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跟大师科奇保罗一起读图画书

  科奇?保罗是谁?

  他是图画书插画大师。

  他自称是全世界画恐龙画得最好的人。

  尽管他为不同的作品画插图,可是大家还是能认出哪些是他画的,因为每本图画书都打上了他的印记。他曾获得英国凯特?格林威奖、谢菲尔德儿童图书奖、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最佳童书奖等。

  今天,本刊就邀请到英国插画大师科奇?保罗,和大家聊聊图画书创作、阅读和美术教育。

  跟着插画大师科奇?保罗一起读图画书

  作为图画书大师:“我试着像孩子一样画画”

  《为了孩子》:科奇?保罗先生,打开您的图画书,感觉很特别,人物造型夸张、生动,搞怪幽默的气息扑面而来,而且机关重重,再怎么仔细看还是会漏掉好玩的细节,读您的书就像是在玩视觉游戏。这都是您有意为之的吗?

  科奇?保罗:我一开始画画就告诉自己要找到自己的声音,要和别人都不同。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发现自己很擅长把人物画得很夸张。当我画画时,我要创造一个打上我的印记的世界,哪怕画一个杯子都要如此。

  作为图画书作者,我试着像孩子一样画画,孩子天生就具有幽默感,无时无刻不充满活力,我试图去捕捉这种活力。他们笑,他们跳,他们跑,他们自在地享受自己,那就是我想在画里呈现的——孩子的乐趣。

  至于,为什么我画的图画书中有那么多细节?要知道编辑把故事给我时,文字都是比较简略的,比如故事发生在一个花园里,那是什么样的花园呢?故事里又出现了一个教授,那教授长什么样子呢?文字没有交代,这就给我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作为一个插画家,不是照着文字把故事画完就结束了,从纯文字到图画书,画家要起到提升的作用。

  同时,我会在画中加点故事发展的线索和提示,甚至在原有故事基础上增添很多小故事。这样可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而从故事本身延伸出去的信号,能启发孩子动用想象力去开发不同的故事。如果孩子看得太快,急于翻过去而错过一些小细节、小秘密,也没关系,这不影响对整个故事的理解;而且一本书如果孩子喜欢,他肯定不止看一遍,总有一天他会发现我在画中藏的小秘密。

  作为会讲故事的爸爸:“给孩子讲故事,不是简简单单把故事读一遍,首先要找到故事本身的节奏、结构”

  《为了孩子》:曾看过您在上海给幼儿园的孩子们讲故事,肢体动作很丰富,孩子们听得也很投入,那您有没有讲故事的独家秘笈呢?

  科奇?保罗:我有两个孩子,我常给他们讲故事,甚至他们长到十三四岁也讲。给孩子讲故事,不是简简单单把故事读一遍,首先要找到故事本身的节奏、结构,因为很多故事都会不断重复某个桥段;然后找到一个关键点、支点,把故事表现出来。比如《小贝挖宝》(小贝是一条狗,它先把一根骨头埋在土里,要啃的时候又不记得埋在哪了,结果挖出奇奇怪怪的东西),所以每次讲到开始挖了,我就和孩子一起模仿小贝向下刨土、大力把挖到的东西拽出来的动作。这样的互动、动作模仿会增进故事的趣味,也有助于孩子理解故事。

  但要声明,我并不总是这么热闹地给儿子们讲故事,我会根据讲故事的时间来调整,如果是昏昏欲睡的下午,就用肢体语言、夸张的语调吸引他们;如果是睡前故事就会比较安静,声音平缓,不过我常常讲到一半自己先睡着了,然后孩子们兴奋地喊着“爸爸,醒一醒”。

  作为呼吁大家重视美术基础教育的专业人士:“画画是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画画可以打开孩子的心,让孩子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为了孩子》:您曾在不同的场合提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您说过家长要鼓励孩子用画表达自己,那么对于家有学龄前孩子的家长,您有什么建议呢?

  科奇?保罗:其实每个小孩子都有画画的天赋和冲动,只要提供纸和笔,所有的孩子都会画,我没见过不会画画的孩子,不过我去中学讲课时,高中生反而告诉我:“哦,不,我不会画画。”当孩子逐渐长大,我们不让他们画画,他们自己不再画画,这才真的让人忧虑。画画是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画画就像学语文、数学一样自然。画画可以打开孩子的心,让孩子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我为了鼓励孩子开心地画画,常常故意画错,然后把纸揉成团扔了重新画,就是要让孩子知道不需要太紧张,大家都会犯错,我也会犯错,但我们可以再画。

  对于刚刚接触画画的孩子,要让他从画画中获得成就感,知道什么时候画完了,这两点很重要。我不赞成让孩子随便画、随便玩,当他发现自己把颜色弄得一团糟时他不会对自己的作品有成就感。

  另外,必须让孩子知道不是看到有不满意的地方就没完没了地修改、增加。要让孩子知道它已经完成了,然后家长把他的作品展示出来,这会让孩子非常有成就感。

  图片说明:科奇?保罗在幼儿园给孩子们讲故事

  图片说明:《小贝挖宝》内页,你能想象一只小狗挖肉骨头时,把地铁也挖出来了吗?

  图片说明:《大鼻子船长的宝藏》,告诉你一个小秘密,神奇的大鼻子海盗怕老婆吗?他是太太的洗碗工。

  (感谢少年儿童出版社为采访活动提供支持)采写/本刊记者 刘丽

分享到: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成长  阅读  影响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