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宝宝不愿和同伴交往咋办?

  有一项研究把儿童按社交地位分成5种类型:受欢迎的儿童、被拒绝的儿童、矛盾的儿童、被忽略的儿童、一般的儿童,并把“被拒绝的儿童”和“被忽略的儿童”统称为“不受欢迎的儿童”。相比其他宝宝而言,这些“不受欢迎的儿童”在成年以后,偏离社会的行为也比较多:“被拒绝的”宝宝容易发展成反社会人格,而“被忽略的”宝宝容易发展成神经质的人格。这项研究给予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对儿童的交往问题,父母不能等闲视之,必须及早干预。父母要针对儿童不同的交往问题,采取适宜有效的教育策略,帮助宝宝克服交往障碍,使其成为受欢迎的人。

  不会与人交往的宝宝

  有些宝宝不愿意与同伴交往,即使在外边,也只和大人在一起,不主动去找小朋友玩。有的甚至当同伴主动找到他时,他也采取“回避政策”。这类宝宝不愿交往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1、缺乏交往动机 有些家庭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的各种需要几乎是无条件满足,而且总有人陪儿童游戏。当宝宝总有人陪伴在身边时,他们难以产生找同伴游戏的动机。还有些宝宝只愿意与成人交往,是因为成人总让着他,与同伴交往,他就需要协调、商量,甚至还要想办法解决冲突,为了“省事”,他宁可与成人交往。 对于这类宝宝,父母应及早对其进行“心理断乳”。也就是说,家庭不要以宝宝为中心,而应“人人平等”。当宝宝长到3岁左右,有了一定的独立能力时,就应给他一个简单的时间表,让他明白,家庭成员有聚在一起的时候,也有各自工作、游戏的时候,彼此之间不能互相干扰。宝宝“心理断乳”的及早进行,不仅有助于他们产生和同伴交往的动机,而且是促进其独立性发展的“关键策略”。实践证明,及早进行“心理断乳”,也有助于缩短宝宝刚入幼儿园时产生的“分离焦虑”时间。

  2、有过失败的交往经历 有些宝宝由于有过负面的交往经历,比如被同伴欺负过,而不愿意再与同伴交往。他们采取回避的方法,目的在于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对于这类问题,父母应细心观察,找出问题的症结,然后“对症下药”。孩子若是被同伴欺负过,父母不妨直接带领孩子与同伴交往两三次,为宝宝“壮壮胆”,当宝宝学习到交往技能,体会到交往的乐趣后,父母就可以撤了。

  3、个性原因 有些宝宝由于受遗传或自身个性特点影响,比较内向,不愿与人打交道,而只喜欢与物打交道。对于这类宝宝父母可以引导,但不要指望一蹴而就。父母要尽可能引导宝宝与同伴多一些交往,否则孩子就失去了一个很重要的学习途径。

  有些宝宝愿意交往,也敢于交往,却由于采取了不适宜的交往行为而在交往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这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被欺负和以自我为中心。

  1、被欺负 有些宝宝总被一个或几个孩子欺负,他们不敢反抗,只有回到家里向父母诉说,父母既心疼又生气,但常常不知怎么办才好。此消彼长是一些事物存在的规律,这个规律也同样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其实,宝宝最初的欺负行为都是尝试性的,当这种行为遭到反抗时,他一定会收敛一些。因此,当宝宝第一次回家报告被欺负时,父母在搞清楚纯属欺负行为时,一定要告诉孩子应勇敢地反击。有些宝宝由于性格懦弱或别的原因不敢反击,父母则可以陪伴在孩子的身边,但切记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处理,父母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要给孩子形成仗势欺人的印象,要让孩子以理服人,在反击过程中积累交往经验、增强交往技能才是最根本的目的。家长可以教孩子几个“绝活”提高宝宝社交地位。

  2、自我为中心 有些宝宝比较自我,在游戏过程中,不愿意把自己喜欢的玩具给同伴,总希望别人都听他的,好拔尖,总要占据“好事”……这种宝宝由于其行为不符合“游戏规则”而常常成为不受欢迎的人。其实,对这类孩子的教育使用“自然结果法”就很好。宝宝的“乐群性”使他们这时很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轮流、分享、协商等都是宝宝应该学习的重要的社交技能,或曰“游戏规则”,在交往过程中,要让宝宝逐渐熟悉这些技能从而逐渐成为受欢迎的人。         涛 涛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分享到:
更多关键字: 行为  培养 

企业服务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