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人真的缺乏创造力吗?

http://www.sina.com.cn    《和孩子一起玩艺术》 

  我们先来对创造力做一个解读。

  创:打破常规束缚。

  造:造出某种结果——精神与物质:方法、思想、产品、作品。

  力:力量、能量。我更愿意把它定义为力量而非技能。

  说白了,所谓创造力,也就是我们打破常规框架,造出各种现实存在的精神或物质结果的力量。

  任何好的艺术品,都是创造力大释放所带来的结果。我们把各个国家、各个年代流传至今的优秀艺术品,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甚至若干年后的今天来欣赏,它仍然能够打动无数世人的心——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眼睛→手,造就的是以“像不像”为标准的作品。

  眼睛→心灵→手,造就的是以“是否独特,是否深刻表露自我价值”为标准的作品。

  没错,中国古代是有“从临摹开始,至最终创造自己的作品”这样的艺术教育传统,而我也并未觉得这个传统本身多么应该被批判。

  对于中国某些独特的艺术形式来说,比如书法、国画、石刻造像等,它们确实是需要经由临摹以往具有相当高度的艺术品—掌握其中的规律—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心灵感受—创造自己的艺术风格这样一个过程。这样的方式同样造就出各朝各代在各种艺术门类里登峰造极的大师,这些人,在全世界的艺术领域中,都受到了极大的肯定与尊重。

  只是今人误读错授了古人的精神与方法,导致了大家总会把中国美术教育的显见缺点,归结为传统流毒,这是天大的误会,老祖宗要是知道这样的现状,恐怕也会很囧吧!

  然而,就像这个本义为“光明,明亮,光”的“ ”字的经历一样——它忽然被赋予了尴尬、郁闷、伤心、无奈、无语等众多意思,其实这是强大的网友们把它开发成一个象形字的过程—— 代表了一张眉毛下耷、目瞪口呆的方片脸,这样最终它变身为“21世纪最流行的汉字之一”。

  谁说中国人没有创造力和幽默感,从这个充满搞笑意味的“  ”字的解读与风行来看,我无法认同这样的说法。只不过我也要悲惨地为它加上一句讨厌的注脚——学校里的正规教育模式,确实很难开启我们的创造力。大部分中国人,发展、表达创造力和创见性思想的方式都很草根。网络给我们开通了这样痛快的渠道,让大家不至于因自己的创造力无处宣泄而被憋死。想验证这个结论,请上各大网站的流行论坛自行围观。看看大家起的名字,成立的组织,说的流行语,你绝对会大开眼界,被一条条充满幽默的创意所击中。

分享到: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成长  行为  影响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