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如何把握奖罚的尺度

http://www.sina.com.cn    《奖罚分明,孩子更出色》 

  凡事有度,过犹不及,这就是古代圣贤所提倡的中庸之道。家长知道奖励与惩戒在孩子的成长中都是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但如何把握尺度,怎样使奖惩起到应有的作用,还需要家长能正确地把握。奖惩不是万能的,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只有掌握了合理的使用方式和技巧,才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拥有创新精神。如果应用不好,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美国斯坦福大学一项针对150名本校学生的研究显示,受到过度表扬的学生往往不愿承担风险、不愿付出努力、自我激励少。该校卡罗尔。德韦克教授也进行过一项类似研究,以400名时年9岁的孩子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称赞孩子聪明会使他们表现失常,女孩所受影响更甚。

  奖励过多过少都是不可取的,总是随时给以奖励,会降低它的含金量,来得太容易,反而觉得没有动力。奖励过少,孩子得不到家长的认可,缺乏自信,也会减少动力。幼儿时期,只要孩子取得一点点进步,就要给孩子一些表扬和肯定,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重大影响,可以更好促进孩子的发育。孩子年109龄稍长一些,对周围世界有了更多的认识,家长再不断地用这种方式,已起不到原来的作用,这时候可以适当减少。

  相比而言,惩戒的使用更要慎重,孩子在有一定是非观念之后,要对其一些错误行为给予处罚。处罚用多了,孩子可能会产生自卑心理,或让孩子破罐破摔。处罚不能乱用,更不是哪个方面都适用,多用于孩子品行方面。由于孩子的资质等原因,没有达到要求,不应给予处罚,如家长希望孩子上重点中学,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考上,这时候家长就不能给予责罚。有的孩子看电视总是偏头看,知道是坏毛病,一提醒改过来,过一会又犯了。这时候家长给处罚就不恰当,应从根上找原因,看是不是孩子身体有什么问题。

  教育孩子时,很多人信守“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一信条,一味地夸孩子,也会让孩子觉得失真,是不是又在哄骗我做事情,反让孩子有一种抵触心理;或是做完事情得不到夸奖就情绪低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其实,如果对孩子一味地夸奖,这不仅不会收到好的效果,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案例】

  星期天的早晨,阳光灿烂,小区的草坪已被春风染成绿色。一阵电话铃声,把小旭从睡梦中惊醒,妈妈赶紧接起电话,原来是儿子的同学打过来的,他与儿子同班,也在这个小区里住,两个孩子几乎形影不离。同学约小旭下楼去玩,儿子一听马上起来,饭也不吃就要往外跑,被妈妈拦了回来,然后进厨房把早餐给小旭端了出来。“我不吃,来不及了。”儿子大声说道。“不行,妈妈喂你吃。”妈妈说道。

  拧不过妈妈,小旭只好坐在餐桌前,“再来一口,儿子你真棒!”在妈妈不停的夸奖中儿子终于吃完了早饭。儿子虽然刚刚七岁,但却对表扬之词相当敏感,只要一听到溢美之词,一张小脸立刻神采飞扬。所以,妈妈经常会表扬儿子:“你真棒!你真了不起!”

  可是最近,妈妈发现儿子的自信心不断膨胀,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强,在其他孩子面前表现得很霸道。儿子跑出去玩了,妈妈在家看起电视,一集电视剧还没看完,儿子居然跑回来了,妈妈觉得奇怪,问小旭:“怎么不和同学玩了?”小旭回答:“我把他推倒了,他不跟我玩了。”妈妈问:“为何推同学?”小旭说:“他不听我的话。”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1. 表扬要有艺术性

  德国教育家卡尔。威特说过:“我们不能让孩子在受责备的环境中成长,但是也不能让他们整天泡在赞美里。”父母如果因为孩子完成一些力所能及或琐碎小事就大加赞赏,会令孩子产生消极情绪。孩子出于内在的兴趣或进取心而表现出好的行为时,家长若给予孩子过多的表扬,反而会削弱孩子的兴趣和上进心。如本案例中的这位妈妈就有几点错误:

  孩子已经完全能够生活自理,妈妈还在喂他吃饭,这种做法本身就是错误的。表扬时机不对,吃饭明明是孩子应该做的力所能及的事,这样反而使孩子养成坏毛病。夸奖用得过多,已经泛滥,使孩子产生自负心理,认为自己比别人强,我的话就是命令。

  所以,关于褒奖孩子,要注意几个问题:

  ①对于幼儿,表扬要及时,可以使他的行为得到很好的强化。如孩子将他喜欢吃的东西分给你,家长要及时表示赞扬:“宝宝真棒,有好吃的想着我。”还可以附带肢体语言。

  ②父母对孩子的赞赏态度真诚,要从心底由衷地赞叹,而不是哄孩子高兴而随便说说,再者表扬应说具体,针对某一具体行为提出。记得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去国外朋友家做客,落座后,朋友家的女儿热情地为他拿水果、倒水。这个人说了一句:“你真漂亮!”主人听后很生气,要他道歉,他辩解说:“我在赞美她啊。”主人说:“她长得并不漂亮,你这样说是对我女儿的侮辱,你应该表扬的是她对人有礼貌而不是相貌。”

