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中心 > 教育中心 > 潜能开发 > 《培养后劲十足的孩子》 > 正文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善于用眼睛观察的人,是聪明的人;善于用眼睛表情达意的人,更是绝顶聪明的人。孩子生而有眼,几天就会看爸爸,看妈妈,看周边的人。虽然不加训练、引导,孩子同样会睁开眼睛看世界,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同一景物,看的角度不同,看的效果会完全不同。同样是蚂蚁搬家,孩子会沿着蚂蚁搬家的线路,从它的这个家,追到它的那个家;气象学家会察看它的搬家地势,研究它为什么要从这里搬到那里;昆虫学家看它能搬这么重的东西,会研究它的力量来自哪里……同是用眼看世界,其中的学问很大。
怎样才能帮助孩子达到看的最佳效果呢?这需要亲子配合,把双方的着眼点都汇聚起来,捕获最佳看点。
单由孩子去看,不管他看到了什么、看得怎样,他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想看多久就看多久,父母不关心、不过问,这对孩子的眼力培养是不利的。孩子靠着本能自我观察、自我搜寻会有很大的片面性、局限性。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他一个人看的效果,与和父母一起看的效果是不同的;放任孩子一个人去看会漏掉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使孩子的看功很浅,很不全面。
当然,父母管得太多太细,一会儿让孩子看这个,一会儿让孩子看那个,紧紧贴在孩子的耳边,严密监视孩子的视野范围,不让孩子看他喜欢看的东西,不让孩子把他看到的东西都表述出来,这对孩子的心智伤害同样是很大的。孩子听父母的话,会关闭自己智慧的眼睛,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毫无主见,毫无探索的意欲,眼光、视野都会因此变得乏味、贫瘠。
怎样才能提升孩子的眼光、视野呢?除肮脏、污秽、少儿不宜的地方外,父母应让孩子大胆地去看去观察。父母守在孩子身边,时不时问他看见了什么,有什么疑问,看出了什么名堂?鼓励孩子带着问题去看,在看的时候,提出更多的问题。这会提升孩子的观察力、分析力、思考能力。在孩子不会说的时候,父母就循着孩子的目光,一边看,一边做讲解,并给孩子留出消化吸收的时间。孩子虽然说不出来,但是他的眼睛是灵动的,他的脑子是灵活的,他所看的东西是会产生作用的。父母应学着观察孩子的眼睛,看他看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在他正对什么感兴趣的时候,不要急于打断他的目光、思绪,这是早期教育的奥秘之所在,也是父母不能缺席早教的原因所在。不是孩子最亲的亲人,怎么可能读懂孩子的眼光、心思,怎么可能对孩子的心智开发有兴趣?只有孩子的父母才肯下这样的苦功,给予孩子这么细致、周全的教育。在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能得到周全的教育,孩子能不聪明、机灵吗?
人所获取的80%信息来自眼睛,眼力好,观察力强会使孩子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占据很大的优势。因为,人的眼力与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孩子看得多,会想得多、记得多;孩子看得深,会想得深,记得深;孩子观察的角度不同,会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全面分析、探究问题。所以,提升孩子眼力的过程,也是提升孩子智慧的过程;孩子的眼力好,观察力强,其他方面的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当然,孩子的眼力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培养起来的,需要天长日久、不间断地锻炼。但万事万物总有一个开头,那从什么时候开始呢?就从孩子睁开眼睛看世界的那一刻开始。小有小的培养、锻炼,大有大的培养、锻炼。小时候,让孩子看爸爸、看妈妈,认爸爸、认妈妈——从身边的人和物开始,一点一点地看,一点一点地认,看了屋里的,看屋外的;看了这里的,看那里的;看了静止的,再看运动的;看了植物看动物;看了地上看天上;看了陆路看水路;看了外面看里面;看了正面看侧面;看了自然看社会;看了中国看外国……边走边看、边问边思索,孩子会觉得这个世界充满无穷奥秘,会想方设法去探索这世界的无穷奥秘。
孩子越小,父母的帮助、引导越重要。孩子不会“看”的时候,父母应引导孩子怎么看、怎么问、怎么想、怎么记;孩子会看了,会自我提问了,会独立思考了,父母就要慢慢淡出孩子的视线,不要限制孩子的观察、思考、想象;只有在孩子看不懂问起来的时候,才有必要给孩子提供参考和帮助。总之,孩子是看的主角,思考的主角,父母可协助孩子,切不可越俎代庖,指挥孩子。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孩子看没看懂,看懂了多少,领会了多少,还差多少,还需从哪些方面去努力,父母看看孩子的眼睛,就会知道答案。一个人的眼睛会看到很多信息,也会透露很多信息。人能看出别人的深浅,也会透露自己的深浅。一个人需长久的磨炼才能练就过硬的基本功。当然,在别人那里,你的眼睛看出了什么,懂了多少,那也是掩不住的事情——你在看别人,别人也在看你。也许,别人比你看的本领更高强,让孩子学会看人和被人看是同等重要的事情。在看与被看的过程中,孩子会提升观察力、分析力、理解力、交往能力和心灵承受能力。这是眼睛的另一功用,重视一个,忽略一个,都是不完整的。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