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揭17岁少年弑母的心理原因

http://www.sina.com.cn    父母网 

  父母的任务是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给到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给到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的能力,帮助孩子成为他们想成为的那个人,帮助孩子去实现他们的人生梦想。

  【事件简述】

  2月7日,刚刚过完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第二天,郑州市区西部一所名校的高二学生成才(化名),在家中亲手杀死了自己的母亲。2月22日,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将成才批准逮捕。

  【成长回放】

  据2月23日的《法制日报》报道,1995年1月,成才出生在郑州市一个工人家庭。在父母眼里,他非常优秀,学习成绩好;亲戚、邻居一提起他都赞不绝口。2010年,他考入高中名校后,妈妈郭某为方便他上学,就在学校附近租房,把家搬了过来。

  成才一家人的花销全靠当工人的父亲。妈妈郭某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儿子身上——早上吃完饭,骑电动车送儿子上学;中午放学再接儿子回来,吃完中午饭再送走;晚上10点下晚自习后再接回来。郭某还给他报了4个补习班。

  “整个寒假都在补习,过年前补习到腊月廿八,年后初五就开始上补习班了,中间休息的几天都是在家写作业。”案发后,成才说。

  成才在供述中说,他曾先后两次萌生杀母念头。一次是在上初二时,因为学习成绩下滑,和妈妈吵过多次,就有过杀死妈妈的念头。第二次是在今年过年正月十二前后的一天,他准备用哑铃将其母砸倒。直到正月十六,也就是2月7日,这天上午,写完作业的成才准备休息,妈妈问他今后的学习计划是什么、准备考什么大学。成才没有理会妈妈,妈妈就开始吵他。他恶念顿生,用哑铃朝妈妈的头部砸了两下,然后用一把裁纸刀在妈妈的喉咙割了两下,又用鞋带在妈妈的脖子上缠了两圈并且打了个结。确定妈妈死亡后,他用被子把妈妈的尸体盖住,然后就拿上东西去学校了。

  办案人员最后痛心地问其是否后悔杀死妈妈时,他随口答道:“不后悔。我可以不用学习了,不用压力那么大了。”

  【心理试析】

  “这又是一个令人沉痛的故事。孩子用极端的手段结束了自己母亲的生命,同时也结束了自己美好的人生。”广州白云青少年中心首席专家沈家宏说。

  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导致了如此人间惨剧?孩子的冷酷?母亲的心态?父亲的疏忽?学校的应试教育?还是社会的就业压力?

  如果给这个惨剧归结出一个核心的话,那么这个核心就是学习。因为学习把这个家庭给毁坏了。学习本来是件快乐的事,而在当今社会却成了孩子和父母的苦难,在这个家庭却演变成了灾难。

  为何这对父母如此孤注一掷地关心孩子的学习?我们看到学习已经成了这个家庭的中心,成了这个家庭最为重要的目标,成了父母亲几乎唯一的人生追求,当然也成了孩子最为沉重的负担。对于当今中国来说,父母最大的心愿就是孩子学习好,能上重点小学和中学,能考上重点大学,将来能找到一个好单位,能拥有一份好工作,再能缔结一个好姻缘。而这其中的核心就是好工作,因为没有好工作,他的人生就会变得很凄苦,他未来的生活就会变得很悲惨,因为我们的社会还无法让一个没有工作的人能够过上体面的生活。所以拥有一份好工作会成为所以人努力的目标,好工作会成为一个人能否幸福和快乐的保证,成了一个人成败的标志。因为中国人口太多,而好的岗位又很有限,于是只有优秀的人才能够竞争到这个岗位。要优秀就要考上好大学,要考上好大学高考成绩就要好,要高考成绩好,就得在重点中学,就得在重点班级,就得在全校排名靠前,就得要拼命努力,当孩子的力量有限的时候,就得全家一起上,一起拼命。

  孩子用结束自己母亲的生命来解决自己的学习压力问题,当孩子说杀死自己的母亲不后悔,以后就可以不用学习了,不用压力那么大了的时候,显然在这里,学习已经成了妈妈的事,成了妈妈想要的目标。这位母亲的悲剧在于,把学习本属于孩子的责任和目标,却变成了自己的责任和目标,用孩子的人生去实现自己的人生,孩子成了实现妈妈人生愿望和理想的工具。

  在这个家庭里,父母都想借用孩子的人生去圆自己的人生之梦。父母在给孩子爱的同时,却又在孩子身上加倍地去拼命索取,他们想通过孩子的好成绩来换取自己的付出。孩子厌恶学习、拒绝学习和精神上承受巨大压力便在所难免。

  父母的任务是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给到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给到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的能力,帮助孩子成为他们想成为的那个人,帮助孩子去实现他们的人生梦想。

  天下父母的悲剧多源于他们想借用孩子来实现自己未完成的人生愿望,去想让孩子变成自己想要的那个人。

  表面上看是孩子杀死了自己的母亲,实质上是孩子的母亲借用孩子杀死了她自己。为了此类悲剧不再重演,愿普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醒悟:好成绩,好学校,好工作,好婚姻不是生命的全部或唯一。对生命而言,快乐最重要,健康最重要。而作为父母我们的职责就是给到他们这些能力。

  专家简介:

  沈家宏

  广州白云青少年中心、广州白云心理研究院首席心理专家,高级心理治疗及督导师、家庭婚姻治疗师、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医学本科专业,从事心理治疗与咨询工作20余年。广州市青少年预防犯罪专家顾问团成员,广州中医药大学心理学客座教授,广东省职业鉴定中心心理咨询组高组考评员,广州市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广州市12355咨询热线专家组成员,《孩子宝贝》杂志特聘心理专家,新南方中医药职业培训学校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资格培训高级培训师,兼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儿童心理学》教学工作。

  曾多次参加过有关认知、精神分析、婚姻家庭、性心理、儿童青少年及梦的分析等全国性心理治疗高级学习和研修班。发表论文多篇。擅长儿童网络成瘾问题、品行问题及儿童学习困难和婚姻或家庭问题的心理治疗。

分享到: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成长  行为  心理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