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今天我来教语文

http://www.sina.com.cn    《家庭学校》 

  常在一些小学语文老师的博客里流连,阅读之中除了感慨他们的才情,关于怎样上语文课也偷学了一点,所以那天女儿舟舟说要预习课文,我主动要求一起参与。

  兴致勃勃打开课本,苏教版第8册第10课:《公仪休拒收礼物(独幕剧)》。

  好,预习开始!

  我张口便来:“舟舟同学,面对课文,你的语文老师一般怎样开始?”

  (经验告诉我,从她原有的课堂经验出发是可取的,否则,我一开口就会遭她取笑,善于捣乱的她会以一种冷眼旁观看热闹的姿态取笑我,这样会分散她对文本本身的注意力。)

  “老师会这样问:看到题目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好吧,那你能说说,看到题目,想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嗯,从你熟悉的方式入手,顺势而为,悄悄进入。)

  她不假思索一下抛出三个问题:公仪休是谁?他为什么拒收礼物?礼物是什么?

  (漫不经心的表情暗示了她的不以为然,看来以前也不过是为了提问而提问。)

  “嗯,问得好,那我们现在就一个个来解答!”

  (有百分百的信心让她很快进入状态。)

  “你说,公仪休是谁呢?”我问。

  “公仪休嘛,应该是个官!”

  “说得好,为什么说他是个官?”

  (我追问,我一向认为教师教学要有追问的意识和能力,家长也是如此。)

  “因为,人家送他礼,只有做官的人,别人才会送他礼。”

  (这儿我可以追问“为什么要送礼给做官的人”,转念一想,怕跑题太远,决定切入文本。)

  “那,公仪休是个什么官?”

  她低头看课文,很快就有了:“是鲁国的宰相。”

  “嗯,那宰相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官呢?”

  她沉吟片刻,说:“具体不清楚,应该是个挺大的官吧!”

  “哦,是个挺大的官,那大到怎样呀?”

  “这个不清楚了,反正我在电视里看到过,宰相经常和皇帝在一起。”

  (我的追问唤起了她的已有经验。)

  “嗯,说得太对了,宰相经常和皇帝在一起,商量国家大事,宰相就相当于皇帝的左右手呢,权力可大了,有一个词足以说明宰相的权力之大。”

  “什么词呀?”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这个词从字面上就很好理解,所以不用多阐述。)

  噢,她边念边咋舌。

  “因为宰相权力大,所以,人家要给他送礼,那么送的是什么礼,又是在哪里送的?”

  “送的是鱼,在他家客厅里。”她在课文里找了一会儿。

  “为什么要送鱼,而不是送其他的呢?”

  “废话,当然是公仪休喜欢吃鱼嘛!”她很不耐烦我的愚蠢。

  我不生气,装痴呆样:“你怎么知道公仪休喜欢吃鱼的?”

  “课文里有,”她找到语句念了起来,“已经好久没吃鱼了……今天一顿就吃光了。”

  听完我摇头,“没有念出公仪休回味的感觉,你读是读了,但干巴巴的,听不出喜欢。”

  “哦,我知道怎么念了,妈妈,你听我再念一遍。”

  她又读了一遍。

  “嗯,这回好点了,但还是不够回味,看我的。”

  我做出相当回味的表情,加上语气,读完了,她折服地笑了。

  “因为知道他喜欢吃鱼,所以人家才送鱼,这叫什么呢,哪个词可以形容一下?”

  “嗯……”她想了想,没想出来。

  “投其所好。”

  (这个词我是额外奉送,语文课,应尽可能地丰富孩子的词汇,不是吗?)

  接着我突发幽默,笑道:“舟舟同学,知道自己将来应该怎么送礼了吧?”

  她笑了:“当然,送人家喜欢的呗,投其所好嘛。”

  “那个礼是在哪里送的?”

  “客厅里。”

  “在谁家的客厅里?”

  “公仪休家的客厅!”

  “为什么要在他家里送,不在其他地方送?”

  “送礼当然不能给人家知道的,在人多的地方,怎么送嘛?”她惊讶于我的无知。

  “为什么送礼不能给人家知道?”

  她不吱声了。

  我换个问题:“你说,送礼的人是揣着一颗怎样的心去送的呢?是因为我们是朋友,我知道你喜欢什么,就真心送给你的吗?”

  “不是的,这里的送礼,是有目的的。就是我送东西给你了,你就要对我好一点。”

  噢,原来如此。

  “那送礼的人是谁?”

  “管家!”她脱口而出。

  “错!”我也脱口而出,“到底是谁?”

  她埋下头,仔细看书。

  “哦,是管家的主人,一个大夫。妈妈,大夫是什么呢?”她主动发问了。

  “大夫也是一个官衔,只是跟宰相比?——你说,谁的官大?”

