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煜:重要的是回顾自省自己的成长过程
采写/冷玉斌
朱煜,中学高级教师,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上海市园丁奖获得者,现任教于上海福山外国语小学。著有《讲台上下的启蒙》,编著出版多种作文、古诗教学的书籍。喜欢读书、买书,写点小文章,更喜欢和小学生一起学习语文,共同成长。
几年前的一个春日,收到朱煜老师寄来的《允成成长录》,小册子精致可爱,置于掌心,见证其子朱允成美好的成长,一室皆春气矣。
成长录原本发表在朱老师的博客“六鱼居”里,印成册后,捧书重品,淡雅文字历历如昨。自书中,我看到允成成长,竟也看到自己。我也是从这一天一天里过来的,很难说,此过程中朱老师没有带给我“成长”,甚至到今天,我也做了“父亲”——父亲到底是个什么概念,我真已了然?怕是未必。常常喟叹,在一个充满敌意和不公,贫富和教育资源悬殊的社会里,做父亲尤其需要勇气,“一个生命要成长起来真是不容易。一路上要经受多少艰难啊。”“人比芦苇更脆弱”,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冷暖自知,能够道出的又岂有百分之一?于是,再读成长录,一段光阴,两份成长,几番思绪,别是滋味在心头。
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鲁迅先生提出“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读着成长录,此语时时浮现,对儿子的未来,朱老师早已下定决心,将给允成一个幸福的起点,他大概早已看到多年以后的允成——一个“兴趣广泛的人,生活充满情趣”。这是恕堂兄的美好愿望,也是我这位热心读者的真诚期盼。
冷玉斌:朱老师好,咱们就从孩子谈起吧,我知道您给孩子取名就费了一番心。
朱煜:好的。儿子叫朱允成,我还给他起了个字叫子展。这个名字的出处是《诗经》里的一句话:“允矣君子,展矣大成”,意思是说,做事公允的人可以成为君子,讲究诚信的人可以取得大的成就。
冷玉斌:噢,还有字?
朱煜:是,古人自称用名,称呼别人用字,在过去,指名道姓是不礼貌的。比如先父,亲友都用他的字称呼他,在亲友中我从没听到过别人直呼其名。一会儿名一会儿字好像有些繁琐,其实这是人际交往的文化。类似的文化看似琐细,却是文明程度的标志。
冷玉斌:现在不太有家长会给孩子再起“字”了。
朱煜:是啊,很遗憾。我们用短短几十年时间把传统文化中的精粹都抛弃了。
冷玉斌:到今年九月,允成也要读小学了?
朱煜:允成今年六岁,九月份读一年级。我三十四岁才要孩子,要得太晚,以前不懂,现在感觉到了,养育孩子要考验智力,更需要体力。如果家里没有长辈帮忙的话,那就尽量早一点要孩子。
冷玉斌:我到现在还记得最初是在您博客上追看允成成长录,很开心,也得了很多启发,当时怎么想起做这件事?
朱煜:我有写日记的习惯,内人怀孕时,我鼓励她写怀孕日记,但她因为身体的缘故写得不多。儿子出生后,我决定为他写成长日记。我自己一向喜爱知堂文字,知堂老人对回忆录有一见解,说“记述下来无不有参考的价值”,所以动念,可能也受了他的影响。成长录结集后,我在《编后记》里写道,“目的有二,一是为儿子的成长留下一点痕迹;二是等儿子识字后给他做第一本启蒙读物,好让他从小懂得生命成长的不易,亲情的珍贵,生活的多彩。”
冷玉斌:好像佩索阿说,“写下就是永恒”,后来更是结集了。
朱煜:嗯,当时想法也单纯,一方面为孩子留下成长的记录;另一方面让孩子长大后知道一个人成长的不易,父母的辛劳,当然还有过程中的乐趣和幸福。在他两岁时,我已写了一百一十一篇,有了一定数量就整理成书,取名《允成成长录》,自己找个印刷厂,印了二十本,当作给儿子的生日礼物,分送给一些亲人朋友。儿子四岁时,写到二百二十二篇,整理成《允成成长录二集》。今年,允成六岁,写到三百三十三篇了,《允成成长录三集》即将付印。原来打算,我就写到这里,之后的成长日记由儿子自己写。没想到一些朋友反对,说父亲写和孩子自己写角度不同,建议我继续写下去,想想也对,所以,《允成成长录》还在写。
冷玉斌:您刚才提到要把成长录当作孩子的启蒙读物?
