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种有效的赞赏方法

http://www.sina.com.cn    《解放父母 解放孩子》 

  一种有效的赞赏方法:描述你看到的或感觉到的

  ○我们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是让他们积极看待自己。

  ○夸奖孩子"好"并不错,但仅仅是夸他"好"还不够。

  ○描述性赞赏让孩子对自己有了全新的认识。

  ○不是他们想什么,而是我知道什么。

  罗斯林是一位坦率直爽、热情诚恳的年轻母亲,我们下一节课由她主持。她用生动的细节给我们讲述了她刚刚遇到自己大学室友的情景。

  "我看了她一眼,做了件很奇怪的事。我假装不认识她,我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她是个很和善的人。但是,某种程度上讲,她有点让我觉得……对自己不确定……不是很高兴。"

  "有一瞬间我想朝另一个方向走,接着我想到:'简直荒唐!我是个成年人了,我都成家了。'"

  "'你好,玛西亚!'我叫道,表现出似乎刚刚看见她的样子。'多年不见了!'"

  "她见到我是那么的高兴,想起刚才还试图躲开她,我觉得自己很卑鄙。她亲热地搂着我,说:'罗斯林,你住在附近吗?我刚刚搬到这里!'我们谈论了过去的时光,分享了彼此孩子的照片。她接着问我在这里干吗,我有点不想告诉她,谁会告诉别人自己出来是为了上课,为了学会怎样成为更好的母亲?但是当她提到自己给残疾的孩子教课时,我突然觉得,为什么不告诉她呢?

  我们在这里学的每一样东西都有可能对一位老师大有裨益。

  "所以,我开始描述我们的课程。我告诉她我们是怎样学习向孩子表达愤怒而不伤害他们的,怎样帮助孩子更加自立,还有我们学会承认孩子的感觉之后发生的那些奇迹。她带着极大的兴趣听着,直到我讲到我们学习的新的赞扬方法,她才又做出了那种不以为然的表情。

  "'描述你看到的或感觉到的?'她皱着眉头说。'我一点都不相信。为什么明明能让孩子知道你想什么,还要绕这么大一个圈子?如果孩子给你展示他做的锅垫,而且做得很好,我没觉得直接告诉他你的感觉有什么错,如果东西真的做得不好,就说不好,这也没错。我从不喜欢娇惯孩子。'

  "我试图解释描述事实并不是浇灌,描述只是没有直接判断事物的价值而已。

  "她真的有点不高兴了,'价值判断有什么错?'她冷冷地问。'老师的责任就是给出真实的价值判断。如果得不到评分,孩子怎么能进步?'

  "'另外,真正重要的是我的学生知道我很诚实,我不需要借助委婉的手段。如果他们犯了错,我就给他们指出来--就事论事。如果他们做了傻事,我也直言不讳。我告诉他们:这样做很白痴。'

  "我惊呆了。'你说孩子们白痴?'

  "我不是说他们白痴,我是指他们做的事情白痴,这有很大的不同。

  "'可是,玛西亚,如果有人告诉我说,我做的事情很白痴,我自然会觉得是我本人白痴。'

  '不会这样的。孩子们会自己分辨的。无论如何,我们是在吹毛求疵。我的经验是,如果关系好,我怎么叫孩子都可以--笨蛋、傻瓜,甚至白痴,他会接受的,因为他知道我在乎他,我是为了他好。我说了你或许会感兴趣,我的学生们进步特别快。'"

  罗斯林无奈地耸耸肩:"好吧,吉诺特博士,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她。最糟的是她让我迷惑了。她看上去真的很在乎孩子们,她说得那么肯定,还有事实为证,难道她完全错了吗?"

  有人似乎挺愤慨,大家都想发表意见,吉诺特博士则在一边等待着我们安静下来。

  "罗斯林,"他说,"我是这么看的。我们能给孩子的最珍贵礼物就是让他们积极、现实地看待自己。那么孩子对自己的这种看法是怎么形成的呢?不是一蹴而就,是逐渐通过经验积累形成的。"

  "为了帮助理解,我们可以把孩子的自我认识想象成湿水泥,我们每次对孩子的回应都会在水泥上留下痕迹、塑造他的性格,这使得父母和老师负有永久性的责任。我们最好确保自己留下的每一个印迹在水泥变硬后不会让我们感到后悔。

  "任何成年人都不要低估自己的言论对孩子的影响,你还记得大卫曾经对你说过的话吗,珍?他说:'我的朋友和我一直互相称呼对方傻瓜,这只是开玩笑。但是,当你父亲或母亲--或者老师--叫你傻瓜时,你会信以为真,因为他们一定知道些什么。'

  "那么,一个接受了自己是个傻瓜这个'事实'的孩子,他会发生什么事呢?如果出现了新情况,他能不能接受挑战?答案很简单。他会对自己说:'我是个傻瓜,为什么还要尝试呢?如果我不去试,就不会失败。'另一方面,如果经过几年的磨练,他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就会给自己发出不同的信号,对自己说:'我有这个能力,所以我要尝试,如果不成功,我就想别的办法。'

  "但是,罗斯林,我理解你在试图与人交流这些想法时的心情,描述性的赞扬是一个难以解释的概念。我在父母组织、医学会和教师协会中都做过演讲,人们普遍的看法是连续性的负面批评是有害的。同是对孩子的正面评价,'好孩子'和对孩子正确行动的描述之间的区别,就很少有人看得出来。"

