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场看到《时代杂志》的封面是一个年轻人,大标题是“青少年大脑的秘密”,副标题为“研究带来了我们对青少年心智的革命性看法,解释了他们行为的神秘”。这种标题往往会引起热卖,因为家有青少年的父母都会忍不住买一本。回家细看为什么原来乖顺的儿女一夕之间变得桀骜不驯,说一句顶三句,使得家庭气氛总是处在“两国交战”的情况下;运气好一点的则是“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放学回家就躲进房间,房门永远是锁着的,儿女只有在月初发零用钱时才出现,拿到钱立刻隐身。
看到别人抢购,我也忍不住买了一本,发现报道的是美国国家卫生院季德的研究。1991年以来,他长期追踪扫描1800名孩子的脑,看正常的脑发展情形为何,尤其着重同卵双胞胎,因为他们的基因相同,想看看后天环境对相同的大脑结构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自从有了脑造影技术,可以直接在活人脑中看到神经活动的情形后,一些传统观念被颠覆掉了。底特律儿童医院的柴加尼教授发现,10个月大的婴儿大脑的活化就已经到达成人的程度,尤其是掌管情绪的杏仁核,在两个月大时就已经在工作了。大脑的活化程度在5岁左右达到顶点后逐渐下降,但是在11~12岁时又往上爬,过了青春期才真正停留在成人阶段。其中女性比男性早,女孩子11岁左右神经连接密度到顶峰,男孩要到12岁半。
大脑最晚成熟的是额叶,要到20岁左右。这是掌管理智、决策的区域,尤其是抑制自己不要做不对的事情的地方,所以额叶现在又称为“总裁脑”,是大脑的总指挥。这就是为什么大多国家法律都是以20岁为成年标准的原因。但是季德认为大脑真正的成熟可能要到25岁,我以前的教授说24岁,比之前所认为的20岁晚一些。这个发现直接影响到孩子16岁可不可以开车,18岁可不可以投票及喝酒等法律上的问题。
青春期时荷尔蒙大量涌出,尤其是掌管情绪的地方特别活跃。有人认为这是青少年寻找情绪刺激的原因,因为掌管理智的前脑尚未成熟,意念出来不易抑制,所以青少年容易冲动,做出没有理性的事。
知道原因并不代表合理化,反而更让我们看到父母的重要责任。父母要想办法在精神层次上提高孩子的境界,帮助孩子摆脱生理的控制,在他们进入青春期前先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和是非判断,将荷尔蒙的冲击减到最低。
要做到这一步并不困难,只需从小在家庭中培养纪律,也就是我们过去说的“家教”,因为童年纪律的培养是个内隐的学习,跟随孩子一辈子。假如孩子在飞机上,把走廊当作自己家的走廊奔跑,而父母不加以阻止或约束,或是父母自己把机舱当作自己家的客厅大声喧哗,我们怎么能期待这个孩子长大后会约束自己青春期的行为呢?
这篇报道最后强调父母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孩子不一定听父母的话,但他绝对是有样学样,模仿父母的行为。文章以what you do matters(你做了什么事)为结尾,真是非常正确,一针见血。
在教育上,要首先理解人性都是在不断的巩固中形成的。好习惯不从小养成,长大了就不容易教,而坏习惯更是养成了就很难改。幼儿教育最重要的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而不是送去上什么才艺班。
人不是理性动物,常会贪小作假;但是只要提醒他诚实,并暗示他诚实,就可以对抗诱惑。以前各学校都悬挂着各种道德格言,比如,每天进校门时,看一下“礼义廉耻”这四个字对学生品德是有帮助的。当初陈水扁在台时拆下了许多有关品德的格言,认为这些东西没用。现在有科学实验证实,它不只是空洞的口号而已,适时的提醒是有效的,对人具有强化作用。前人的智慧总结,应该可以挂回去了。
请从小教导你的孩子纪律与自律,念书给他听,打开他的眼界,启发他的心智。当青春期荷尔蒙来时,他的纪律与自律会使他不逾越,他的知识与内涵会使他超越生理的澎湃,这样就会安然度过青春期,蜕化为一个心智成熟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