  ③实事求是,不带夸张色彩。如孩子很喜欢书法,在家练习时,家长便夸:“孩子你真厉害,写得太好了,肯定是学校第一名,将来定能成为书法家。”没想到,孩子在学校的书画比赛中并没有取得名次,让孩子很受打击,并对书法失去了兴趣。

  ④奖励有多种形式,大体分精神与物质,亲吻、拥抱、鼓掌、口头表扬、奖品等等,要根据具体情况使用,物质奖励不要过多,否则孩子会养成做事讲条件的毛病。

  在生活中,给孩子适当的奖励与肯定是必需的,不要让孩子觉得家长对自己漠不关心,与周围伙伴相比,有种失落和自卑。也不要让孩子得到过多的关注,那样,当他们融入集体生活中时,会由于得不到与家里一样的认可而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导致心理问题。

  2. 惩戒孩子有讲究

  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或者造成心理问题,轻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所以适当、适时、科学的惩罚才能对孩子起警戒作用,促使孩子改正错误,从而收到以罚助教、以罚代教的效果。

  惩罚是一门家庭教育艺术,惩罚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是看父母能否使用得当。惩罚要在恰当的时间与恰当的场合,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的行为有错,只要情况许可就应立即予以相应的惩罚,时间越短则效果越好。孩子刚犯错时,心里还有一些忐忑不安,时间稍长,大家都没有什么反应,自己也会原谅自己,下一次类似的错误可能又再犯。处罚孩子不能当着外人的面,尤其不能当着孩子的同学或朋友的面,那样会伤孩子的自尊心,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孩子非主观性错误,好心办坏事,不能给予处罚。如一孩子看到妈妈工作辛苦,想帮妈妈分担一下家务,帮妈妈做饭,由于经验不足,炒菜时手忙脚乱,把一瓶油全部打翻在地。家长对孩子的初衷应给予表扬和肯定,对于造成的后果给予委婉的指正,告诉应该注意的事项,相信孩子下次一定会做得更好。

  家长与孩子要拟订一个处罚条例,让孩子比照自己的行为,减少犯错的几率,孩子一旦触犯,要按章办事。把孩子常见错误列在上面,如果孩子已经改正的,可在条文上画上删除线。新犯的再增添上,对孩子可起到约束作用。

  惩戒孩子之后,与孩子讲道理,忌拔出萝卜带出泥。处罚不是目的,主要是要孩子改正错误,让孩子真正意识到错误所在,并有决心改正错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家长帮孩子分析犯错误的原因,如何做能防止再犯同类错误,及由此可能造成的各种后果,让孩子真正有悔过之意。话语要切中要害,不可以反复没完没了,顺带又把以前的事提起,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谈话失去重点,削弱惩罚的作用。

  惩戒忌简单粗暴,像前文所说的,孩子犯错误后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先是一通责骂,孩子稍表现出不服或有顶嘴现象,就是一顿暴打,这样会导致孩子向两个极端发展,一是胆小、怯懦,二是暴力、固执。

  《重庆晚报》曾登载过一篇报道:

  13岁的女孩小荣因不堪父母的体罚式教育,带着6岁弟弟离家出走……

  小荣的妈妈周华英和爸爸谈世文都是重庆忠县黄金镇人,以前在广东打工。女儿由于长年随父母奔波在外,缺乏系统教育,今年入读渝中区杏林中学后,学习跟不上进度,她不想读书。父母无奈对女儿采取体罚式教育。

  由于自身素质不高,平日又忙于打工疏于和女儿沟通,气昏了就想到处罚教育,让女儿服、让女儿怕。由于害怕责罚,小荣带着弟弟先后两次离家出走。他们这样罚孩子:当女儿表现调皮不听话时,他们会“动手教育”,女儿太过倔强,气得夫妻俩一起上;让孩子蹲马步,有时一蹲就是半小时到1小时,直到她两腿打颤、满头大汗才准休息;罚站着做作业,女儿有两次玩得很晚才回家,且没做功课,被他们罚站着做作业,有时到次日凌晨四五点;另外,他们经常威胁女儿“再不听话,撵你出家门”、“白养活你了,不再给你饭吃”等。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惩罚是一种手段,是教育的辅助工具,要学会正确应用。适量的雨水可以滋润万物,造福人类,雨水过大,则会泛滥成灾。

  3. 灵活运用奖罚

  奖与罚一个获取,一个付出,在对立中得到统一,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让孩子克服缺点,发扬优点。作为家长,不能生搬某一种方式,根据不同的年龄段采取相应的方式,不同性格特点的孩子也应采取不同手段。年龄尚小,采取奖励为主,明白事理时,奖罚结合。性格开朗的孩子,采取处罚手段比性格内向的效果要差一些。物质奖励要少用,多以精神鼓励为主。打孩子更要少用,可用剥夺一次奖品,减少出玩机会,多劳动替代。但屡教不改者,可受点皮肉之苦。

  在这个具有几千年伦理道德文化的国度里,我们要找出适合本国国情的方式教育孩子,既要秉承传统,又要兼收并蓄。不要极力地夸大任何一种教育方式的作用,人人都希望平等,人人都向往文明,但平等总是相对的,文明也不可能完全剔除野蛮。不否认,没有受到过处罚的孩子也能长大成人,社会太复杂,既有阳光与清澈,也有阴暗与污秽,要让孩子有一些免疫力,接受家庭的奖罚规则,也是为孩子将来步入社会,适应社会的规则奠定基础。

分享到: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成长  教育  影响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