  "你可以让怀疑的人到我家来看看,"凯瑟琳说,"我乐意给大家解释这种区别,因为这两种表扬方式我都试过。多年以来,我只根据孩子们的表现对他们说'好孩子'或者'坏孩子',这也是我母亲惯用的方式。有一天,和五岁的克里斯买东西回来,我刚想说:'你今天是个非常好的孩子。'但是我想:'我要试试新方法,描述我感觉到的和看到的。'所以我就说:'克里斯,妈妈要谢谢你今天在商店帮助了我,你根据瓶子和盒子的大小安排它们在购物车里的位置,你让买东西变得简单了,我的篮子里一下子就多出了很多空间。'

  "你们知道吗,自从那天开始,他不仅会帮我安排购物车里的杂货,还会帮爸爸整理工具柜,为我整理储藏室,现在他正忙着整理自己的玩具架。他不再纠结于自己到底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了。他认为自己是个能够自觉把东西摆放得井井有条的人,对我来说,这就是巨大的区别。"

  "我也要给不相信的人讲个故事,"李说,"我想迈克那时才八岁。快吃完晚饭的时候,我站在小凳上拿橱柜里的桃子罐头给大家当甜点,当我抓住罐子时,一些桃汁洒在了我身上,我非常生气。'谁过来解释一下这是怎么回事!'我喊道。"

  "杰森马上说:'不是我干的。''也不是我。'苏西接着说。但是迈克一直没开口。我们都看着他。于是,他小声说:'我觉得是我干的,我昨天打开了罐头,把剩下的放回去了。我就吃了一块桃子。'

  "好吧,只是看见那张担惊受怕的小脸,我的气就消了。我几乎要从凳子上跳下来拥抱他,告诉迈克他是个多么诚实的好孩子。但是我丈夫抢先一步开口了,他刚刚参加了吉诺特博士的'父亲小组',他只是描述了迈克的行为。

  "他说:'噢,迈克,我敢打赌,讲真话不容易--特别是在妈妈说话的声音那么大的时候。'

  "迈克看起来很喜欢父亲说的话,我想这事就这么过去了。但是,接下来的一周,我丈夫和我看完电影回来,发现厨房门上用创可贴粘着一张纸,上面写着:玻璃碎了。不要光脚走路。打碎玻璃的人敬上,你们诚实的儿子,迈克--他父亲可从没说他是'诚实的孩子'!"

  罗斯林不高兴地听着,她说:"如果我把这个故事讲给那位前室友,她一定会冷嘲热讽,她会说:'夸奖孩子诚实有什么可怕的?为什么要旁敲侧击呢?'"

  "我们来考虑一下这个问题,"吉诺特博士说。"假设李的丈夫这样对儿子说:'迈克,你是个非常诚实的孩子--你是世界上最诚实的孩子。'迈克会怎么想?

  他会想:'我爸爸不知道我曾经撒过谎。'

  "迈克会突然觉得紧张,因为他不配得到这么高的赞许,父亲给他设定的这个标准太高了,迈克无法做到。他会犹豫不前,怎样才能摆脱这种约束呢?也许他会撒点小谎--只为向父亲证明他毕竟不是从来不会说谎的天使。

  "对于外行人来说,他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真心地表扬了孩子之后,他们会变得不那么乖。对于心理学家来说这就不是什么解不开的疑团。心理学家明白孩子必须扔掉那些不属于他的高度赞扬,这种赞扬太约束人了。所以,明白了这个道理的父母们应该知道,给孩子过分的赞扬实际就是自找麻烦,比如这样说:'你总是帮助人。你是我知道的最讨人喜欢的孩子。你非常聪明。'"

  "哎唷!"海伦说,"这些话听起来太熟悉了。过分赞扬曾经是我的专长,我从不会放过直率地告诉孩子他们有多棒的机会。我认为:'形容词用得越夸张,表扬的效果就越好。'"

  "但是,我的孩子没有变坏,他们只是不相信我。比利给我看他画的画,我说:'棒极了!'他会说:'可是,你真的喜欢它吗?',我说:'是的,我真的喜欢。我爱这幅画。'他说:'你只是想让我高兴。'只有在我描述他的画的细节的时候,他脸上才会现出自豪的表情。

  "罗斯林,我觉得如果你的朋友玛西亚仔细观察一下孩子的面部表情,她就很难再去使用老一套的方法。"

  罗斯林迟疑地说:"我不知道能不能把这一切讲给她听,她需要一个与她的班级有关的直截了当的例子。"

  "好吧,"海伦说,"也许我能说得具体点。你说过,有个孩子给她看一个锅垫,她说:'做得好。',也许她还可以这样说:

  '我多么喜欢看这些颜色啊!粉色和橘红色最养眼睛了。'或者……

  '我喜欢你作品里面那些上上下下的条纹,这让我想起蒙德里安的画。'或者……

  '你妈妈一定会喜欢这块全新、原创、手工制作的锅垫的!'或者……

  '里面的棉絮填得好厚啊,端着再热的锅也不怕烫。这才是真正的锅垫!'"

  "这个,"吉诺特博士笑着说,"就是我讲的具体的、描述性的赞扬。罗斯林,夸奖孩子'好'并不错,仅仅是夸他'好'还不够好,这个词的作用有限。海伦的描述性赞扬让孩子对自己有了全新的认识,他看到了仅靠自己永远也发现不了的自我层面。例如,现在他知道自己有能力用行动保护别人、他发现自己对颜色的选择令人愉快、他认为自己能制作一些独特和有用的东西、他发现自己的风格和某位著名艺术家相似。'谁是蒙德里安?'孩子会问,他的求知欲也被激发起来。"

  ……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分享到:
更多关键字: 成长  教育  策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