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的小野猫
小菲长得白嫩甜美,又是家中的掌上明珠,平日饭来张口、茶来伸手,可娇惯了。家人都觉得好玩,“享受”服侍她,也毫不介意她的态度。
进了幼儿园之后,小菲更是不肯自己吃饭,不管谁,只要不顺她的意,她就大哭大闹;玩玩具时,她想玩的时候就会执意抢别人手里的玩具;玩耍时,她只想赢,即便老师多次提醒要遵守游戏规则,她依然我行我素,甚至变本加厉。一个月下来,弄得老师招架不住,深恐发生意外,只好请家长把她带回家,另请高就。
数千年传统,中国人经营家庭也自然形成孩子是不打不成才的观念。20世纪末,国人的教养观念又转变为:“家里再怎么苦,都不能苦孩子。”因此,孩子在家中受到百般呵护与宠爱,形成了另一个大问题。
根据近期调查,中国社会中剩下21.1%的家庭仍坚信孩子不打不成才的陈旧思想,而多达54.1%的家庭期待给孩子适合的教养,积极寻求有科学根据的家庭教育咨询,朝着经营“和谐家庭”的目标努力。
是民主,还是放任
家庭是孩子初期学习与成长最重要的环境,而父母的教养态度与平日的言行,会影响孩子人格的塑造。可是,有的父母误把放纵当作是民主、把混乱当作是自由。
所谓民主,是在法治的规范下,由人民治理。但是当孩子的动作还不够协调、还不易掌握自己的情绪、还不擅管理自己的行为时,当然谈不上民主,他们需要的是父母的监护与指导。随着孩子身、心、灵的逐渐发展,才适宜逐步释放自主的权利给孩子。
放任导致退化性格
从小被放任惯的孩子,容易形成娇纵、冲动、任性、目中无人的个性,不能如愿时就会退化到幼稚期,企图以哭闹、耍赖、撒谎等方法,坚持要他人妥协。年幼时家人觉得他惹人怜爱,随着岁月的流逝,家人习惯姑息孩子,以息事宁人。
但在外面的世界里,想要用退化心理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就没那么容易得逞,可能被他人视为“敬鬼神而远之”的异类。这类孩子因心智幼稚,不太会花心思在提升自我的层面上,比较会沉溺在原始欲望中,比如吃、喝、玩、乐的享受,物以类聚的结果,来往的都是些损友,更强化此负面个性的倾向。
心理防御机制
人要活得愉快,欲望必须得到满足。孩子从满足最基本的吃饱、喝足、睡够、衣暖、身体舒适等第一层的生理需要,其次是第二层的身心安全感,然后是感受与人互动中的被爱与归属感的第三层需要,再来是孩子从生活中、玩乐中及学习中获得学会后的第四层需要----成就感。
然而,生活中未必事事顺心。自我(ego)功能是随年龄的增长、生活的历练,逐步提升的。当孩子遭遇不顺时,原始欲望(id原我)未获满足,或无法在符合外界期许(superego超我)的方式下满足原始欲望时,感到挫折与不安,为减轻内心的焦虑,会形成(大多在潜意识中进行的反应)防御性的想法、言行,此谓之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的类型
心理防御机制有10多种,大致上分类为:成熟类(仿效、认同、升华、幽默、利他)、不成熟类(退化、投射、幻想)、神经质类(潜抑、转移、反向、内射、隔离)、病态类(否认、妄想型投射)。所以,如果孩子持续使用退化心理防御机制,将导致形成不适应行为,会危害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Tips:根据勒温等人的研究,认为2至5岁的孩子在遭遇挫折后会表现出退化行为(regressive behavior),平均要比实际年龄倒退1年或1年半。
避免心理退化 教你三个策略
1. 关爱与教孩子感谢
孩子出生时,凡事需要人打理,从喂奶、换尿布、翻身等。父母应该给予充分的关爱与照顾,让他得到饱足、温暖、舒适、愉悦和被爱、被守护的感觉。孩子从接受爱的过程中,肯定自己的存在与重要性。
但随着孩子逐渐成长,父母要留些时间与空间,让孩子跟自己相处。例如,3个月大的宝宝半夜啼哭,如果不是喂奶时间,父母不必马上起身抱他,大多数宝宝会吸手指安抚自己,然后安静下来。6个月大的宝宝要喝奶,父母可以在喂奶前让孩子学习等待,而不是哭闹。9个月大的宝宝在接受照顾后,要教他用拍手表达感谢。
2. 观察与引导
1岁以后,孩子的腿能走、手能拿、脑能想,透过观察学会模仿、透过倾听懂得道理。父母就要观察和引导孩子表现出符合年龄成长(被期望)的能力,例如:
※ 1岁——握汤匙吃饭、拿杯子喝水、脱袜子等。
※ 1岁半——脱鞋子、坐马桶、收拾玩具、给鞋子“排队”等。
※ 2岁——脱外套、脱裤子、洗手等。
※ 2岁半——穿简易的鞋子、扣按扣、自己坐小马桶解便等。
※ 3岁——脱衣服、穿外套、穿衬衫等。
父母要启发宝宝模仿行为的兴趣,创造机会让孩子从会做事情、习惯做事情,到有责任完成任务,建立生活自理的习惯。
3. 监督与守护
法律上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要提供孩子安全的成长与学习环境,让他从中获得品德与智慧,往后能独立地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如果父母凡事帮孩子做,他永远像个孩子;如果父母放任孩子为所欲为,他永远像个没责任感的野孩子。
父母要适度地让孩子自理生活,行为上适当地给予限制,以守护孩子的安全、成长和健康。逐步引导孩子将父母给予的限制,内化为自我判断的智慧,成为自我限度,终究成为能够自主独立的人。
结语:
生命从诞生开始,就不断通过学习得以成长。藉由适应、体验,使精、气、神增强,心智得到启发,并用它来面对未来不可预期的遭遇,以解决问题,得到内心的安宁与喜乐。
生命的历程除了享受被爱,也要发展出能爱他人的能力,进而形成互助。生命教育的核心就是爱与智慧,也就是感情的能力和理智的能力,以落实生命力。生命的意义也建立在学会自爱,并看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健康] | ·音乐胎教应避免五大误区 | ·准妈妈需提防四大意外 | ·解读奥巴马女儿的减肥家规 |
[营养] | ·哪些饮料对宝宝健康有好处 | ·女性经常吃芒果预防乳腺癌 | ·被迫吃饭使孩子失去饥饿感 |
[教育] | ·别总对BB说“争第一名” | ·宝宝记忆力的五个奥秘 | ·宝宝为啥会胆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