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2岁宝宝的情绪指南针

  你能为小致妈找到方向吗?

  随着小致步入两岁,妈妈发现他经常闹情绪,比如一会儿把头埋在沙发里假装哭泣,眼泪鼻涕齐流,十分委屈,一会儿又因为自己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生气打人,蛮横无比;有时把“不要”“我不”挂在嘴边,有时又缠着妈妈,一刻都不离开,一时让小致妈摸不清方向。

  对照你的孩子看看,他是否有以下表现

  2岁孩子的心理特征:

  ? 自我意识萌发,开始不断挑战成人的底线;

  ? 以自我为中心,需要得到家长的全部关注,尤其是妈妈正好不空时;

  ? 他的愿望要及时满足,不愿等待;

  ? 拒绝父母的要求,比如要他喝水,他明明心里想喝,嘴上也说不喝;

  ? 还没建立合作、配合的意识。

  2岁孩子的情绪特征:

  ? 负面情绪明显增多,试图用哭或发脾气来达到目的;

  ? 情绪反应激烈但易变;

  ? 开始有了伪装能力,在不同情境下会夸大或压抑某种情绪,所以让家长觉得有时孩子发脾气有些没来由。

  这些情绪处理方式,似乎会让情况变得更糟

  迁就型:孩子出现消极情绪后,全盘接受孩子所有的情绪反应,用满足他的方式来安抚情绪。代表做法是“噢,你乖噢,是妈妈不对”,“好的好的,妈妈答应你,就这一次噢”。

  压制型:用愤怒、批评或者惩罚等将孩子的不良情绪压制下去,当孩子感觉害怕时,他会放弃消极的情绪和对抗的行为。代表做法就是大声呵斥“不要哭了,男孩子怎么可以经常哭”,“再闹警察叔叔就要来抓你了”。

  放任型:任凭孩子发泄情绪,时间长了,孩子累了或觉得没有效果了,也就放弃了。代表做法就是完全不理睬孩子,去做其他事情。

  以上的处理方式,大家或多或少都用过,也可能偏向某一种。这些看似自然的反应并没有处理好孩子及父母自身的消极情绪,不仅效果不佳,而且不利于孩子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

  迁就型:容易让孩子养成一直以自我为中心、什么都得顺着他的个性,每次遇到小小的挫折都会激起他消极、极端的情绪或行为,而父母则对孩子逐步升级的坏脾气束手无策,只能再次迁就、妥协。

  压制型:孩子年幼时这种做法的效果很好,立竿见影;但孩子消极的情绪并没有得到释放,而是被压抑了,而且这么做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父母不喜欢自己;到了青春期时,孩子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压抑在内心的负面情绪会爆发出来,到那时,父母的权威会受到严重的挑战,如果再用强硬的手段解决会激起更激烈的情绪冲突,造成更大的亲子矛盾。

  放任型:会让孩子产生无用感,认为自己不重要,不被接纳,自我价值感低,自信心不强;易造成孩子对任何事情都不积极,对他人都不信任等问题。

  研究表明,孩子2岁时的情绪调节能力可以预测出4岁时的社会行为。儿时的情绪管理能力也会影响个体一生的发展,所以在孩子早期发展阶段就培养孩子采用正确的情绪处理方式,有利于孩子今后的健康发展。

  让父母辨清方向的情绪指南针

  方向1:从积极的角度看待孩子闹情绪,接受对着干、哭闹是他成长中的一个阶段。

  方向2:提高自身控制情绪的能力,如果你也像小孩子那样放任自己发泄情绪,和他“硬碰硬”,只会让事情更糟。

  方向3:体察孩子闹情绪背后的原因,有时孩子不开心是因为你不懂他。

  方向4:及时接纳并处理孩子的情绪,你可以否定他的要求,但别总是否定、批评他的感受,这样他会以为他的感受都是不对的,继而怀疑自己。

  方向5:父母要教会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只有让孩子知道自己有这样的情绪是正常的,重点是学会如何处理和应对,才能跳出恶性循环。

  在实战中学习如何运用情绪指南针

  情景再现

  周末,小致和妈妈一起去超市,小致看中了促销阿姨手里的玩具小汽车了,妈妈不给买,小致就赖在那不走了,哭闹起来。

  情景分析

  经常在公共场所看到歇斯底里发脾气的孩子,站一旁的父母就这么看着,略显尴尬,仿佛做什么都不对。为妈妈设身处地想一想,不仅要对付难缠的小家伙,还要承受周围大家的眼光,每个走过来的人都会把妈妈打量一番,似乎在说“你是怎么带孩子的”。在这种压力下,妈妈很容易做出不当的反应,比如斥责孩子“不要哭”,孩子生气,大人也不高兴;或者干脆缴械投降,为孩子买下他看中的东西,那么到了下周,这样的情景也许还会重演。

  从接纳孩子情绪的角度,可以这么做

  Step1:调整好心态,定下心,接纳孩子的情绪,不能因为面子问题而将个人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妈妈可以蹲下来,轻轻地跟孩子说“妈妈知道你伤心了,因为妈妈不让买。你想哭的话就哭出来吧,妈妈知道不能得到喜欢的东西是一件多么伤心的事情。”先让孩子释放情绪,并真诚地告诉他你能感受到他的情绪,用拥抱来表示关爱。用这样的方式舒缓、安抚孩子激烈的情绪。

  Step2:在孩子情绪较稳定、缓和时,再与他讨论他的感受。告诉孩子:“妈妈知道没有满足你的愿望,让你非常伤心。但不是只要你喜欢,你就能带回家。”还可以举例子,“妈妈也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但妈妈也没有买,对不对?”

  Step3:让孩子知道下一次再碰到这样的问题,他应该怎么做,发脾气、哭闹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妈妈希望他好好说。“你不能总是用哭来表达你的愿望,这样妈妈不能很好地了解你的想法。下一次,如果你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你要好好说,告诉妈妈你为什么喜欢,我们再商量是否要买。如果妈妈认为合适,妈妈会为宝宝买下来。”

  重点提示:如果孩子赖地不起,怎么办呢?

  妈妈可以说:“你这样做,让妈妈感觉非常难过。你的表现也影响到了周围的叔叔阿姨。”2岁的孩子已经懂得什么是害羞,当他发现自己变成关注的焦点,一般会改变自己的行为。你还可以将孩子抱到另一个角落里,这一阶段的孩子注意力容易转移,待孩子情绪稳定后再和他讨论,另外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下,也会减轻你的压力。文/上海科学育儿基地 何彩平

分享到: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成长  情绪  策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