朱煜:没错,我在成长录的写作中,文体、材料、叙述方式等方面都花了些心思,希望他今后读时,不仅了解那些故事,也能感受到不同文体的趣味。我写过、编过一些书,但这几本没有正式出版的《允成成长录》是我最重要的作品。
冷玉斌:我从博客上看到不少朋友都喜欢成长录,这真是很好的事情。
朱煜:是的,可能大家能从中看到一个小朋友的成长,都感兴趣吧。最出乎意料的是,当允成的幼儿园老师无意中看到这些成长日记,也为允成写起日记来。我写家里的,她写幼儿园里的。她写得很专业,有些日记竟长达数千字。这样的家校互动,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遗憾的是,这样的合作只持续了一年多,后来因为工作调动,她无法再写了。
冷玉斌:现在为孩子写成长日记的家长也不少,但像您这样坚持多年,而且有明确的写作意图的,怕是不多。
朱煜:我这个人有个优点——很容易把某种行为变成习惯。比如写日记,经常写经常写,就成了习惯,现在如果不写的话,总会觉得有什么事情没做完。这是坚持至今的原因之一。第二个原因是成长日记记录了允成的成长轨迹,同时也是我的成长轨迹。父母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生命成长的过程,这是我一贯的想法。
冷玉斌:确实,父母亲也要不断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
朱煜:我曾经写过这样一篇日记:
斗 篷
今天,气温骤降。这更让我确信暂时不送允成去托儿所是正确的决定。如果去了,儿子肯定要哭闹。又哭又怕,加上天气冷,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后果完全可以想象。
母亲一早把儿子接走了。中午打电话过去,只听见儿子在床上大叫。母亲说他就想玩,不肯睡午觉。
天,说冷就冷。吃过晚饭,我从橱里拿出一件斗篷,准备给允成在路上盖。
这件斗篷是我小时候用过的,保存得很好。母亲说,当年为了节省几分车钱,她就用这件斗篷包着我,先走几站路再乘车。刮风下雨,都是如此。
允成对这件斗篷很不熟悉,坚决不许我们把它盖在他身上。路上风很大,把星星、月亮都吹走了。我只好把允成从推车里抱出来,在外面包上斗篷,往家赶。
渐渐的,允成也感觉到了风的威力。他乖乖地趴在我肩上,一动不动。不一会儿,我的背上沁出汗来。望着沉沉的夜空,我忽然想,人生不就是一个轮回吗?
当时,我真的很感慨,也很感伤。人生苦短,今生今世能成为父子母女是一种缘分。我们要惜福惜缘,真心付出,一起走好这段共同的人生旅程。有朝一日,生命完结,那就是缘分尽了。我们也不必大恸小泣,平静地挥手作别即可。一个生命逝去,自会有另一个生命开始。后来我读到龙应台的《目送》,发现她也有这个意思,引起我强烈的共鸣。这样的体悟在没有孩子时,是不会有的。类似的感触还有很多。所以我很反对一些家长逼着孩子去完成超越他们生理特点、不能完成的事情。因为到了“逼”这个程度,一定是孩子苦家长也苦。何苦来哉!以我为例,家父三十岁时有了我,六十岁去世。我们真正相处在一起的绝对时间,我算算,大概也就十年。即便是那些长寿父子,真要算算,在一起的时间也不会长到哪里去。所以,千万不要自讨“苦”吃,要珍惜啊。
冷玉斌:这样的体悟,只一听,便也很是动人。
朱煜:一个孩子的成长包含着身体、品行、知识、技能等很多方面,成年人也应该不断成长,只是没有这么多方面,主要是想明白一些人生的道理。西哲说,儿童是成人之师。并不是儿童手把手地教成人,而是成年人在与儿童的交往中去细心体会琢磨那些为人处世之道。
冷玉斌:刚才提到父母也要不断学习,现在很多年轻父母都很努力地通过各种途径学做父母,您是如何学习的?
朱煜:学做家长的途径很多,自己的父母,书本,专家等等。但最重要的是回顾自省自己的成长过程,否则,读再多的书,向再多的人请教,都不会得到最好的效果。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