  “当然是宰相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嘛——咦,对了,妈妈我有一个疑问,那宰相和皇后、皇太后相比,谁的权力大?”

  “一般来讲,女人是不参政的,所以没有什么权力,但是,具体的情况也是各不相同的,有时皇太后、皇后权力很大,像孝庄皇后,我们不是看过电影?”

  嗯,舟舟回味了一下又唠叨了几句。

  (记得我小时候,最喜欢的是老师上课跑题,跑着跑着跑出一个故事,如果一个老师上课过于贫乏,一门心思就课说课是相当无趣的。)

  我继续提问:“明明是大夫自己要送礼,为什么要让管家送?管家是个什么角色呢?”

  “嗯,管家是什么人呢?可能是仆人吧,”舟舟沉思道,“以前我看到过,电影里放的,有钱人家才有管家。”

  “对,一般有钱人家才有管家,管家也不是一般的仆人,掌管着家里的里里外外,譬如迎来送往,安排要紧的事,等等,手下通常还有佣人。”

  “你说,管家是为谁服务的?”我又问。

  “为主人。”

  “所以主人让他去送礼,他就去了,他送礼时什么表情?”

  “满脸堆笑。”

  “什么是满脸堆笑?你做出来给我看看。”

  “满脸堆笑,就是那个笑是堆出来的。”她边笑边说。

  “你能读一读管家说的话吗?”

  “嗯,行。”她最喜欢读课文了,业余学的是口语表演,所以读任何课文都要带着点主持人腔调,我要听听她怎么读出管家谄媚的口气。

  她为了表现出“堆笑”的假,就故意把嗓子捏起来读,读得阴阳怪气,听下来,不是“堆笑”,是坏笑,是狞笑。

  我毫不客气地指出:“你读的是狐狸腔,是坏人腔……”

  舟舟笑得要扑倒在地上。

  我模仿她阴阳怪气地读了两句,她嚷嚷道:“妈妈,我要笑得肚子抽筋了,你就不要读下去了。”笑完,尽力板起脸,问我:“妈妈,那你说,怎么读?”

  “管家的笑是假的,但不是那么轻易看出来的假,应该是极其殷勤的,诚恳的。他只是一副拍马屁的谄媚样,不是阴森森的坏相。声音是正常的男声,不是假声。身体的姿势呢,你说,应该怎样?”

  “怎样?妈妈,你做给我看。”她非常期待我的表演。

  “舟舟,你做公仪休,我做管家来给你送鱼。”

  好,她赶紧坐正了。

  我假装提着两条活鲤鱼,拿鱼的手还随着鱼的挣扎略微抖动,走了几步路,弯腰弓背地对着“公仪休”,满脸堆笑极其谦卑地凑到近前说道……

  (我做得相当逼真。)

  “哈哈……妈妈……哈哈……你那样子别做出来了,难看极了,我眼泪都笑出来了……”

  (她说我难看,不打紧,这是她学得开心,并且,知道了什么才是还原生活。)

  笑了一会儿,回到课文:“人家这样殷勤地送鱼,公仪休怎么说、怎么做的?”

  舟舟埋头寻找,读给我听。

  “你觉得公仪休说的是真话吗?”

  “不是。”她小脸严肃。

  “此话怎讲?”

  “因为他明明喜欢吃鱼。”

  “那为什么说闻到鱼腥味就要呕吐呢?”

  “因为他不想收鱼。”

  “为什么不想收鱼?”

  这是课文的关键点,我要先听听她的想法,但是,她很懒,直接读课文。

  但是刚读完,她自己就问了:“为什么收了人家的东西后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呢?”

  (问得好!)

  我联系她的生活经验:“你以前不是告诉我说,你当班长时,人家送橡皮给你吗……”

  “啊,对的。”她频频点头,若有所悟。

  “这就叫‘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公仪休不收礼,说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比较公正,廉洁。”

  (揣摩人物形象是课文的重点,到这里,她自己总结出来了。)

  “相较他的公正廉洁,你知道历史上有不廉洁的官吗?”我再给她个超链接。

  “嗯……”说不上来,我提示她,“历史上有个大贪官叫和珅。”

  “噢,没错,听说过,和珅家里的钱比国库还多。”终于唤起了她的记忆。

  言归正传,我接着问她:“公仪休不想收鱼,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原因,却要编造一个闻鱼呕吐的谎话呢?”

  “因为,直接拒绝的话,怕人家不开心吧。”

  哦,原来拒绝也需要婉转一点。

  “那从这里看,公仪休还是个什么样的人?”

  “机智,聪明。”张燕

分享到: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成长  教育  影响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