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家庭的灵魂,因为孩子和母亲在一起的时间最多,母亲的情绪会严重影响家庭的气氛,影响孩子的心情。
许多女性感叹:以前孩子小的时候,白天上班,晚上带小孩,蜡烛两头烧,可是一点都不觉得累,每天天一亮便跳下床,准备开始为一家子打拼。可现在为什么孩子大了,不需要整天忙接送,工作也熟练不紧张了,反而觉得很累,提不起劲来呢?
我觉得有一个原因,是先前的“预期”和后来的“失望”带来的心理打击。孩子小时,我们期待他将来成龙成凤、光耀门楣,所以我们拼命赚钱培养他、教育他,给他最好的机会,所有的苦我们都甘之如饴,发奋自己过去没有享受到的,一定要让孩子拥有。
但是当孩子一天天长大,个性一天天明朗时,父母看到孩子不可能成为自己理想的那个人,失落之感便油然而生,不知自己哪里做错,使孩子偏离了自己设计的轨道,于是更加努力去塑造孩子。直到有一天教训孩子时,孩子顺手把父母推回去,这时父母才猛然觉醒:孩子管不住了,自己已无能为力了。只好承认“投资失败”。这时,父母的日子便过得一天比一天消沉。
这究竟是谁的错呢?父母、子女都觉得自己很委屈。父母觉得自己尽了力要做个好父母,但是失败了;孩子觉得自己也尽了力,无奈父母的要求过高,达不到。双方都对自己产生怀疑,对对方不满,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与家庭气氛的低沉。其实,我们常把得不到的想象得很好,所以痛下决心一定要得到,这是人的本性;但是在付出很大代价、短暂的虚荣烟消云散后,往往觉得所谓的光荣不过如此。可是孩子失去的童年及破裂的亲子关系已补不回来,后悔莫及了。
当年我在美国教书时,常看到华人朋友忙得团团转,成天接送他们的孩子去做志愿服务,甚至有人叫孩子去非洲、中南美洲服务,因为这种资历容易进医学院、法学院。结果孩子申请上大学,就好像父母去打一场社会地位的肯定战一样,难怪孩子们会在作文中说“我没有自己的生活,每一分钟他们都替我安排好了”。这些话听起来这么熟悉,这不就是我们台湾孩子所说的话吗?所以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如何深深根植在每一代的父母心中,漂洋过海后仍是一样。
今天教改不成功,孩子越来越痛苦,不知有没有人静下来想一想,这些痛苦其实是我们大人为了自己的颜面所添加上去的负担。“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要比一代强。”这句话绝对没错,因为人类的演化就是每一代都比上一代强,“青出于蓝”要“更胜于蓝”。但是“强”的定义却要因时代、因孩子的天性而有所不同。我们知道古代商人的地位不高,某些颜色和某些布料是不准他们用的;但现在任何领域只要混出名堂,都会受社会的尊敬,现在是科技整合的时代,每个领域都可以出人头地。这点我们一定要提醒父母。
现在的青少年不快乐,有一个原因正如书中所说的:“不管我多努力我妈都不满意,我在他们眼中永远是个失败者。”这种话是个警讯,是青少年死亡率中自杀占首位的原因,也是抑郁症最大的成因。
曾经有位高中的辅导老师把正向心理学家马汀·塞利格曼的忧郁量表给全校学生做,结果发现有70%的学生处在忧郁症边缘。忧郁症的特征之一是沮丧,对困境无能为力时,自信心会崩溃。“有梦最美”固然很好,但是要诚实检视自己的能力,当目标定得太高时,美梦变成噩梦,会赔上自己的性命。
强迫孩子为我们的虚荣去做他不擅长的事,强迫孩子去成为他成不了的人,只会造成孩子的挫折感,使他丧失自信心。每个父母都认为他这样做是爱孩子,但是,当我们爱孩子爱到只想把他们变成自己的荣耀与光环时,他们本身的荣耀与光环反而会在我们的企盼中流失。请不要让孩子觉得SAT、常春藤名校和成绩是人生唯一的大事,是生命的分水岭;我们一定要让孩子看到世界不会因为大学联考而改变,人生比这个重要的事不知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