自己童年学琴,少年出国,青年时深造,在世界各地参加比赛,成为一名职业钢琴家,直到2002 年,从南加州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并受聘任教,我接触的都是非常专业的人士,都是些除了钢琴什么都不知道的“琴呆子”,探讨的都是在行外人看来非常高深和“虚无缥缈”的音乐哲理;争论的都是关于某一首乐曲中的某一句的触键深浅问题。总而言之,我所习惯的话题都是些旁人看来很不能理解、很没有必要,但讨论者们又觉得很有品位、很另类、很能显示自己水平的话题。

  自从我开始接受国内各大音乐学院的邀请,频繁回国讲课、演奏以来,特别是2009 年起在青岛、大连等城市设立我的钢琴艺术中心和钢琴工作室,和国内的琴童老师、琴童家长有了非常深入的接触后,我意识到了一个新的理念:钢琴大部分的时间是为“听不懂”的人而弹,讲话的目的是让大家从不懂到懂。如果一个艺术家老是把自己关闭在一个阳春白雪的阁楼里不和大家交流,他永远不会受到真正的爱戴!

  中国有千千万万的琴童,有人数更为可观的琴童家长。当我有了更多和他们接触的机会之后,我体会到了他们在孩子学琴经历中感受到的喜怒哀乐。家长们想了解的不是非常高深的学术理论,也不是只有最顶尖的那一小批钢琴家才会遇到的境况,而是每一个初学钢琴的孩子都会碰到的共同问题。孩子们为什么要学习钢琴?怎样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钢琴老师?孩子的家长如何督促孩子练琴?钢琴考级究竟有什么意义?弹钢琴,当不了职业钢琴家怎么办。.这些话题看来简单,却能引来不简单的对话!

  我们国内现在不缺顶级的钢琴家开演奏会,但一个世界著名钢琴家对儿童钢琴教育领域内的问题,未必有兴趣,也未必有经验;国内也有不少优秀的钢琴教师,很能教“如何动手指”,但不懂得如何触及到孩子的思想、灵魂和心灵。当然,我们也有很多儿童教育专家和儿童心理学家,提出了颇有建树的教育理论,但是,钢琴教育毕竟是个专业性很强的事情,他们对此又未必了解得那么透彻。.

  这几年在国内的巡讲和音乐会巡演中,对这些现象观察得越多,思考得越深入,我就越发觉得,我应该为学钢琴的孩子们做些事情。我是钢琴家,又在音乐学院任教,在钢琴教育这方面,这几年又有丰富的和一线老师和琴童们打交道的经验,再加上,在中国和美国之间穿梭的我,又非常关注国际上先进的钢琴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发展,我觉得我有能力也有责任做些什么。

  孩子学音乐这件事,在他的一生中不能说是最大的,但也绝不是最小的。孩子每天坚持练琴是创造良好学习习惯的开始;孩子接触音乐是走进艺术殿堂的第一步;孩子上台演奏是提高他自信的最有效法宝;孩子终于爱上钢琴是他已得到了一生的挚友和永久的寄托;孩子能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地演奏一首乐曲是他性格的改变。

  在这本书里我没有用深奥的语言,字字句句都是我的心里话,说的就是如何让孩子更有效地学琴,幸福地长大,如何让家长更深入地帮助,正面地扶持。此书为琴童而写,为家长而写,为黑白琴键给我们带来的彩色人生而写。

  茅为蕙

分享到: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