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设自由环境,让幼儿有交往的可能。
在最自由、轻松的状态下,幼儿的潜质和能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发挥。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体现这种自由?是教师在创设游戏区时就应考虑的。
比如: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较少,上幼儿园之前大多是在家里“捂”着,很少出来,对外面的世界还不是十分了解。那么,小班可以多设置一些娃娃家,让孩子在自己已有认识的范围内进行游戏,体验不同的角色,学习角色之间的交往方式,如娃娃与长辈之间的交往,娃娃与娃娃之间的交往等等。实践证明了孩子们是很喜欢这种游戏的,既保持了愉快的心情,也增强了交往的兴趣。
中大班的孩子则会有更多的兴趣点,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商定:今天玩什么?怎么玩?教师给予幼儿游戏自主的空间,尊重幼儿的意愿。这样,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会越来越亲近,游戏也会更加轻松愉悦。有了这样的氛围和环境,孩子们交往会成为可能,并越来越多,越来越愉快。
二、提供多层面材料,增加幼儿交往的机会。
游戏材料是幼儿赖以想像的物质基础,也是发掘幼儿各种能力的源泉,为幼儿交往提供良好的中介。
多层面材料游戏。在丰富的材料中,幼儿游戏起来必然需要同伴间的合作与相互协调;同一个游戏,可以提供不同难度的材料,满足不同水平的幼儿。如拼图游戏中,同一幅图,可以分成8块,也可以分成16块,甚至是24块。块数越多,难度越大。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在游戏中互相模仿、学习和交谈,进行热烈的交往活动;另外可以为幼儿提供性质较大的材料组合,如餐具、积木、泥沙等材料的组合,幼儿想像空间增加,游戏的复杂性、趣味性,幼儿之间的合作交流也随之增多。
三、教师灵活指导,提高幼儿交往水平。
传统观念里的区角游戏中各区角都是独立存在的,每个区角里的孩子玩着自己的游戏,在哪个区就玩哪种游戏,分得清清楚楚。
我们现在鼓励幼儿各区之间的交流,教师也会积极鼓励和引导孩子和其他区角的孩子进行串联。比如,娃娃家的孩子今天心情不好,总是闹脾气,教师可以客人的身份建议“妈妈”带着孩子到音乐区看表演,散散心,或者到泥工角去做蛋糕,还可以问问“妈妈”是不是宝宝生病了,要到小医院看医生等等。在不影响各区正常游戏的前提下,鼓励引导区角之间的联合,有利于拓宽幼儿交往的舞台。
不仅如此,还可以鼓励幼儿进行跨班游戏,使交往的范围更加扩大,对幼儿来说这又是一个新的刺激与挑战,更能促进幼儿积极面对陌生环境,培养幼儿在交往中的胆识和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在跨班游戏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协调纠纷、团结协作能力以及游戏水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重视游戏后评价,分享经验和快乐。
幼儿的发展水平与身心特点决定了幼儿良好交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需要有效的评价和充分的强化。游戏评价一部分可以来自于教师,教师可以将游戏中好的交往行为加以肯定,让更多的小朋友去学习。但更多的应该来自于幼儿本身,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教师应该提供机会让他们在游戏后自由谈论,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教师用鼓励自由发言和提问的方式帮助他们回忆,回忆游戏中的成功与不足。这种讲述可以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幼儿之间也分享了经验,相互学习,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